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作者宋慶花,伊文譯
韓民族新聞網9月13日文章,原題:廉價朝鮮勞動力的涌入讓中國做出調整
一家新加坡公司在丹東開工廠,制作男士西裝出口歐洲。之前該公司的廠子在平壤,由于電力供應問題搬到情況更穩定的中國境內。該廠有400名二三十歲的朝鮮工人。一名曾在上海開廠的臺灣商人也計劃將廠子遷至丹東,并雇用百余名朝鮮工人。另一家生產運動衣的工廠也搬到中朝邊境地區,300名朝鮮女工在那里工作。1公里外的一家化工廠也雇了朝鮮女工。
這些朝鮮工人行動受限。他們住在工廠宿舍里,午飯時二三十人結成一隊前往步行3分鐘便可到達的餐廳。一名附近的中國人說:“我只知道她們在哪個廠做工,但對她們的私人生活毫不知情。”
朝鮮勞動力的供需狀況隨市場行情波動。中國工人平均月工資為2000至3000元,朝鮮工人為1500元。一些工人持有短期培訓簽證,根據丹東市和朝方達成的協議,他們的簽證可延期。由于他們沒有更換工作地點的自由,工廠不用擔心會出現員工突然外流的情況。
朝鮮人愿來華工作是因為這里的工資比開城工業園區還高。他們并不會拿到所有工資,月末平均會得到150元至200元,其他的歸朝鮮政府所有,即便如此,收入也遠高于朝鮮國內。因此,針對派遣工人的競爭很激烈,遴選過程也很全面。“他們會對派遣工人的三代親屬進行全面調查,如果有問題,就會被排除。每家只能來一個人。”一名勞務代理人士說:“朝鮮政府希望派出更多勞務工人,但由于擔心中國工人工資水平受影響,中方努力限制人數。即便在中國,在與朝鮮的經濟合作領域,各省市間也存在利益沖突和分歧。”
據估計,在中朝邊境地區的紡織廠和食品加工廠工作的朝鮮婦女超過2萬人,還有一些在信息科技和動畫產業等高科技行業工作。若將未登記的工人計算在內,真實數字可能更高。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工人尋找白領工作而非體力活兒,中國商人密切關注著朝鮮的下一步舉動。獲得穩定、管理良好的勞動力是一個巨大優勢。一名工人的食宿成本約為400元至500元,但勞動力的廉價完全可以彌補這一點。鑒于此,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傾向于雇用朝鮮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