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90后,什么人在創業?

2014-06-26

中國新聞周刊

看著身邊人一個一個地創業,又一個一個地倒掉,尹桑覺得自己這一代人對創業心態似乎沒有上一輩那么隆重了,成本、門檻都要低些,風險也減小了,這似乎更自由,也似乎更隨便了。

 

伴隨2014年新畢業季同時而來的,是比去年多出近40萬的大學畢業生人數,727萬畢業生的新高使今年再次成為“最難就業年”。

 

另一方面,作為創業新人,90后創業者已經開始為人所關注,不論是學校旁賣安全套、還是北大MBA賣牛肉粉,或是做網上家教,這群互聯網的原住民,從一發聲就高調表明“我想干點兒自己的事兒。”

 

互聯網帶來的全球化和信息平等,使他們更愿意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也更快與世界的新變化接軌,同時也更快轉變方向。

 

剛踏進社會就被關注、被討論,這是90后才有的“待遇”。盡管在資產規模和發展上,都尚稚嫩,但這群平均年齡22歲的90后創業者從不羞于談論自己的優越和野心,就像他們不在乎自己的“格局”有多小。

 

“我”才是他們最在意的重心。

 

“臉萌”火起來后,朋友圈里,創始人郭列成了又一個創業上小有成績的“新貴”。在這個不大卻彼此緊密聯系的90后創業圈里,每一個年輕CEO的變化都被關注、討論著。誰拿了投資,誰火了,誰家里壓力大,誰出名了但效益一般。

 

好友孫宇晨說,郭列一直喜歡畫漫畫,加入騰訊也是奔著這個去的,可騰訊家大業大,不是他想做什么就能做上的,最后給他分派的工作是給騰訊畫“派紅包”的頁面。

 

發揮空間很小,“就算郭列把派紅包的按鈕畫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按鈕,有用嗎?”孫宇晨說,他理解郭列為什么出來創業。對于這個喜歡漫畫的90后男生,要畫已規劃好的頁面,“這簡直是種扼殺”。

 

不甘心、想要一個位置,想最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人生、愛自由,是這群出來創業90后們的最初理由。

 

  校園創業風行

 

90后創業,也在校園里風行起來。

 

24歲的朱然還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就讀,但已有過幾次成功的創業經歷了。他和朋友設計出的“美肌實驗室”app曾于前年順利拿到風投,專營正品化妝品的分銷。去年底,他又創設了國內首家空氣新聞網站“空氣盒子”,提供與空氣相關的各類資訊,創意則來源于參與德班空氣大會設計時所接觸到的環保理念。

 

因為父親懂得網絡編程,所以,上小學三年級的他就有了自己的電腦,并且獲得過省級網頁設計大獎。

 

他向《中國新聞周刊》描述著他的理想,未來的某個時代,人們能想起曾經有那么一個年代,在霧霾肆虐的日子,人們戴著口罩,上下班匆匆趕地鐵,打開手機,瞥過那么一眼空氣盒子。他說,“我覺得就足夠了。”

 

向仁楷今年在北大讀大三,信息技術學院,一個廣為流傳的創業笑話是:靠譜師姐創業,想法已有,招聘程序員、安卓系統研發人。“研發一個項目需要什么?不就是編程和安卓系統嗎?兩樣都沒有,只有一個想法,就敢說自己創業?”在務實的信息技術專業,這樣的創業廣告很多,一時傳為笑柄。

 

向仁楷對這一套不認同,1992年出生的他已經把“長頸鹿科技”辦起來了,他賣的是技術和創新。

 

這產品叫“長頸鹿”,看上去酷似一枚徽章,指甲大小,黑色皮質材料,別在胸口并不起眼。但正是這枚設備,可以隨時監測你看電腦、讀寫的坐姿和距離,時間太長,或坐姿太近,它都會發出提示。

 

不僅這樣,還有幾款附帶的“體感游戲”,累了,在手機或電腦上打開一款應用,用肢體動作控制游戲里的小人跳躍或通關,讓久坐疲勞的人動一動。

 

看上去不起眼,做起來卻不簡單。向仁楷把自己關在北大實驗室,一天一天地寫程序。只是測坐姿這一項就頗費周折。“徽章是圓的,可以用任何方式佩戴,所以每一次都要重新計算位置、算好才能監測身體的角度”,徽章識別自己的位置需要時間,所以第一款要佩戴后好一段時間后才可以發揮作用,待機時間也不到24小時。產品發到眾籌網上,批評聲一片:“沒有人愿意用一天充一次電的設備!

