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學者認為,未來5年,中國將面臨持續的加速性的市場化工資上漲。在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工業化以及制度改革的作用下,將出現工資的補償性上漲、保留工資的提高以及工資與勞動生產效率的同步提高。這些因素均決定了,中國將在中期階段面臨工資水平較快增長的新時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東海證券等機構近期聯合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0年三季度),主題為工資形成機制變革下的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報告認為,中國低端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形成機制,正從傳統的“生存工資定價法則”轉向“保留工資約束下的市場議價法則”轉變。
報告預計,在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效率持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持續下降以及中國貿易依存度偏高等條件下,未來持續加速的工資上漲不會影響中國制造業的總體競爭優勢,也不會在近期轉化為通貨膨脹的壓力。
報告分析稱,工資形成機制變革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勞資關系將發生深刻變化,帶來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動,為中國迎來庫茲涅茨倒U曲線的拐點性轉變提供了新契機,為縮小收入分配差異過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將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由外需驅動向內需驅動、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
“(勞動力價格上漲)將有利于改變目前存在的各種深層次結構性困境。”報告指出,目前工資形成機制的變革將從根本上改變勞資關系,改變工資上漲嚴重滯后于國民收入上漲的局面,使中國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另外,低端勞動力市場工資的上漲將對不同區域的生產成本帶來不同的影響,從而使各種傳統產業在區域成本差異的推動下,向中西部加速進行“梯度轉移”,使東部留出產業升級的空間。
此外,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將發生變化;要素價格比的變動將促使產業結構升級,中國也將步入人力資本投資的加速時期。
“工資水平的快速上漲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各種要素價格之比,使市場主體自發進行要素替代,采取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生產方式,促使企業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進步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報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