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許君
勞務工輸出大省安徽也開始“用工荒”、長三角部分城市企業招工難……本報“九省市用工大調查”結果顯示,長三角的用工優勢強過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而隨著內地的薪水福利待遇提高,勞務工留在老家的越來越多
針對節后深圳用工短缺現象,本報進行了“他們為什么不來深圳9省市用工大調查”。深圳官方分析,節后深圳用工短缺有二大原因,一是區域競爭加劇導致民工分流,隨著長三角等經濟區域的發展,導致原來在深圳就業的部分外來勞動者分流。二是內地的就業吸引力增大,隨著內地的勞務輸出大省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當地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導致勞務工回流。
據調查,勞務工輸出大省安徽省也出現“用工荒”,皖江九市兩縣和皖北三市六縣正全力以赴,打出“組合拳”,力促農民工省內就業。皖江九市將發布工資指導價位。
調查還表明,長三角的就業吸引力強過包括深圳在內的珠三角區域。河南省往長三角的勞務工多過往珠三角,流向廣深勞務工呈現減少趨勢。湖北省孝感市的政府官員認為深圳用工不規范,現在,去蘇州、嘉興、上海一帶的人每年增加20%。只有對湖南省的調查中,往珠三角城市打工依然是主流,但留在當地就業的人越來越多。
深圳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翟玉娟分析,隨著剩余勞動力的減少,加上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部分轉移到內地,使內地就業機會增大,勞務工回流,導致深圳等城市出現用工短缺。隨著剩余勞動力的減少,內地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
甘肅省
月薪1000元 在蘭州也能找到
目前在深的甘肅籍員工數量,相對于去年年底并沒有減少,今年赴甘肅招聘的深圳企業是去年同期的三四倍。“所謂的招工難,以我們這邊的情況來看,是企業的需求變大了,供給并沒有減少。”甘肅省駐深辦一名工作人員分析,目前深圳企業招工難的原因,一方面是勞務工的就業意向和企業提供的崗位不相符而出現結構性的缺口,“比如今年很多深圳的鞋廠、電子廠需要擴招,但有些工人并不看好這些崗位,希望有更好的發展。”
另外,內地薪水的提高,使深圳的吸引力逐漸減低,“現在深圳的工資普遍是一千多元,但到省會蘭州也可以找到一千多的工作。”
湖北省孝感市
深圳用工不規范 大半前往長三角
“我們這里的勞務工輸出一般都是江蘇,或者上海、昆山一帶。”湖北省孝感市勞動就業局就業科的劉先生介紹,四五年前,工人基本都流向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但是這種狀況早就發生改變,工人超過一大半都往長三角,近兩年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孝感開長途運輸大巴的趙師傅感覺最明顯,以往一到春節,乘坐他的車到東莞常平、深圳的人最多,但是現在蘇州、嘉興、上海一帶的人每年增加20%,他的大客車也縮減到深圳的線路,把運力放在上海一帶。
劉先生說,勞務工反映深圳等珠三角的企業管理很不規范,不給工人買社保,而且加班很多,基本都超過12個小時,讓他們感覺吃不消,而且企業欠薪、對工人不好的現象時有發生,令工人很沒有安全感。相比起來,他們更信任長三角的企業,“老板講信用,基本沒有欠薪的事情發生,對工人也還算好。”加上長三角用工需求很大,開出的待遇與珠三角差不多,所以工人都慢慢不來深圳、東莞。
劉先生還提到,長三角一般都是當地的政府部門帶領企業、職介市場與孝感市就業部門聯系接洽,政府以其公益性、公平性起到了很好的紐帶作用。而深圳主要是企業自己過去招,他認為深圳應從政府層面對招工給予支持,幫助企業提升吸引力。
另外根據今年2月湖北省公布的數據,2009年春節前后,湖北省返鄉人數達到423萬人次。湖北省推出了就地轉移就業和外出務工相結合的方式,最終約98%的返鄉農民工實現了轉移就業。
重慶市
政府幫農民工就業
昨日,重慶有18個區縣在縣城露天廣場設招聘主會場,參加招聘會的3651家企業提供了直接面向農民工提供24.34萬個工作崗位,包括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的企業紛紛到重慶開展現場招聘,一些企業甚至下到各區縣、鄉鎮招人。“把農民工看作我們發展的寶貝”,一些企業招聘人員甚至表示,企業與企業之間都在重慶互相搶人了。
