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 張木森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政論部門、專家學者還是各大媒體,都紛紛在談論提升居民工資收入的問題。的確,按照相關部門的統計,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長一直遠遠高于工資的增長率,在一些地區,GDP增長的速度甚至數倍于工資增長速度。從長期來看,提升居民的工資收入,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是必然的選擇。
然而,提升工資并非通常所想象得那樣容易。在提升居民工資收入的時候,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如果缺少必要的市場評估,缺乏必要統籌和規劃,一擁而上,過快地提高工資收入,則非常可能造成一場難以估量的經濟社會災難。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增加工資難以避免增加社會上貨幣流通量,如果社會不加考慮地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貨幣流通量就會迅速增大,則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社會通貨膨脹的出現。如果增加工資帶來的貨幣流通量過大,就又會進一步導致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在有的情況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對社會產生的沖擊,不僅會讓提升工資的努力變成泡影,還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從目前的各種數據來看,國內正處于通貨膨脹這一現實不容質疑。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隨著最近物價的不斷上漲,特別是生活必須品價格的上升,已經引起了民眾的焦慮情緒。這就決定了在目前這個階段,提升工資就必須得綜合考慮社會的各方面因素,不能單獨從工資一條線入手。在筆者看來,綜合采用各種手段,穩步提升居民工資收入才是最佳的選擇。
首先,在提高工資水平的同時,要回快市場上流動貨幣的回籠。目前的國內的流動性貨幣已經處于超發狀態,而超發的貨幣,有相當的部分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挑戰而通過貸款等形式注入市場的,這部分貨幣與大量流入的熱錢一起在國內市場游走,導致市場流動性資金過剩。如果需要提高工資收入,就必須盡快將過剩的資金有秩序地減少。央行最近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國內資金過剩的問題。但是,對于目前充斥國內市場的大量熱錢,則要特別的警惕,特別是根據最新的統計,有大約1/4的的熱錢涌入了房地產市場,這不僅會帶來房價的持續上升,還會讓市場調節的結果更加不可預期,增加調控的復雜度。筆者認為,在應對熱錢的挑戰時,必須要先摸清熱錢的數量,然后才能因勢利導,而必須堅持的一個底線就是,千萬不能因熱錢沖擊產品價格過快上漲而采取持續加息的政策,否則,熱錢達到其目的后迅速流出,產生的惡果將難以想象。
其次,在提升工資收入的時候更多地采取轉移支持的形式,重點提高普通工薪層和低收入者的收入。目前中國存在工資收入水平過低問題的同時還存在著收入差異過大的問題,提升工資收入,不需要也不可能是全面的提升。通過一系列手段調節收入分配,將收入過高者的收入轉移到收入過低者手中是大勢所趨,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社會的基尼系數,還可以在增加社會工資水平的同時避免貨幣的流動性過剩。保守估算,我國的上半年財政收入或將超過4.3萬億,下半年則將達到近3.8萬億的收入,全年或將實現8萬億。如此規模的財政收入,完全有實力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有效地提升低收入者的福利。對于無固定工資收入的低收入者,如城市和農村的“低保戶”等,更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形式,避免物價上漲對其的負面影響。
最后,工資提升的速度必須與市場形勢相適應。在通貨膨脹的預期下,公眾對于工資收入增長的渴求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則必須對目前的經濟形勢進行準確地判斷。居民工資提升的速度必須能夠與市場的形勢相符合,過快的工資收入增長將推動物價的進一步上升,社會的通貨膨脹預期將加強,絕對無益于解決目前所面對的物價上漲等問題,反而可能雪上加霜。對于物價的不斷上漲,必要時刻可以短期采用行政等手段進行干預,特別是對投機行為予以嚴厲打擊,通過平抑物價的舉措來保證民眾的基本生活,幫助民眾建立對市場的信心,為市場的重新調整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