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紅網
這個嘈雜的年代,什么最讓你頭疼?什么最困難?什么最艱辛……這里有個十分標準答案:大學生就業。這讓我想起春節回老家,這三姑的孩子,那舅舅的兒子,還有鄰居的女兒紛紛跑來我家詢問工作的事情,并讓我替他們謀份好工作。說實話,心里根本沒底,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自己的飯碗能否保住尚存一絲嫌疑。追問之下,只能暫時答應,但并未保證。在農村人的眼里,好工作就是包吃包住還要高工資。我親身經歷了從一個農村娃到首都城市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的轉變,肯定地回答了他們:這樣的工作無異于“異想天開”。
話說這人才市場就是一江湖,江湖也有江湖的規矩。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一些普通工作的人才條件已經發生根本性地跳躍。各種各樣的民營企業在創業大潮中“沖浪”,加之外資企業的涌入,按照常人的思維就業崗位原本增多了,失業率也應該下降了,可事實發展到今天的時候,大學生和家長們卻傻眼了,就業比過蜀道還要難,更別說09年遭逢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為此,筆者撰文旨在分析個中因果,純屬一家之言。聽者不要有意,說者也無心,實為親身經歷的描述。
一宗罪:學歷過剩罪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能上普通中專的孩子在春風大地上可謂春光滿面,受人夸贊。中專學歷在那個時候的火爆場面相信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競爭的激烈無異于現在的求職、高考,而中專的學歷也比高中畢業生的光環要亮得多。
1999年,高等教育開始擴招,這一招既達到了提高國人素質的目標,也給予了更多渴望深造的孩子們一個天大的希望。從那時候開始,高招的逐年開始火爆起來。時至今日,每年都會曝光出高考舞弊、高招“潛規則”、藝考“潛規則”等負面新聞,更有真、假學歷販賣著實讓人震驚。
其實,我們在擴招招生規模的時候卻忽視了一個問題,社會需求。雖然這是一個能者居上的時代,但是社會需求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過多的擁有學歷的人才這個時候就會處于失業狀態,那么學歷就會泛濫,以致過剩。
二宗罪:制造排行榜罪
保守是中國人特有的情結。正是因此,某些單位或某些個人就利用中國人這種情結開始開辟市場。中國大學排行榜年年有,年年都是針對中國人保守情結的扯淡之舉。不知道這些所謂的專家們是否以此為樂,他們不知道正是他們的制造出的各種版本的大學排行榜讓眾多原本同等學歷的莘莘學子們戴上了名次標簽。在對學子們心理傷害的同時也讓用人單位和家長把名校排行榜的觀念深入內心,也滋生了更多人的犯罪心理,大學排行榜實為中國教育制度又一禍害。當然我并不反對內部科學研究,至少這種研究應該是對內不對外。
三宗罪:經驗論
在校園里煎熬了三四年,終于要走出校門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所學很多時候都是無處施展。成千上萬人擁擠在招聘會中,諸多單位懸掛的職位條件上分明的寫著:()年經驗,一年、兩年、三年……矛盾的問題出現了,用人單位需要熟練的有經驗的人才,但是有經驗的人才在正常情況下均有穩定工作,那么用人單位和應屆畢業生面對面的時候頂多是彼此互相觀望,最終一無所獲。
四宗罪:取消專升本罪
在這個一寸學歷幾寸金的年代,學歷是所有人追求的夢想。很多人,以攻取高學位為榮耀,殊不知,學位讀完半生已過,剩下的光陰已經開始昏黃。年輕拼搏,追求夢想的時代已經遠離,留下的也只是沒有激情的歲月。
當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當本科學歷已經開始“貶值”的時候,眾多學子心中的問題在此時迸發出來:如何專升本?專升本猶如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各地在紛紛取消重點院校、獨立院校專升本招生的同時也限制了專升本的名額,教育部規定應屆畢業生只有5%的學生能繼續深造并為此繼續付出高額費用。美其名曰:保證了重點高校的教學質量,有利于高校正常教學秩序的開展。
五宗罪:職業教育罪
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1100萬人,在校學生總數超過3000萬人,分別占據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青報)。很多年來,職業教育一直作為我們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尚未對此持認可態度,造成大量的職業人才浪費,而相對立的普通教育人才同樣存在大量的失業,這樣的情況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是否到了應該進行一次重新定位的時候了。
從農村走到大學校園,從校園步入社會,諸多考驗在等待著蓬勃的少年。期待有一天招聘條件上寫著不限學歷,不唯名校視才,只求能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