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戴曉蓉)去年8月,“家庭病床”——這一面向社區居民的基層醫療服務在我市開始全面推行。時隔一年,記者采訪發現,這項便民服務并沒有獲得患者的“青睞”,在全市各個社康建床者寥寥。“上門服務雖然便利,但遲遲沒有實現社保報銷,長期費用負擔太重。”一位曾經開展過家庭病床的患者向記者道出家庭病床受“冷遇”的個中原委。
患者 兩個月刷爆社保卡
今年43歲的黃隆杰是羅湖區長嶺社康中心的“家庭病床”患者。黃隆杰曾是深圳市巴士集團的一名司機,十年前罹患“脊髓運動神經元病變”后一直癱瘓在家,今年2月,他患上嚴重的褥瘡,每天早晚需要醫生換藥,因此申請了“家庭病床”服務。6個月過去了,黃隆杰的褥瘡在醫生護士的精心護理下的確好了不少,但支出的費用也驚人。
黃隆杰的太太馮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換藥2次,36.8元/次,TDP燈理療2次,9.6元/次,一天的費用就是98.2元。“這還是在社康照顧減免了17元一次的出診費的情況下產生的費用,一個月下來都近3000元錢,兩個月下來社保卡余額就刷爆了!”
馮女士介紹,由于他家是長嶺社區的特困家庭,社康中心已為其墊付了其余4個月的“家庭病床”診療費,累計下來有1萬多元。“但這些都是臨時的辦法,長期自費真是負擔不起,社保報銷到底啥時候能開通?”
社康中心 自費讓“家庭病床”推行遇冷
記者查閱去年8月市衛生和人口計生委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的《深圳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病床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就明確道:該項服務主要面向癌癥晚期患者、骨折康復患者以及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等人群,患者可在家享受醫護人員上門治療,且9成費用可以醫保報銷。按照當時公布的時間表,該項服務納入醫保報銷的時間為2012年9月。
但報銷的“爽約”,讓很多社康的“家庭病床”服務事實上并沒有真正推廣起來。南山區馬嶺社康是全市去年最早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的第一批社康,社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社區里的老人和慢病患者很多,但“家庭病床”問的人多開的人少,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名患者開過床,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醫保報銷問題一直沒解決。“唯一的患者鄭老伯現在也選擇了去住醫院,因為‘家庭病床’一直要自費,跟住院相比在費用上也節省不了多少。”
而在同樣是最早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的福田區龍尾社康,唯一的服務患者莫先生已于今年6月因癌癥去世,目前“家庭病床”也一直無人問津。
市衛人委 本月或能實現刷卡報銷
帶著市民的質疑,記者昨日采訪了市衛人委。市衛人委負責社康工作的婦社處負責人表示,對于患者希望盡快實現“家庭病床”醫保刷卡報銷的訴求,相關部門早已有所了解,并一直在積極地推進這項工作。“因為和社保信息進行對接是個很復雜的工程,所以耗費了一定的時間,讓大家久等了。”
不過,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值得高興的是,就在本月,市醫學信息中心和社保信息系統的對接已經完成,對社康人員進行的相關操作培訓也已結束,“家庭病床”服務能醫保報銷本月就可以實現。“也許根據各個社康的準備情況,具體開通的時間會有先后,但總的來說,刷卡報銷已經可以做到了,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去就近的社康中心詢問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