深圳將推醫師多點自由執業,醫生兼職無需所屬公立醫院批準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即將向自由執業轉變。近日,市衛人委透露,《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已經報廣東省衛生廳批示,批準后即可執行。市衛人委亦要求,深圳各大公立醫院在九月前上交本院細化方案,如果順利,自由執業將在年底前在深圳鋪開。
作為第一個試點自由執業的城市,深圳本輪改革不可不謂是大刀闊斧。目前正由衛生廳審批的《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將在原有多點執業方案上有兩大改變:一是已在深注冊的醫師,多點執業無須經過醫療機構的批準,也不用報市衛人委審批,只要在市衛人委指定的網站簡單備案即可;二是在深圳市范圍內,醫師多點執業不受執業地點數量限制。這也就意味著,若公立醫院醫生希望參與多點執業,原單位將無法阻撓。
深圳曾經在2010年12月出臺關于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但由于附加了“必須原單位同意”的條件,導致真正擺脫體制束縛者寥寥。衛人委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推行多點執業試點三年多來,深圳只有一位在職的公立醫院醫生主動向市衛人委申請到民營醫院多點執業。但實際上,未向原單位報批,而偷偷執業的醫生大有人在,但這也為發生醫療糾紛時的責任問題埋下“剪不斷,理還亂”的伏筆。
相關人士透露,此舉的初衷在于,解除公立醫院對醫生束縛,讓醫生行使自由執業的天賦權力。通過解放醫生的生產力,讓市場規律發揮作用,讓更多市民可以在民營以及公立醫療機構不用排長隊即可享受到專家服務。此外,也是通過自由執業,鼓勵醫生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得更多合法收入,改善目前收取紅包和回扣的現狀。
而愿意多點執業的醫生無需經歷繁瑣手續,只要在深圳衛人委進行網絡備案即可。對此,官方表示,希望醫生加強自律的同時,官方也會通過追溯,來加強監管。
而公立醫院醫生到其他民營機構執業,或者效仿急診女超人于鶯自立門戶,會不會導致本來就很緊張的醫療資源被繼續攤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透露,“醫生本身也是有自律性的。一個醫生如果動完手術以后一個星期找不到人了,術后的工作都交給別人了。這樣的醫生在醫院怎么立足,病人怎么評價你?所以想要多點執業的醫生,首先還是要立足本單位做好工作。”
廖新波透露,讓醫生自由流動,有利于形成醫生的市場價值,促進醫生通過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來贏得患者口碑,另一方面,也可促進公立醫院自身提高待遇,達到留人的目的。同時也倒逼目前靠發論文以及職稱來評價醫生好壞與否的畸形制度。
對話
微博明星“急診科女超人”于鶯:
讓醫生有勇氣走出來讓市場給醫生定價
南都:這些公立醫院去民營機構自由執業的醫生,他們的診金肯定會提高,甚至比他們在公立醫院的診金高上數倍,你怎么看?
于鶯:在公立醫院看病,就跟去食堂吃飯一樣。雖然價格便宜,但你去吃一碗飯,不好吃,再換一碗,如果仍然不好吃,就接著換下去,這樣算下來的成本也是不低的。但如果有個餐廳,東西雖然貴,但食材好,能讓你開開心心結賬,何樂而不為呢?
一些高端診所診金確實不便宜,一次就要幾百元,但醫生是花半小時時間認認真真看病,也不會亂開藥亂做檢查,你是在為醫生的知識買單,而不要把錢浪費在找人掛號,甚至托人情讓醫生好好看病上。
南都:這項制度的執行,是否能起到優化醫療市場的作用?
于鶯:我認為是可以的。我跟深圳兒童醫院的醫生聊過,他們高峰時間的急診量在800-1000人每天,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意味著急診可能變成慢診。這就好比是住酒店,如果住希爾頓酒店也是50塊一晚,住青年旅館也是50塊錢一晚,那么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希爾頓酒店被擠爆。
這跟我們公立醫院面臨的現狀一樣,小病大病都蜂擁過來,醫生肯定無法保證溝通時間。因此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分流,讓醫療市場上,有便宜的醫院,也有貴的醫院。普通老百姓,可以選擇去公立醫院排隊。而消費能力較高的人,可以去民營機構享受公立醫院專家的服務,這樣醫療市場才會豐富起來,把有錢人從公立剝離出來,對老百姓,看病反而容易。
南都:你怎么看待深圳率先實行這項制度?
