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蒂(Coty)停售丁家宜的決策被媒體曝光后,這個曾被封鎖的消息,正逐漸被更多的丁家宜員工“認知”。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丁家宜員工確信,“離開”只是時間問題。
“廠子有可能倒閉的消息,在今年三四月份就聽說過,但真正來臨是在6月4日。當天,蘇州廠區開始解散產線(丁家宜產品生產線)員工。”李明(化名)對新金融記者說。
說這番話時的李明,依舊是科蒂旗下丁家宜蘇州廠區的一名員工,距離他所說的“解散”已經過去了近一周時間,已經有七八十人相繼離開。
據李明了解,除了生產阿迪達斯相關產品的吳江廠區,生產丁家宜的南京廠區幾乎和蘇州廠區一樣,都即將“倒閉”。蘇州廠區,除了所剩無幾的“產線”員工,“行政樓”里有近百名員工也將面臨離職。
李明并不清楚員工們被“解散”的原因,“廠里并沒有統一開會,員工都是挨個被約談的,認可賠償的,簽字走人。不認可的,繼續等待,速度快的,5分鐘就結束了。”
“賠償是按慣常的‘N+1的模式’進行的。”李明說,不認可賠償的,除了工齡較長的老員工,就是孕婦了。
“丁家宜好像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吧。”李明說,這是他認為的“原因”,即便是這個原因,也源自媒體的報道,而非官方說法。
讓李明認可這一“原因”的,是他所了解的“產線”的生產情況。
李明稱,今年春節之后,產量開始下滑,4月份起,負責生產的員工開始不用加班了。平日的生產是按“訂單”走的,沒有“訂單”,只能少生產。隨著產能一并下降的,還有工資,“下降了20%。”
有關老員工工齡如何計算的問題(被收購前的工齡是否也計算在內),很快被媒體曝光。一并被曝光的是,處在膠著狀態中,更多將面臨“離開”的員工人數。
據有關媒體報道,科蒂此次轉型將會涉及近2000人的去留問題。其中, 1500名BA(美容顧問)和350人左右省級以下銷售人員(與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簽約的),將會終止合作;與科蒂直接簽約的近200人,還將裁員50%以上,只會保留后勤、財務和部分市場人員不足100人。
新金融記者通過與幾位在職的丁家宜員工的溝通發現,科蒂對丁家宜的員工的“離開”并沒給出過多的解釋。在普通員工和區域經理那里,對科蒂目前的決策有著不同版本的理解。
除了相信科蒂,也堅信不論離開還是留下,“明天都會更好”的樂觀員工;也有“等事情過去了,再來評說丁家宜成敗”的理智員工;更多的,則是在權衡賠償的多少,等待著被約談,簽字、走人的員工——“那只是時間問題,據傳,9月份廠子會倒閉,人就得走光。”李明說。
6月13日的時候,李明告訴新金融記者,部分老員工的工齡問題,已經解決了,有個產線老員工干了十幾年,走的時候拿了6萬多元。而行政樓里的約談工作開始了,但很多人不愿意簽字,“聽說有人想拿N+2。”
對受“停售”丁家宜政策影響的、有關生產銷售的工作人員安置問題,科蒂集團在給新金融記者的回復中表示,“我們一直與因這次經營模式改變而受影響的員工進行各項溝通。然而,科蒂集團對在中國發展的信心依然堅定,這次與利豐集團的分工合作將讓我們可以借助利豐廣大的銷售通路來創造出更大的商機。”
對李明而言,遲早都得走,還不如早走,但眼下,除了等待,他幾乎什么都做不了。
善后
對科蒂而言,需要善后的,不僅僅停留在員工層面。
6月10日前后,一份《科蒂大眾化妝品中國區丁家宜經銷商退貨公告函》(以下簡稱,“退貨函”)陸續到達各地經銷商處。
退貨函顯示:科蒂公司決定將終止運營丁家宜品牌在中國的業務。由南京妍庭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妍庭商貿)與貴公司簽署的《經銷協議》在2014年6月30日到期后不再續約。
簡單的“開場白”之后,是科蒂對其散落在各地的經銷商以及零售商庫存的解決方案。科蒂方面對經銷商的退貨總額、退貨的生產日期、退貨次數、退貨期限、審批及其付款流程,都做了詳細的解釋。
簡單說,經銷商需要在符合科蒂各項“要求”的同時,退貨。令經銷商頗為不滿的是,在退貨的終止日期、9月30日之前,科蒂只接受每位經銷商一次“退貨”要求,而“退貨”要在9月30日之前送達指定地點。另外,退貨產生的
運輸費用需要經銷商自己承擔。