目前,重慶普工招聘除了極少工資在800元以外,大多數崗位的月工資都在1000-2000元之間,不少當地企業也表示將確保員工工資實現每年10%以上的增長。
對于深圳出現招工難,重慶當地的有關人員就表示,其實這并不是偶然的。春節前,針對農民工返鄉過年,重慶一些區縣的工業園區都率先舉行返鄉農民工招聘,如涪陵在1月29日舉行三大工業園區暨返鄉農民工招聘月活動,提供超過4000個工作崗位。
重慶市將今年確定為“返鄉創業促進年”,目標是實現全市返鄉創業農民工達到22萬戶。重慶市就業局則計劃今年在全市每個區縣建立一個優惠政策集中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園。重慶市勞動、就業部門還專門印制了10多萬份農民工手冊和春風服務卡,隨同就業服務三下鄉活動一起送到農民工手中。
河南省
950萬人返鄉就業 前往珠三角者減少
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一直是勞務輸出的重鎮,但在全國沿海地區今年普遍出現的“勞工荒”中,河南省的勞務輸出方向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據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2009年,共有950萬勞務工返鄉就業。
“勞務工外省輸出的增速這幾年一直在降低。”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民工工作處呂處長介紹,河南每年輸出的勞務工數量在增長,不過增長幅度正在降低,從輸出地點從以往的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向內地中原等地分散,“到珠三角包括深圳的河南籍勞務工確實有減少的趨勢。”呂處長表示,從近幾年的勞務輸出數據來看,省內的就業人數從原來的600多萬上升到了1000萬。
據河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占河南省對外輸出務工總數的一半以上,都是300多萬人,由于待遇、工作環境等因素,近兩年來往長三角地區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
這位負責人分析,去往珠三角外輸勞務工減少這一趨勢或有可能在未來持續,一方面,因為珠三角本身產業升級,使得珠三角的用工企業也在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內地經濟發展對勞務工需求的增加,也會使得大量勞務工能夠就地完成務工就業需求,但該負責人也指出,待遇“位差”的逐步縮小,應該是這一輪深圳“用工荒”的最直接原因。
江蘇省蘇州市
用工缺口大 政府打造用工軟環境
蘇州工業發達,號稱為僅次于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在目前中國沿海城市普遍面臨的“用工荒”中也未能幸免,用工難問題頻頻見諸報端。
“用工缺口仍然較大。”常熟市為蘇州下轄的一個外向型工業重鎮,前段時間,常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下屬的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曾發起調查,對該市510家規模較大的重點企業進行密集調研。“在年初的時候用工缺口達3萬多,目前這個數字下降到1萬多。”常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副主任朱東良分析,遭遇用工難的主要是一些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其中尤其以電子操作工、服裝縫紉工、紡織擋車工三大工種為最,“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面臨招工難。”
用工難問題從去年下半年經濟回暖之后就開始顯現,朱東良介紹說,常熟采取了多種措施提升用工環境,引導企業內部調整,從多方面留住老員工,包括提升待遇、合理工作時間、降低工作強度、保證休假福利等,政府甚至引導企業關注員工的心態變化,還有新生代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
