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竹 上海特派員
中國雖然是人力資源大國,卻還不是人力資源強國,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仍亟待提高。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昨天在中國第一本《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仍然面對就業壓力大、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等問題,必須繼續采取更加有效的戰略措施,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天發表的《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指出,隨著教育的普及與水平的提高,中國人才和勞動力資源近年已經大幅增加。
截至2009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億3474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10億6969萬人,比2000年增加1億1267萬人;就業人員7億7995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億1120萬人,分別比2000年增加5910萬人和7969萬人。
人才資源只占勞動力資源一成
白皮書也指出,截至2008年底,全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億1400萬人,不足勞動力資源的一成。
中國對“人才”的定義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王曉初在發布會上指出,這份共八個部分,約1萬3000字的白皮書是1949年以來中國官方第一本專門闡述人力資源狀況和政策的白皮書。白皮書全方位公布了中國人力資源的狀況。
白皮書指出,中國在2000年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也得到重點加強,高等教育則走向大眾化。
截至2009年底,全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9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5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9.9%;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4年。
人力資源的分布也反映了近年來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就業人員在產業方面的布局出現變化。
白皮書說,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例大幅下降,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有較大提高。2009年,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員的比例由2000年的50:22.5:27.5改變為38.1:27.8:34.1。
白皮書也披露了1949年以來的居民收入變化。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人民幣,下同,19.8新元)提高到2008年的1萬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
此外,2005年至200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000多萬人,農業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近4500萬人。2009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
中國近年積極將人才戰略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當中,先后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三個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多項吸引人才的重大項目。
無論中央或地方,都在積極引進發展所需相關領域的高端人才。
為了提升人力資源,完善就業等相關的公共服務,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有大幅增加。
白皮書指出,2008年,人力資本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10.75%;2009年,中央財政用于教育支出1981億元人民幣,比前一年增長84.1%;用于醫療衛生支出1273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91.66%;用于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3296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43.2%;用于科學技術領域的支出1512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51.2%。
白皮書也披露了國有企業和單位的相關材料,從中可以看出市場用人主體已經走向多元化,不再是公有制為主。
從1998年至2009年,在城鎮從業人員中,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從9058萬人下降到6420萬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比例從41.9%下降到20.6%;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業人員從894萬人上升到3389萬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比例從4.1% 上升到10.9%;私營單位和個體經濟就業人員從3232萬人上升到9789萬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的比例從15%提高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