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記者 盛佳婉
“銀發潮”正在加快逼近深圳這座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根據市民政部門估算,2015年我市常住老年人口將達到100萬人。但與之相對的,是養老機構建設的滯后和單薄。目前深圳的養老床位僅4894張,按照千名老人擁有30張床位的標準,到2015年,深圳養老床位缺口達2萬多張。
同樣堪憂的,是結構上的不平衡:目前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民辦養老院一半空置。如何在老人潮到來之前破解養老困局,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公立養老機構床位爆滿
87歲的鄭婆婆已經等了一年床位了。去年7月,大小便失禁的鄭婆婆決定到市福利中心的養老院養老。然而,市福利中心養老院的床位早已爆滿,且基本上不接納預約等床位。
但鄭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專業的照料。于是家屬決定讓鄭婆婆暫時住在養老院的日間照料中心,每天接送。這樣養老院一旦有空床,就能第一時間知道。按照身體狀況,鄭婆婆需要四級護理,但要等到合適的床位卻并不容易。鄭婆婆這一等就等了一年,直到上周才有合適的床位空出。
市福利中心養老院院長張壯立告訴記者,這里有140多張床位。但老人住進來之后,流動率很小,每年能空出的床位也只有十幾張,且是六個不同護理級別的床位,等到合適的非常難。因此,現在只會考慮讓情況特別緊急的老人來排隊,其他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只能建議他們盡量居家養老,或是到私立養老院去看看。“現在日間照料中心的12個老人中,有3個是專門等床位的。”張壯立說。
區屬公立養老院的情況也大致相似。羅湖區社會福利中心是深圳市最早由政府開辦的老人頤養院。該福利中心共有250個床位,目前已經全部滿額,排隊等床位的多達1800多人。
民辦養老機構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與公立養老機構的火爆相比,民辦養老機構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目前大部分民辦養老機構都未住滿,平均有一半以上的床位空置。
據了解,深圳有敬夕陽頤養院、復康會頤康院、任達愛心護理院、金奧護老中心、深慈頤養院、麒麟養生苑6家民辦養老院。深圳市任達愛心護理院是深圳最大的一家民辦養老院,目前500張床位中還有100個床位空缺。位于觀瀾的深慈頤養院可提供床位100多個,目前僅有30多位老人入住。復康會頤康院,可容納300名老人,卻僅有110名老人入住。
市福利中心主任唐榮生告訴記者,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選擇民辦養老機構,一方面是因為民辦養老機構收費略高,公立養老院每月平均1000—2000元,而民辦養老院平均每月3000—4000元;另一方面民辦養老院的地址都相對偏僻,家屬去探望較為不便,而公立養老院大多地處繁華市區。另外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公立的養老院更值得信賴。
而由于入住率不高,民辦養老機構基本處于虧損狀態。目前僅有深圳市敬夕陽頤養院實現收支持平。市老年協會執行會長李定表示,敬夕陽頤養院能維持收支平衡,得益于民政部門每月每個床位的120元補貼。
唐榮生表示,公立養老院作為具有公益性質的養老機構,應發揮養老“兜底”功能:讓那些民辦養老機構不愿接收的失能老人來到公立養老院養老。但這其中也存在悖論。“失能老人的護理費用相對高,有一定的盈利空間,自理老人護理難度低,費用就低,盈利空間小。民營養老機構怎樣找到合適的發展空間還有待探索。”
呼吁盡快出臺養老配套實施方案
面對日益逼近的銀發潮,床位的緊缺以及結構性的失衡成為我市養老面臨的一大難題。針對這些問題,深圳老年協會副會長譚家歆呼吁政府加大養老機構的建設力度,爭取在每個街道建立一個初級養老機構;其次,對一些家庭有困難、但又住不進公辦養老機構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讓他們住到民辦養老機構;此外,在醫療、交通等配套設施上給予民辦養老機構一定的支持。
2013年5月29日,市政府五屆八十六次常務會議上審議并通過了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意見》、《深圳養老設施專項規劃(2011-2020)》。根據相關意見和規劃,到2015年,我市將實現每千名戶籍老人養老床位數40張。至少建成“五個一”養老工程及相關養老服務設施:市級設立一所省一級以上的養老福利機構、一所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專業性護理機構;每個區設立一所省二級以上以供養型為基礎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一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中心;每個街道設立一所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臨時托管或日間照料服務的福利設施。
針對民營養老機構出現的困境,《意見》一方面全面向民間機構開放養老市場。另一方面在稅收方面,對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免稅,落實福利機構用水、用電、用燃氣等價費優惠政策。在財政投入方面,要多層次給予財政補貼,包括動工建設養老機構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對民營機構的運營補貼等。爭取“十二五”期間財政支出不少于20億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撬動不低于30億元的民間資本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譚家歆表示,《意見》和《規劃》指導性文件已經出臺了,呼吁相關配套實施方案盡快出臺,盡早解決深圳養老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