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摘要]老肖在北京擁有一家裝修公司,他告訴記者:“現在工人太貴了,一天給300塊錢都沒人愿意干,農忙的時候,每天給500塊都找不到人。”從事室內裝修的老宋表示,日薪400元已成裝修行業散工起步價。
本報記者 栗澤宇 北京報道
500元一天卻請不到短工——這是建筑裝修用工市場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目前,建筑業用工市場女性的比例明顯增加,工人年齡結構呈現明顯大齡化趨勢,一些工地甚至出現了60歲以上的老人。《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傳統的勞動力輸出地區正在形成“打工”丟人的觀念,使得年輕人不愿進入建筑業用工市場。而長期以來用工單位和個人缺失誠信,以及無法得到認可和尊重,成為年輕人排斥“建筑工”的最主要因素。
裝修散工難尋
北京六里橋長途汽車站旁的馬路,曾經是北京規模最大的自由勞工市場,在經歷過多次整治后,這里的人氣已經遠不如從前,但在老肖眼里,這里依然是尋找勞工的最佳場所。
老肖在北京擁有一家自己的裝修公司,他告訴本報記者:“現在的工人真是太貴了,一天給300塊錢都沒人愿意干,農忙的時候,每天給500塊都找不到人。”
同樣從事室內裝修的老宋表示,日薪400元現在已經成為裝修行業的散工起步價。在剛剛過去的秋收季,他為爭取到工人,甚至開出了日薪700元的高價。“每年秋收的時候都是人手緊張的時候。”他說。
老宋在北京從事裝修已經10年。“家庭裝修這個市場,90%都是我們這種規模的小公司在做,有很多甚至沒有注冊。如果不是老鄉,誰都不愿意跟著你干,因為給人的感覺就是沒保障,老板隨時可能跑掉。”他告訴本報記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行的工人都特別現實。“沒人跟你要保險什么的,我們就是講錢,不需要其它員工福利,工人們希望工資一天一結才好。”他說。
事實上,建筑行業短工的工資就是一天一結算或幾天一結算。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短期雜工的工資水平甚至高過了技術工種。“因為他們可能要掙一天的錢,吃一個禮拜。”老宋說,短期工的工資水平近幾年漲得最為迅猛。
“2008年基本上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短工的工資維持了好幾年200塊錢左右一天的水平,之后基本上每年都要漲100塊錢。”老宋說。
以2008年為分水嶺的說法,得到了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冶公司)分管建筑建設項目的經理馬凜的認同。
“工資水平從2008年開始漲得比較厲害,基本上我們給工人開出的工資每年都會有15%至25%的上浮,不然就會面臨找不來工的情況。”馬凜表示,作為隸屬于中國冶金科工集團的一家國有大型企業,京冶公司的建筑工人全部來自于正規的勞務公司,但京冶公司接收的建筑工人“質量”較此前有明顯的下降。
“最明顯的特點是工地上的工人女性越來越多,而且有些女工已經不僅僅是從事輕體力勞動了,此外工人的年齡結構現在越來越大,一些極端的地方已經出現了60歲以上的老人在工地上忙碌的景象。”馬凜說。
“逃離”工地
本報記者發現,不少工人都表示曾經有過工錢“被克扣”的經歷,但卻很少有人愿意講述自己的那段經歷,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經歷是很“丟人”的事情。
在亞運村某工地從事機械操作的安徽籍的王師傅告訴記者,“我們做這行的,身上的衣服都比別人臟,很多時候被別人瞧不起,所以現在的年輕人也想出來掙錢,但是他們很多都忍不了這口氣,覺得來到這里被城里人看不起,萬一掙不到錢回去在老家也被人貶低。”
本報記者見到王師傅的時候,他正在奧體中路的一個集市上買二手衣物。這條位于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他們的工地之間的馬路上,每當夜幕降臨,便會出現一個小型的集市。集市上的主要商品是二手衣物和舊鞋帽,而集市上的消費者全部是來自旁邊工地的工人。
王師傅指著攤位的老板說:“年輕人現在都喜歡做他們這樣的事,自己當老板,在老家人的眼里,做生意的是最有出息的。”
“我也是從這工地里出來的,現在做的沒有他們掙得多。”攤位老板告訴記者,他曾經也是一名建筑工人,他跟來這里買東西的很多工人都是曾經的工友。
“工地上年輕點的,誰愿意吸一輩子土啊?”該老板表示,雖然暫時比工地上掙得少,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老一輩出來是為了掙幾年錢再回去,我們這一代很多人是想變成城里人,或者讓我們的孩子變成城里人。所以年輕的沒什么人愿意一直待在工地干活,因為我們不光想掙錢,更想得到認可和尊重。”他說。
倒逼用工模式轉型
隨著“用工荒”的連年加劇,建筑行業的用工模式也正在發生著改變。
“‘用工荒’的核心問題還是錢的問題,工資和待遇談好了,自然不會沒有工人。”北京某私營建筑公司項目經理郭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他所在的公司解決“用工荒”問題,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提高工資。
但馬凜也表示,僅僅依靠提高工資是不夠的。“事實上,目前建筑業市場正在趨于正規化。現在的勞務公司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僅僅是簡單的勞動力中介。現在許多大的勞務公司會給工人上保險,采取勞務派遣的方式向用工企業輸送人力。相對以前的方式,這樣更能保證工人們的社會保障和合法權益。”馬凜說。
同樣的方式在規模較小的企業中卻不一定適用。在老肖的裝修隊伍中,保險并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人都希望我不要給他們上保險,他們更希望我把錢直接給到他們手里。因為社會保險只在你交錢的這個地方有用,將來回老家了就沒用了。”
除了提高工資,老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升自己工隊的吸引力,他的方式更像是“人性化管理”。今年才加盟老肖隊伍的小張是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他甚至參加過某電視臺真人秀節目的海選。“小張一來就要求我準許他在干活的時候聽音樂,我們以前沒有這方面的規矩,但為了留住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我還是準許了他的要求。”老肖說。
小張為了爭取到工作時間可以聽音樂的待遇,曾在老肖面前講了幾個小時聽音樂的好處。在他看來這是在為自己和工友爭取合理的要求。
“我覺得這樣的年輕人現在很多。”老肖說,“以前我們往往不敢對老板講自己的要求,只是在覺得不合適了的時候換個工隊干活。他們把自己的要求講在前面,都談好后再干活,這應該說是一種進步。”
老肖表示,年輕人的要求不是每個老板都能夠滿足的,但如果整個行業能多聽取一些年輕人的需求,把傳統的規矩做一些改變,裝修建筑業對年輕人還是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