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地方權力和財富的緊密結合,其社會結構的其余部分,會不會是社會底層民眾和少數知識分子民粹的結合?這恐怕是多年前,有識之士就曾警告的,警惕我們社會走向拉美化的過程。
作者:斯偉江
騰訊的老總,身家數百億的馬化騰,以及深圳其他一些著名公司的高管,被曝接受深圳市政府每月3000多元的補貼。據騰訊發言人說,馬化騰尊重深圳市政府的人才政策,并會把這些錢捐給慈善事業。馬化騰將自己坐擁數百億仍接受補貼,作為一種被動行為,而將矛盾轉移給深圳市政府。說實話,這種邏輯是很容易駁倒的。正如官員受賄被查后,可以說,我也是無奈被動的,廢話,要是主動索賄,罪加一等。雖然性質不同,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把責任全部推到深圳市政府,似乎也不公道,當然,最需要檢討的,確實是此類強調“招商引資”的傳統優惠政策。
先不說,這種補貼富豪的政策動機有多么正確,什么吸引人才落戶,促進高科技產業,理由良多。筆者想問其中一點,什么樣的人是人才?大浪淘沙,有本事闖出來就是英雄,市場經濟,如果沒有本事,給他補貼也是沒用的。因此,深圳市政府的政策,如果是給成功者的,那么就是典型的馬太效應。如果說人才是政府所認定的,以學歷等為標準,可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國學歷并不代表能力,官員伯樂看中的就是人才?如果我爸是李剛呢?——— 可見沒有一個公開可操作的標準,難以服眾。
當然,這種類似針對人才的優惠政策,并不是孤單的,其實,全國各地都存在這種那種的補貼,從戶口到房貼,乃至給某些公司的巨額財政補貼、科技資助等等。一個政府主導的半市場經濟模式,是不爭的事實。請允許筆者問一句:這些錢是哪里來的?誰都知道,地方政府是吃土地財政的,沒有這些預算外的土地財政,真不知道地方政府如何過日子。
當然,經常閱讀時評的國人都知道,考核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就是GDP數字,發展經濟的就是能吏,就能升遷。而發展GDP,拆了弱者的地,把地賣給開發商,開發商高價賣房,就是GDP之第一桶金,對于原擁有土地的百姓來說,可以說是受損的第一步;地方政府拿了第一桶金后,將其中部分用于公車、招待等必要費用外,接下來就是,補貼成功者,讓他們留在本地再續輝煌,每月3000多元的補貼,對馬化騰之輩雖然少了點,也算地方政府一點心意。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稅收、勞動政策和司法保駕護航等,才是真正的大頭。
見微知著,地方權力和財富的緊密結合,其社會結構的其余部分,會不會是社會底層民眾和少數知識分子民粹的結合?這恐怕是多年前,有識之士就曾警告的,警惕我們社會走向拉美化的過程。隨便翻翻拉美的歷史,之前近百年的民粹和精英政治的輪替,社會動蕩,執政者也以發展經濟為至高目標,幾乎每個政權,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都有一段長時間的經濟奇跡。權力和富豪結合,中產階級的成長受壓制,同時,也缺乏社會財富公平分配的機制,一旦發生經濟危機,精英政權失勢,民粹的鐘擺必然是要擺向另一個極端。如此輪回,之前的經濟奇跡金色,也慢慢在雨打風吹去褪色。
各國有各國國情,自然不能簡單類比,但是如果社會結構類似,過程和結局往往會類似。正如一個東歐詩人說,過去,我們以同樣的姿勢飛翔,或許,以后我們也會以同樣的姿勢墜落。對于馬先生等,或許對于地方政府的好意,無法拒絕,但是,作為一個號稱有社會責任感的超級互聯網公司負責人,是否也需要為社會考慮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抵制下贏者通吃的邏輯,而不要在享受地方政府補貼的同時,又享受一下對社會底層做慈善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