 

現在的“長頸鹿徽章”已經改進了,六個傳感器,100個小時的待機時間,拿在手上已經像模像樣了。具體怎么解決了這個核心技術問題,向仁楷笑而不言,現在這已經是商業機密,他拿到了50萬投資,每個月都跑一趟深圳,一呆一個星期,產品的材質、面料、所有的設計他都一個人盯著。

 

可一邊創業,一邊跟著課程,有時也力不從心。信息技術專業壓力大,團隊里,幾個合伙人又都是本專業技術過硬的,將來是創業、保研還是出國,現在都不好定。學生創業就有這點麻煩,大家都在成長中,未來太多未知。很多投資人會讓創業者退學,全職創業,“不然學生安全性太好,未必對項目負責”,他們還擔心“如果核心團隊的人出國或保研了怎么辦?

 

大二在讀的王越正打算從北大退學,專職辦他的網站。這網站是針對應試的,他發現中小學生有請名校大學生做家教的需求,而名校學生又往往時間緊,索性開發了一個在線家教網絡,學生和家教約定時間,在線授課,把零散時間用起來。

 

比起傳統的上門家教,王越覺得他自己這個項目便利蠻多。“出去教的話壓力很大,地鐵、公交耗時費力,別人家里還不見得安全。用這個網站,你在宿舍就可以完成這個過程。”他說。

 

盈利靠的是按時付費,“購買老師的一兩個小時”,但用戶沒有網上付費聽課的習慣,他只能先從免費做起:“一個小網站,又是剛上線,中國用戶非常抵觸在一個沒見過的網站上付費的。”那網絡現在靠什么運營?“說白了,更多的是靠融資撐著。”他坦率回答。

 

核心團隊7個人,算上技術和兼職不到20個。和向仁楷的項目不同,王越的壓力不在產品,而是服務上,“我們兩邊都是客戶,壓力蠻大的,經常維系用戶關系,這個很耗時間。”

 

他一個人研究了幾千個網頁的跳轉和邏輯,手下七八個人,都是同系的朋友,老師也多是從熟人開始,拉進來做,最多的時候,手機包月1000分鐘根本不夠打。上一學期課程就有30個學分,他分身乏術,要考慮在創業和學業上做一個取舍了。

 

可北大對休學限制很大,生病可以休學,創業就不行了,沒這個規矩。非要休學的話,只能偽造生病證明;另外,在校時,家教可以從身邊朋友找,可出了校門后,家教來源就不比在讀時這么容易了。

 

向仁楷對王越離開學校創業有些隱隱的擔憂:“現在的北大清華學生,到底有多少愿意當家教,這個市場真的足夠有潛力嗎?

 

他們彼此擔憂,又對自己的項目充滿信心,在這個起跑線上,已經拿到第一筆投資的他們充滿了年輕人的躊躇滿志。這一代創業,好像真的因為互聯網而變得容易起來了。

 

但事實不完全是這樣。

 

 互聯網原住民

 

打上90后的標簽,再加上互聯網的營銷方式,很多傳統行業變得不一樣了。早年的創業者往往靠一門手藝,一項技能,或一份本錢起家,而如今,一個年輕的大學生說要拋開自己的專業,做一件跟自己教育背景完全無關的事情,難免會引起關注。

 

劉克楠之前是小米員工,受小米經營方式的啟發,也打算用互聯網營銷的方式做一點事情。最后鎖定了安全套。

 

“大象安全套”確實有些不同,面向的客戶是“90后、00后”,綠色包裝,清新健康,但服務不外乎“私密包裝,減少尷尬”,和傳統安全套的區別是“包裝有利于區分正反”。官網主頁上的宣傳語或許是有意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他直接把同仁堂門口的對聯搬下來,用制藥的繁瑣名貴來形容安全套的制作過程,“我們是想向百年老店致敬”,劉克楠說。

 

而同樣專注于“下半身創業”的伍鋒明還沒有畢業,他做的“親愛的520網站”專門為男生女生提供一些貼身服務,比如男生可為女生經期訂制禮包,當中有紅糖、生姜、衛生棉、暖貼等,按月配送,包裝精巧;女生可為男友訂襪子內褲,按月配送。

 

