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遲領養老金方案遭質疑:退休后要喝西北風

2013-08-27

老齡化社會的迫近,使得養老金問題愈發引人關注。8月初,據媒體報道,人社部正抓緊研究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方案,來自社科院、人大、清華、武大等院校的多個專家團隊參與制定了多套改革備選方案,并在7月底提交有關部門討論。8月中旬,清華大學提出的養老體制改革方案率先在網上公開,其中“從2015年開始逐步延遲領取養老金,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的內容引發強烈關注。

 

本期嘉賓:

 

毛壽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崔新生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

 

牛海鵬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話題一

 

人口紅利拐沒拐

 

人口紅利的關鍵在于低成本勞動力的問題。這不僅是人口問題,也有政策的影響

 

是否延遲退休?可否延遲申領養老金?這些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話題,這一話題的背后實際上涉及一個嚴峻的現實: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已經消失。近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預測中國人口紅利或于2015年消失。那么,隨著老齡化加速,中國的人口紅利還能維持多久?

 

毛壽龍:“人口紅利”這個說法實際上不正確。從經驗上看,中國當年處于人口快速膨脹期時,經濟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同時,一個反問是,如果中國現在是“人口紅利”上升期,又為何會有這么多外籍人士來中國工作?人口增長、縮小是自然過程,國家以政策調整人為控制所謂人口紅利的節奏,會破壞這一自然結構。而且,從經濟基礎上看,過去我們是低工資,光靠出口、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但現在,一旦內需被拉動,經濟增長未必需要依靠出口和投資。

 

崔新生:人口紅利是生產力問題,中國憑借低價勞動力在成本方面取得優勢。因為人口多所以定義為人口紅利,這一說法似乎有些投機。所謂“人口紅利的消失”,也不是單純由年齡和社會老齡化導致的,是因為產品分工的推進和教育發展。與其討論人口紅利、退休年齡,不如更關注社會保障問題。

 

牛海鵬:老齡化是人口的自然發展規律。個人認為,人口紅利的關鍵在于低成本勞動力的問題。這不僅是人口問題,也有政策的影響。但所謂的低成本勞動力,其實很快會失去優勢。過去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使得中國的制造業有了競爭優勢,隨著產業升級,日后更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勞動力,因此把未來經濟增長寄托于低成本勞動力并不合適,我們還是要盡快擺脫對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國家也一直強調以民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話題二

 

養老金缺口有多大

 

存在缺口一方面是支出與收益的不匹配,另一方面是現有制度下實行養老金“雙軌制”造成的

 

人口紅利與養老有關聯,但更現實的問題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才是中國人最實實在在的中國夢之一。然而,從幾年前開始,坊間就認為,困擾養老保障“問題多多”,尤其是養老金“到底能不能足額支付”成為討論的重中之重。有研究報告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那么,從現實情況看,目前中國養老金缺口問題是否嚴峻?

 

毛壽龍:養老金目前有支付困難,就說明還是有缺口的。總量上看,現收現付即年輕人繳納的養老金用來支付給退休人員這一方式下,總量目前尚可持平。但從動態發展看,一方面,過去有些人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繳納或是只繳納了部分養老金,而當這些人退休之時拿的又是比較多的。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及未來經濟發展推動養老水平的提高,勢必將導致養老金缺口被拉大。當然,現有的國家資產包括稅收、土地轉讓等,全部用來彌補養老金缺口,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前提是,這些資產能真正用到養老金領域。

 

崔新生:養老金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差距。目前,養老金投資做得并不好,欠缺增值渠道。此外,社會上也仍有很多人不在社保覆蓋范圍內。所以,養老金缺口多大并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如何把社會保障做實。

 

牛海鵬:存在缺口一方面是支出與收益的不匹配。主要是因為養老金制度在發展過程中建立時間有限,在過渡階段如何保持增值收益仍在探索中。另一方面是現有制度下實行養老金“雙軌制”造成的,即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采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如普通的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卻是由國家財政統一來發放,這客觀上造成了市場中的不公現象。

 

話題三

 

推遲“領金”是否靠譜

 

也不能因為養老金不足就暫緩領取養老金,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不可行

 

事實上,清華大學近日對外展示的養老體制改革方案,直視了目前養老金的尷尬之處——“缺口大”。對此,該方案的建議是,“從2015年開始實施有步驟的領取養老金計劃,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的目標。”這一方案意味著,盡管無需延遲退休,但退休后有一段時間將無退休金可領。方案一公布激起廣泛熱議,有網友直言,難道退休后要先喝“西北風”?

