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旨在煥發企業活力、本應受到職工歡迎的企業重組,竟然演變成了千名職工將入股企業派駐的總經理毆打致死的群體性事件。吉林通鋼這起事件的調查結果雖未正式公布,但從已有的報道看,職工權益受損是引發群眾情緒失控的重要原因。 在企業改制過程中,職工最關心的就是對自己的安置,這涉及他們以后的生活來源和社會保障,對許多職工來說,這就是家庭最根本的生計問題。而如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爭取廣大職工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一直是國有企業改制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在改革中做好職工安置方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專門列出一塊,對改制后企業如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做出詳細規定,其中包括人員分流安置、職工勞動合同的變更、未留用人員的經濟補償等等。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國企改制負責人卻無視群眾意見,將職工視為資本的一部分,可以隨意刪減處置,在改革方案尚未征得廣大職工認可的情況下就強行實施,一些未留用職工和退休職工的薪酬福利問題被扔到一旁。近年來國企改制中職工權益受損的事情屢有發生,甚至引發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對社會和諧穩定帶來不良影響。
據國資委調查,在東北等聚集眾多國有企業的地區,一些企業在國有產權轉讓中損害投資人和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侵占私吞、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違法違紀行為。廣大職工作為奉獻過青春和汗水的勞動者、作為企業的股東,他們的權益理當受到保障,要求理應受到重視。當利益訴求和意見表達渠道受阻時,這一矛盾就會以極端激烈的形式爆發。
進一步深化國企改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妥善處理好改制過程中職工權益問題是不可忽略的一步。這是我國的特殊國情,也是各級政府必須做好的一個民生問題。即使是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看,理順職工勞動關系也是企業能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吉林通鋼事件導致增資擴股方案終止、企業重組失敗,這是給有關部門提出的重要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