蘇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一位官員說,從長遠看,招工這些事情還是要讓市場來解決,政府部門應當有所作為更重要的是提升用工軟環境。蘇州目前正部署進行2010年“春風行動”,主題是“公平就業、共同希望”,其中一個舉措是更好地為農民工提供優質服務。從2010年2月1日起,蘇州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960元/月;非全日工作制的用工每小時不低于7.8元。最低工資標準含勞動者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此外,蘇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外來農村勞動者提供引導性免費就業指導培訓和一次性免費技能培訓。
浙江省寧波市
同樣招工難 政府出招幫招工
和深圳勞動部門的表態類似,寧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相關官員謹慎判斷:“我們并不認為這是用工荒,目前下這個結論尚為時太早。”不過,無可否認,這個長三角經濟重鎮顯然在全市眾多行業都出現“用工難”的現象。
正月初七開工后一周,寧波市象山縣人力資源市場共有49家用人單位提供733個崗位,但求職登記人員僅50人,供求倍率達15:1。普工及一些無技術要求的工種需求量占所提供崗位的92.8%,但登記的求職人員95%以上要應聘財會、駕駛員、辦公室文員等崗位。寧波市北侖區、江北區、寧海縣等,也紛紛反映企業出現“用工荒”問題。來自寧波市就業局的數據,市人力資源市場虎年首場供需洽談會,求人倍率達到3:1。
該市就業局分析,春節過后原本就是企業用工的高峰期,又逢寧波經濟回暖,企業訂單增多,以及許多企業的外地員工節后回返率較低等因素影響,“有崗無人”、勞動力資源供應不足問題在逐月加劇,寧波市眾多企業受到“用工荒”的嚴重困擾。
在寧波,不僅勞動部門官員層面,一些分管區長級別的官員也出面走訪大企業,了解和解決用工難問題。一如長三角傳統的強勢政府辦事風格,寧波官方為供求雙方搭建平臺,密集出招介入緩解企業的“用工荒”。
2月底,寧波市組織52家企業攜帶1.16萬個就業崗位分赴安徽省懷遠、江西省九江、湖南省桑植等地開展招聘活動。下一步,寧波勞動部門還將組織企業赴河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招工,“努力幫助企業拓建良好的勞動力輸入平臺。”
安徽省
勞務工輸出大省 也現“用工荒”
“我們自己在安徽都招不夠人。”安徽省一家桑拿房生產工廠的經理陳濤伸說,自己最初看中這里人力成本低,結果今年也開始漲工資招人。以往勞動力充裕的安徽省今年也開始出現“用工荒”的現象,一些企業甚至要到臨近的河南,甚至四川去招工。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安徽多個城市的用工情況出現緊張,合肥出現和珠三角、長三角相同的“結構性”的缺工,集中在電工、焊工等技術型的普工崗位。
安徽省年初提出了勞務工就業的“綠色通道”,幫助本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同時提出支持有能力有條件的勞務工返鄉創業。為吸引勞務工本地就業,安徽在社會保險、勞動時間、勞動報酬等方面都進行規范,科學指定工資指導價位。
而這些本地的“挽留”舉措,也是勞務工輸出數量大量減少的原因之一。陳濤說,自己今年招工時將工資普遍提高到1200元左右,用工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現在工廠的十幾個工人中,有三個是在深圳打工后返鄉的本地勞務工。
江西省
派招工小分隊 引導本地就業
在沿海地區等到春節后才正式舉行各種招聘會之前,江西省卻在春節期間利用務工人員集中返鄉的有利時機,舉辦各種形式的座談會、招聘會,宣傳就業政策,鼓勵和引導返鄉農民工實現本地就業。
據悉,從今年1月下旬開始,江西省人社廳就組織5個小組分赴廣東、江蘇、上海、福建、浙江等5個沿海省市,召開在外務工人員代表座談會,進行慰問,并收集各類就業崗位10萬余個。同時,各設區市也紛紛派出招工小分隊,赴沿海發達地區收集崗位信息。比如上饒市將沿海地區和本地工業園區收集來的招聘崗位信息,匯集編印,利用春節前回鄉人員返鄉的高峰時期,到汽車站、新火車站發放。