可從純商業的角度怎么與杜蕾斯、蘇菲等競爭,除去面向“90后年輕人”之外,劉克楠和伍鋒明往往很難說出他們在同類商品中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90后,這些概念給了他們不少優勢,但劣勢也相應而生。

 

90后在創業創富的同時,也在輸出透明、自由、開放的新價值觀。” 孫宇晨說,他的創業思路不太一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學文科的他打算把硅谷的一項名叫ripple的新技術帶進國內,這技術可以實現跨境支付,瞬時清算,手續費幾乎為零。

 

剛剛畢業的他黑框眼鏡,商務休閑的打扮,樣子、語氣都像一個老總,只有笑起來時會露出一點稚氣。

 

“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90后在創業過程中,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沒有工作經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因為一直囿于這個創業必須先就業的怪圈而浪費了許多時間。實際上,回頭看來,創業與就業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形態。” 孫宇晨說。

 

“創業要求你成為‘特種兵’‘變形金剛’,要求你樣樣兼顧,核心特質是“用人+找錢”,但并不完全需要業務能力十分拔尖。而就業時,老板考察你的往往就是單一業務經驗。就我自己的經驗而看,老板甚至往往比較厭煩方方面面都很關心的員工。” 他選擇一畢業就離開美國,回國開公司。

 

家里卻不能認同,爸爸做公務員,是個保守的人,聽說他得到了200萬風險投資,且已經開起公司了,將信將疑,每周打一個電話問他:“那200萬到賬了嗎? 孫宇晨花了很多時間跟他解釋,投資人的錢要一筆一筆打過來,先30萬,再70萬,爸爸一聽,搖頭說:“怎么樣,沒那么容易吧?誰會為一個想法給你錢?

 

現在創業的低成本、零門檻,以及風險投資等,已經遠不是上一代能夠理解的了。

 

創業成本低了,也更隨便了

 

80后不一樣,這一批90后對物質沒有饑渴感。

 

多數人都有不錯的家境,完備的教育,又是互聯網原住民。采訪中發現,這群人中開小店、創實業的不多,反而大多從網絡入手,很少有“湊點錢攢夠本做個小生意”的想法。

 

尹桑大二從美國賓利商學院輟學,想做點兒和70后、80后不一樣的事。

 

2014年初,《福布斯》中文版評選出了中國“30 30 歲以下創業者”,90后出生的有5位。1992年出生的尹桑是其中最小的一位。

 

70后、80后對物質的匱乏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所以淘寶攜程之類,做得大的公司多是做這方面的”,尹桑說,“怎么買到好的東西,怎么比價格和服務……他們(創業者)對這種生活本身有感悟,所以這方面產品做得非常好。可90后的物質渴望沒那么強,我們更喜歡上網、聊天、自嘲、娛樂,跟陌生人社交。”

 

22歲,尹桑卻已經開了三家公司,他比同齡人更早明白這一點:社交、娛樂才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剛需。靠著這個想法,他回國創立了KTV團購APP“一起唱”,最初目標是KTV版的“攜程”。

 

“為什么KTV的歌單十年不變?”這是尹桑對這個行業的一個疑問,基于這一點不滿意,大二那年暑假他跑遍了南京所有的KTV,這之后,他漸漸明白了這個行業為什么如此粘滯不前。

 

他發現,整個的點歌系統更新周期很長,每一次更新,硬件和軟件就要再付一次錢,而且點歌系統的硬件公司屬于傳統行業,沒有任何互聯網思維,創新動力也弱,2009 年那會兒就有人嘗試做智能點歌,但那套系統,按尹桑的話說,“簡直不忍直視。”

 

和其他單做O2O(online to offline)的創業者不一樣,尹桑發現,光靠一款APP,或線下活動,不能根本上改善這個行業,最關鍵的還是要落實到消費和體驗上。他給自己定了5個步驟,從開發APP,到跟各個KTV合作,再到線下活動,改良硬件……他要改變這整個鏈條。

 

尹桑決定切入硬件系統,并規劃出一條以團購為入口、點歌系統為技術壁壘、覆蓋KTV 上下游產業鏈的轉型路徑。

 

在尹桑看來,“空房”、“智能點歌”和“社交”,正是KTV的剛需。用“一起唱”的用戶,只要提前列出歌單,并同步到APP,進入包房后,搖一搖手機,歌單便自動導入了點歌盒子。

 

