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建筑高達46層的上海銀行大廈里面,每天熙熙攘攘進出上萬各色人等。
國泰君安證券總裁陳耿就在這里辦公。他和麾下數千名員工現在不得不每天面對人們異樣的目光。不久前,媒體爆出國泰君安證券2008年人均年薪過百萬,而依據就是陳耿2008年度內部工作報告。
中央電視臺很快聯想到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強勢監管華爾街金融機構高管薪酬的舉措,旋即“引經據典”,評論國泰君安此舉不合時宜,甚至欠妥。
國泰君安不得不疲于應對媒體訪問,詮釋32億元高額計提最終去向以及陳耿總裁2008年年薪僅僅只有80萬元的事實。
《中國經營報》通過對數十名國泰君安中高層及內部員工采訪獲知,國泰君安百萬薪酬背后其實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潛規則
“公司內部已經平息,沒有員工覺得公司2008年應付薪酬計提32億元的舉措有什么不妥,如果不相信,媒體可以和我們的一線員工聯系,聽聽他們怎么說。”國泰君安總裁辦的金小姐語速平緩,她轉述說,“陳耿總裁希望媒體正確看待國泰君安對待金融危機的御寒之術。”
2月7日,國泰君安副總裁何偉專門約見新華社記者,聲稱日前媒體關于國泰君安2008年“人均年薪百萬”的報道誤讀了“計提”和“實際發放”兩個不同財務概念,不符合實際。何偉稱:公司2008年薪酬總額為32億元,其中含補提2007年6億元和其他福利費用。但在這32億元并非全部當年發放,其中計提總額的65%用于當年的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和績效獎金;30%為以豐補歉和長期激勵;5%為住房補貼;而不是當年計提就當年全部發放。
“公司做出決定之前,應該說百分之百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完全知情,尤其是后臺人員,他們明白券業慣例需要豐年補歉。”該公司某部門中層管理人員王曉(化名)說,2008年7月份開始,國泰君安研究所就給公司高層提交了極度看空A股后市的研究報告。“其時大盤已破3000點,但研究所給出了后市可能跌至1500點下方的判斷,這讓公司高層堅定了實施豐年補歉戰略的決定。”王曉說,中國證券市場牛短熊長,多年以來,豐年補歉作為潛規則,是各家券商都會采取的舉措。
中信證券、申銀萬國等多家券商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潛規則的存在。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表示,國泰君安2008年度出售大量法人股,進而獲取了大量非經常性收益,因此做出高額計提的做法符合企業長遠利益。“即便真的分錢,也是合理的。”丁圣元說,國泰君安研究所對后市相對正確的研判幫助決策層及時防御風險,這些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理應獲得年薪百萬。
不過,國泰君安發布的2009年度投資報告預計年內上證指數波動區間為1800點至2800點,可見他們已經變得相對樂觀。顯然,“公開看多、實際‘做空’”這種券商慣用的潛規則已經完全“習慣”了。
望梅止渴還是過冬“棉被”
《中國經營報》記者對國泰君安研究所多位研究員采訪獲知,實際拿到手的薪酬距離百萬差距很大。“但公司向我們承諾安全度過2009年和2010年的冬天之后,這些錢不會少,還會發給大家。”一位資深研究員說。
該公司自營部門某員工則告訴記者,陳耿年度工作報告在公司內部其實是相當保密的。“估計可能是前臺或一線人員看到報告后,對比實際收入,心里感到非常困惑或者扭曲,才將報告捅給了媒體。”這位員工稱,前臺人員距離公司管理層距離甚遠,也無法理解公司豐年補歉的策略。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與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國泰君安此舉雖然正逢歐美金融機構高管紛紛減薪的不利背景,但企業這么做一定是出于個體情況考慮,故監管層不必過分關注。
“國泰君安百密存一疏,他們忘記2008年超級大熊市套牢了數以億計的散戶,而證券業是享受國家政策紅利的行業,散戶對券商長期存在仇富心態。”某地方性券商總裁的評論還是暴露了券商的財大氣粗,“32億高額計提即便拿出三分之一,也足以支撐國泰君安在2009和2010年過好整個冬天。”
王曉和陳耿一樣,都是君安證券的元老。
“進入公司多年,罕見陳耿從外界挖人過來,公司所有二級部門高管,包括香港公司、研究所、北京分公司等,即便兼并浦發期貨新成立的國泰君安期貨公司,也是盡最大可能保留了原浦發期貨工作人員的崗位,公司僅派出了總裁及個別核心崗位的管理人員。”王曉說,這就是陳耿的用人之道。而本次高額計提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留住人才,讓員工看到2009年、2010年即便很可能進入更為慘烈的熊市階段,公司依舊為大家準備了極為豐盛的薪資水平。一位熟悉陳耿、現服務于某大型券商的人士透露,陳耿善于為麾下兄弟謀利益,這使國泰君安近年來隊伍非常穩定,罕見有人因利益紛爭而離職。
“公司鮮有空降兵擔任中高層職務,基本都是一線培養、逐步考核、委以重任的流程。”采訪中,國泰君安資產管理部員工彭艷說。
另一不愿具名的員工也承認,國泰君安在為員工謀福利上,幾乎盡其所能。如由于通常金融行業月收入萬元以上,國泰君安將員工收入分拆成為基本工資、補貼、獎金等多個板塊,合理避稅。他透露說,將2008年獎金分散到2009年甚至2010年發放,不僅平緩了高額薪酬,還從個人所得稅角度,為員工合理規避了一定的稅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