來自江西省就業局的消息稱,截止到2月底,江西已舉辦招聘會132場次,發布就業信息崗位65.6萬個,幫助20.3萬人實現就業。
此外,今年江西省11個設區市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市、區),將成立創業指導中心,在全省建立50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業孵化基地和50條具有就業容量的創業示范街(園),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再建20個以上,新增入駐小企業600戶。同時,今年江西省政府決定用4億元資金,購買5萬個公益性就業崗位,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湖南省婁底市
哪兒都不去 留家工作有醫療
“長三角、珠三角很多企業來我們這里招聘,都招不到人。”昨日,湖南省婁底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介紹中心劉主任介紹,湖南的勞務輸出,珠三角城市依然占主流,但是留在當地就業的人越來越多。劉主任認為,像在深圳,做普工主要是靠加班工資,基本工資一般只有800元,但是現在在婁底的工廠或者酒樓上班,基本工資也能達到這個數,還包吃包住,因此湖南很多農民已經不愿意出去了,都留在家里工作。
劉主任的說法與湖南省就業服務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基本吻合。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湖南省轉移就業的1210萬農民工,省外就業860.47萬人(廣東地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地區分別為513.5萬人、177.31萬人、67.45萬人),占71.1%;省內就業349.83萬人,占28 .9%,比去年上升2.6%。報告認為,本地經濟發展迅速,惠農政策好,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成為吸引本省農民工不愿意到外地就業,造成珠三角的“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劉主任介紹,湖南省及婁底市便及時推出了人才吸納政策,比如鼓勵企業不裁人,還對將人留在當地企業工作給予獎勵,留住一個人給予幾十元到數百元的獎勵政策。政府還推出了創業典型的宣傳欄目,鼓勵在外務工的人回家鄉創業,這些都對湖南土生土長的人有挺大的吸引力。
■案例
深圳月入過萬 難比湖南親戚
在深圳月入過萬還不如農村表哥身家過百萬,留深圳意義何在?在節后深圳企業招工難背景下,奧一網友“江南木番”的這則微博反響甚眾。在看到本報《他們為什么不來深圳》的報道后,“江南木番”講述自己過年回家看到的老家變化。
“江南木番”春節后在奧一微博上寫道,“過年回來,感覺深圳人少了。看來有些人一回去就沒來了啊。這次回家,發現在農村老家的表兄們都搞活了,有兩位文盲表哥已是身家百萬。留深圳意義何在?”
“江南木番”是湖南婁底新化縣人,他月薪過萬元,現在在老家沒有優勢。“江南木番”稱,自己三個表哥都是小學文化,早些年一直在家務農種田,年收入不過一兩千元。2004年到2006年,他三個表哥都外出打工,在流水線做工人,月薪一千到三千元不等。后來,他三個表哥都覺得在外面賺得少,決定回老家看看有沒有機會,沒想到在老家做生意發了財。
“其中一個表哥打工時做水泥工,回到農村就搞建筑承包,一年賺個幾十萬元。2006年至今,已身家過百萬。”“江南木番”說,另外兩個表哥合伙搞挖沙,去年花一百多萬買了一條挖沙船。”
“江南木番”分析,這兩年中央政府實行的惠農政策在發揮作用,農村經濟發展很快,提升了消費能力。隨著家電下鄉等扶農政策出臺,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抓住機遇的農民都發了財。“江南木番”說,“過年回家時,老弟就笑我,我那20多萬的車也別開回老家,現在農村親戚隨便就能提出上百萬元現金。”
“現在農村的這些親戚過得比我滋潤多了,生活很規律,打牌,帶小孩,壓力小。”“江南木番”說,想不到農村發展這么快,親戚們都這么有錢。
10- 11版統籌:深圳讀本記者 張小玲
10- 11版采寫:深圳讀本記者 張小玲 王瑩 劉榮 劉凡 周昌和 鄧淋彥 莊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