而且,KTV 也不再只是一個唱歌的場所,而是一個聚集了年輕人社交、娛樂、聚會等一切需求的地方。對90后來說,只是在KTV唱歌已經不酷了,他們需要跨包房社交,比如可開啟隱私功能,收聽隔壁包房的歌曲,或約女生來唱歌。你甚至可以用這款軟件把你的KTV現場旋律進行混音,然后傳到云端,分享到社交網站。

 

尹桑現在的語速極快,剛剛21歲,但言談沉穩干練。采訪這天他剛剛開完會,為解決一點技術問題,和合伙人爭論不休。現在他已經把整個南京的KTV硬件系統作了更新,這套系統上,你甚至可以在包房里和朋友一起看世界杯,這類新玩兒法給KTV也增加了酒水收入,合作不再是一件難事,尹桑的線下網絡也全面鋪開。

 

尹桑說,從物質轉到服務、娛樂,是他們這一代人創業和上一代的不同,這類創業不需要太高成本,往往一個想法,一份風險投資就可以做起來。

 

尹桑的朋友、銳博匯通公司CEO,同樣剛剛開始創業的孫宇晨說,90后真正開始對消費和享受,抱一種開放、接納、不羞恥的態度,開始對不滿意、不體貼的服務說不,用一種更新、更年輕的方式去與這個世界相處。

 

創業的可選空間變大了,無論家庭背景,所支付成本,還是教育程度,這一批年輕的創業者都可以不用再從睡地下室、吃饅頭開始起步,迫于生存而逼迫自己要混出人樣來,他們本身具備一切優越的條件,安全感好,退路也更多。

 

但也正是這點優勢,讓很多90后在創業心態上有了改變,“很多人的心態不像做企業,更像做項目,”尹桑說,“成功就算撞運氣,不成功就走,就回去讀書,當做一把體驗。”

 

“這樣不好。”看著身邊人一個一個地創業,又一個一個地倒掉,他覺得自己這一代人對創業心態似乎沒有上一輩那么隆重了,成本、門檻都要低些,風險也減小了,這似乎更自由,也似乎更隨便了。

 

“創業”的概念被放大了

 

90后是受互聯網影響成長起來的一代,互聯網是把全世界的信息都拉平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肯定是更容易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甚至能夠同步。”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創業學院院長杜葵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一點讓他們在思路和想法上比70后、80后都要更加開闊。

 

7080后的人剛剛趕上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切都是在快速發展中,機會也相對多。但一切都還沒有完全成型,家庭也不是很富裕,社會的財富在增長但并沒有到一個很豐裕的階段。他們的父輩,其實是在短缺經濟中,很艱難的一路走過來。從小給他們的教育仍然是你要勤儉節約等等,所以他們在生存的安全感上并不強。所以他們的創業還是生存性的創業,為了改善生活。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看到一些可能的機會,特別艱難、艱辛地把自己投入進去。”杜葵說。

 

可互聯網固然把起點拉平了,但他也很直覺地發現,這一代人在行為上雖然特立獨行,但思想上卻很容易受影響,隨波逐流,且自己并不知道。常常以為自己是一個新潮流,卻不知道這是很多人一起的一個潮流。

 

身在其中,尹桑也感覺到那種自由帶來的浮躁:“創業本質其實還是一個商業行為,在商言商,考慮的還是商業因素,就是對企業的未來的一個想法。很多時候創業并不是靠理想、夢想就能成立的東西,還是需要一些商業的東西,比如商業模式、錢、融資。”

 

他看過身邊太多90后,想法夠多,一天一變,但“執行力不夠,容易動搖,浮于表面”。他感覺這群年輕人有時把創業想得過于簡單,“當作期末考試一樣的東西,好了就做,不好就回去念書,這不理智。”

 

他覺得90后創業這個概念被放大了,骨子里,商業的本質不會因為時代而改變,這個時代里成功的商人,具備的仍然是上一代的品質:靈活的手腕、在商言商、盈利,對投資人負責,給員工開出薪水。“只是因為90后一無所有,又年輕,看起來更像從無到有,把創業這個概念放大了。”

 

“創業就是馬拉松,”尹桑說,“你不跑完全程,沒有人會知道你是誰,拿到融資只是第一步,你甚至還沒有開始跑。”

 

21歲,但他已經很少談理想了,務實而內斂,“如果你要創業,就少談點理想,多談點錢,錢最純潔了。”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劉丹青 周瑤)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