于鶯:不管實質意義多大,但對醫改影響會很深。先解決醫生,讓醫生有勇氣走出來,讓市場給醫生定價。拿北京協和醫院來說,專家號是一號難求的,排4個小時未必能掛到號,有人會去黑市上買號,一個專家號被炒到2000元。但這錢卻不是被醫生掙走了。現在你去一家高端民營醫院,這個專家利用業余時間坐診,診金只要1500元,當然會有人愿意,醫生也通過勞動改善了收入,解放了生產力,而不是老想著通過藥品回扣或者提成來賺錢。
現在的老百姓,誰家不是一抽屜的藥,上次看病,醫生開了一堆,下次生病了,又不知道該不該吃,只好放著,很多患者拿到手的藥物,是過剩的,他不需要吃這么多藥。其實很多到大醫院看病的人都深有體會,診金是便宜,但加上檢查費和藥費,看個小病沒有200-300元下不來。因為國家給醫生的定價太低,醫生才需要其他收入,把醫生解放出來,提高收入,自然能夠遏制大處方和大檢查,這對老百姓來說,也是好事。
南都:如果公立醫院的醫生選擇到外面執業,這是否會意味著公立醫院的資源被分攤走了?
于鶯:我不這么看。難道米其林的大廚就應該在大排檔炒飯嗎?公立醫院就應該是一所好的廚師培訓學校,培養更多的好廚師到米其林餐廳去。而公立醫院醫生只要做好在醫院的本職工作,認真負責,患者是沒有損失的。
聲音
民營機構
自由執業能讓市場更活躍
去年,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主治醫生朱巖辭職南下到深圳開高端診所“卓正醫療”,希望能通過專業知識,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港式醫療服務,不過他一度面臨招人難的問題,“公立醫院醫生顧慮太多,醫院也不愿意放人,導致前者即使有心,也不敢砸了鐵飯碗”。目前他麾下的醫生,全部是從公立醫院辭職而來,而深圳即將放開自由執業的消息,也讓他興奮。“現在已經有公立醫院醫生來跟我們談,一旦放開,我們將能提供更多的專家服務”,朱巖透露。
朱巖認為,他的診所之所以能吸引到醫生在此執業,在于他們能開出公立醫院無法開出的條件,診金完全能夠彌補醫生的勞動,此外,對于一些態度不遜的患者,將被拉入黑名單,下次拒絕為他服務。在他看來,更多的醫生“下海”,能夠讓這個市場更加活躍,打破資源全部被公立醫院壟斷的局面。
朱巖透露,醫生自由執業,固然會導致價格提高,但也能讓醫生的勞動價值得到尊重和體現,也讓醫療市場良性發展,“讓愿意承擔市場價格的人享受更省心的服務”,也“讓市民真正為醫療服務買單,而不是為藥品買單”。
而這些“出走”的醫生在自由執業時,一旦發生醫療糾紛,也將獲得醫強險“保駕護航”。中國醫師協會醫療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總干事邱蓬鷺透露,中國醫師協會和深圳醫師協會將作為深圳“醫強險”的共同投保人,全市醫院和三萬多名執業醫師共同參保。因醫師診療過失造成的醫療損害責任,將由保險公司承擔一定額度的賠償,風險均攤,避免由接受自由執業機構承擔全部責任的情況。
公立醫院
最擔心醫生“人在曹營心在漢”
“如果翅膀硬了全部飛出去找食吃,其實對辛苦培養他們的公立醫院也不公平”,深圳一家三甲醫院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對于目前吐槽的醫生薪資結構不合理,醫院也不是始作俑者,將板子打在醫院身上未免有失公允。他透露,對于衛人委要求各大醫院在九月上交細則,目前院方正在研究對策,由于醫生的時間相對自由,院方無法阻撓“變心的翅膀”,但可以通過加大工作量,以及適度實施打卡制度,讓醫生的心沒那么“野”。
這位負責人坦言,由于公立醫院無法提供與民營機構相匹敵的待遇,因此最害怕的就是醫院醫生“人在曹營心在漢”,在安排工作量太大的情況下敷衍本職工作,導致公立醫院醫療糾紛和患者投訴增加。“醫院除了支付工資,還要承擔醫生的培訓費用以及養老工資發放,如果他們的價值可以通過市場實現,那么是不是代表醫院需要提成,是不是意味著醫院不用再進行投入?”他表示,雖然官方有要求,但醫院肯定會想辦法阻止,不會允許這種現象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