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羅娟
3月28日,記者在北京市東五環外一小區見到業已60歲的河南籍保安李大富,和他一起住在地下室的還有同鄉三人,62歲保安李文華,63歲的張小安和58歲的李愛國在附近的工地“賣力氣”當小工。
本應該“退休養老”的第一代農民工何以還在打工?他們何時能退休,又拿什么養老呢?
“不打工,哪來的錢供孩子讀大學?”為了供21歲的女兒讀大學,張小安依舊在工地揮灑著血汗。張小安自幼家貧結婚晚,女兒在鄭州上大學。“上大三了,村里這幾年考上大學的孩子沒幾個。”張小安言語之間充滿了自豪感。事實上,早在2009年,張小安就已步入60歲老人行列,每月領取80元養老金。然而,20多年的打工積蓄仍不足以供兒子讀完大學,于是“咬咬牙,繼續外出打工”。
2011年,為了每天多賺30元,他毅然跑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那邊建新城,活兒多,那太冷了,4月還下雪,冬天風吹刺骨”。就這樣,他用130元/天的苦力錢,賺來了近2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掏8000元為女兒買了電腦。他說,現在攪拌混凝土的工作還能“撐得住”,等孩子大學畢業了,就不打工了。不過,那時他已65歲了。
他的身體不太好,和李大富一起擠住在地下室,“工棚這兩年住不了了,年紀大了骨頭疼,貼什么膏藥都不管用。”
李文華膝下無兒女,“趁著還能干得動,就多攢點積蓄養老”; 李愛國說,兒女們現在日子都過得緊巴,“我能多干一點是一點”;李大富的兒子也在北京當保安,“掙不了幾個錢指望不上”……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達25278萬人,其中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14.3%,首次突破3600萬人。
記者幾日來調查發現,部分如李大富一樣“高齡”農民工多仍在延續打工生活,且多仍持續從事低端行業。
“這普遍得狠,農村人沒得辦法。”40多歲的李元幫著自己的表哥管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管莊附近的一個工地,張小安正是在這個工地上干活。“原來干力氣活的,干得動的還得干,干不動的,有的幫著看材料看工地,沒超過65歲的不會去看工地,錢少。”
超齡農民工的生活隱憂多來自于養老,他們鮮有人有職工養老保險,李元說:“好多年輕人都沒保險哪會給他們買保險,工地的活兒都是承包的,只認包工頭帶人來不管哪個人。”
記者采訪了李大富工作所在小區的物業經理,張經理表示,雇傭老年保安確實是出于經費的考慮,“他們的年齡也不能購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這幾年物價上漲,但是,新農保多則不過幾百元,少則甚至只有不足百元養老金,第一代農民工養老除了子女贍養外,只能靠自己。
自2008年以來,記者一直跟蹤采訪李大富,他從工地小工輾轉當保安,若停止打工,今年他可以領取960元的養老金,加上愛人在家種地年收益不足3000元,不到4000元的年收入根本難以維持夫妻倆的生活。何況兒子尚未結婚。為此,已經六旬的他還是想著咬牙晝夜不分地站在冰涼的小區門崗里,小心翼翼不敢得罪保安隊長或者業主。有時候打盹兒反應慢了,忘了給車主及時抬桿兒,招來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他也只是賠笑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