 

毛壽龍:這一方案仍要決策層進行更仔細的考慮。勞動者辛苦了大半輩子,往往想早點領到退休金。出于各種權衡及個人利益的考量,方案的提出也始終充斥著支持與反對的聲音。而怎么平衡好各方面的想法和利益很關鍵。

 

崔新生:這一方案明顯不可行。退休但不領養老金的立論在何處?只是單純為了迎合政府需要嗎?對于退休人員來說,遲領養老金就如同工作人員遲領工資。同樣概念的問題,如果5年不發工資,該如何生活?

 

牛海鵬:從民意角度看,大家肯定是不愿意接受的。這一方案也由于利益損害而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民眾可能會覺得不公平,過去都按規定按時繳納養老金,但退休了,卻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領到,那么之前自己交的錢又去哪兒了?清華這一方案的背后意味著養老金的缺口一定很大,但也不能因為養老金不足就暫緩領取養老金,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不可行。

 

話題四

 

延遲退休是必經之路?

 

對于熱愛工作的人來說,延遲退休是福音,但對于盼著退休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傷害

 

除了清華大學推出的“延遲領取養老金”方案,近幾年引發更多熱議的便是“延遲退休”方案。而“延遲退休”方案在國外正成為潮流。比如,在歐美國家,普遍的退休年齡為65歲,美國為67歲,日本為男65歲,女60歲。以社保基金理事會黨組書記戴相龍為首的一批專家一直堅持延長退休年齡到65歲,讓職工多交5年養老金,少領5年養老金的辦法來解決養老金缺口的問題。那么,延遲退休是否為養老改革的必經之路?

 

毛壽龍:延遲退休并不是必經之路。福利好的國家一般失業率也高,歐洲的失業率一般在20%左右,德國一般68歲退休,失業率全歐洲最低。延遲退休還是要看各自的判斷。對于熱愛工作的人來說,延遲退休是福音,但對于盼著退休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傷害。因此究竟是否推行延遲退休仍然需要進行大量調查,并個性化對待。

 

崔新生:延遲退休在前年就開始討論了。從政府角度來看,現在養老金存在缺口,延遲退休能夠讓它緩一口氣。但這也導致年輕人沒了機會。所以,入職前和離職后都應該做培訓。大學生剛剛畢業,學校知識與工作不掛鉤也是就業難的一大因素。而延遲退休是政府的期望,因此,可以讓老年人在培訓后做輔助性工作而非主力,但輔助性工作怎么做還需要有個預設機制。

 

牛海鵬:國外的情況與國內略有不同。國外延遲退休是因為勞動力不足而非養老金問題。無論是推行私人養老還是社會福利的國家,他們的政策和執行情況都是公開透明的。反觀中國,并不是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延遲退休或是遲領養老金可能會讓他們覺得不公平。對于全額繳納養老金的人來說利益受損,而對那些養老金交得少,但退休后卻享受一樣待遇的則是有利的。

 

話題五

 

該由誰來養老

 

做好養老的投資組合,增加收益;要正視養老金缺口問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為”

 

近日,國務院《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目前各專家團的方案的確眾說紛紜,其中,尤以涉及養老金并軌、延遲退休年齡、做實個人賬戶、合理降低替代率等方案最多。也有研究人員建議,通過國有股劃撥、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等多項措施以緩解壓力。那么,養老金改革要從哪一方面現行入手?繼而,又如何真正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

 

毛壽龍:真正解決養老問題,還是很難的。不論是個人養老還是社會、國家養老,任何養老都有風險。個人養老的風險則相對分散,但這也要視情況而定,有一部分人能夠做到59歲之后自己負擔自己的生活,但對其他如“月光族”這些沒有儲蓄的人就很困難了。而集中養老統一退休的壓力會比較大,這是因為國家政策選擇有限,國家養老計劃會破壞整體經濟發展,所以不能使養老成為國家壟斷。

 

只要經濟發展得好,養老就不是問題。國家可以建議什么時候退休,并由退休者自己選擇是否繼續繳納養老金到65歲或70歲以獲得相對多的養老金,又或者國家可以對困難人群進行補助。

 

崔新生:首先,要做好養老的投資組合,增加收益。其次,要正視養老金缺口問題。通過計算財務,公布社保總數和投資收益,正視養老金缺多少、延遲退休與不延遲退休的關系,而不僅僅是提出概念性方案。最后,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對退休后的老年人也進行培訓,讓他們繼續發揮余熱。

 

牛海鵬:第一步要正視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將現狀交待清楚,有資金缺口、有問題就勇于承認,取得民眾和社會的理解,一味掩蓋只會引起民眾進一步的不滿。第二步是提出解決方案。最初的制度設置有問題,糾正錯誤需要付出代價。究竟要以何種方式解決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

 

(國際金融報)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相關動態:


相關法規:


相關案例:


相關問答: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