不僅如此,科蒂公司將退貨到達指定倉庫的時間劃分為三個階段,7月31日到達的,按照產品凈價的97%計;8月31日到達的,按照產品凈價的90%計;9月30日到達的,按照產品凈價的80%計。
事實上,市場上銷售丁家宜產品的,除了經銷商,還有更多二批商、三批商。這部分庫存該如何處理,科蒂方面并沒能給出方案。
“科蒂對經銷商的退貨是打折回收的,退貨費用由經銷商承擔……這多少有些霸王條款。”看過退貨函的君誠仁和(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寶同律師對新金融記者說。
雖然有些霸道,但徐寶同稱,有關退貨,科蒂方面的做法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因為二批商和三批商并沒有與妍庭商貿簽署授權協議。
一消息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表示,有二批商咨詢過妍庭商貿的有關工作人員,對不能退貨的二批商、三批商而言,如果9月30日之后,繼續銷售丁家宜產品,是否存在法律風險。妍庭方面并沒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讓對方等消息。
對此,徐寶同認為,科蒂方面如果在9月30日以后不允許標有“丁家宜”的產品上市銷售,那么,代理商仍繼續銷售該品牌的產品則有侵犯商標權的嫌疑。但,這要根據妍庭商貿與經銷商最初簽署的授權合同作為判斷標準。另外,從目前科蒂的行為來看,屬于單方面違約,而二批商與三批商可能與一級商之間存在“授權協議”,所以,其也可以要求科蒂繼續履行授權合同。
不論是經銷商退貨的“大限”還是前文李明所聽到的員工全部走光的傳聞,都鎖定了9月這一時間節點。而有關孕婦是否能在這次科蒂的“辭退”風波中幸免,徐寶同律師稱,如果丁家宜的員工面臨的是“經濟裁員”,那么,已經懷孕的員工也在裁員范圍內。
6月13日,新金融記者獲悉,丁家宜各地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收集各種經銷商退貨所需的資料,并將此前收集的各個經銷商的身份證原件陸續寄回。一經銷商被告知,當天需要交的表格有4張,網點統計、未核銷費用統計、退貨金額統計和退貨函蓋章件。
對退回的貨,如何處理,科蒂并沒有在退貨函中做出解釋,也沒給出相應的回復。可以確認的是,“善后”,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
格局
在科蒂集團給出的回復里,其始終不愿“直面”丁家宜是否停產、部分員工是否已經“解散”的問題。只強調,“此次與利豐集團所達成的合作協議是與科蒂公司先前所公布的重組科蒂中國市場大眾化妝品業務的計劃相一致的,重在提升科蒂公司在中國的護膚品市場的獲利率。”
另外,科蒂集團方面認為策略的調整,并不意味著其在華發展遇到瓶頸。對收購丁家宜在其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今的“結局”,科蒂集團在回復中稱,科蒂集團收購丁家宜品牌是為了通過利用丁家宜已有的分銷渠道而為科蒂提供一個在華的立足點從而發展科蒂旗下的護膚品業務。
“透過丁家宜事件,再次被證實的是國產化妝品在面對外資品牌甚至外資集團競爭時的勢弱。”美思美譽營銷機構董事長陳崖楓對新金融記者說。
陳崖楓表示,就科蒂集團在國外的品牌屬性,其旗下品牌在國外和丁家宜在國內的受眾定位基本吻合。如果僅做項目而言,科蒂收購丁家宜是對路的。可是,因化妝品這一“品類”的特殊性,消費者普遍認為外資品牌比國產品牌好,而科蒂旗下看似普通的品牌,到了國內也成了中高端產品,備受消費者推崇。
“根據科蒂以往的市場表現,其擅長短線操作而非長線運營。在丁家宜虧損之后,讓其繼續培育品牌,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陳崖楓說。
即便如此,“國產化妝品在近10年來也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2012年,我國化妝品類銷售額增長17.0%,總銷售額達1765億元,占全球化妝品銷售額的14.7%,較2010年前增長較大。目前發展較好的國產品牌有百雀羚、佰草集、相宜本草、自然堂、丸美、春紀、美即等。”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李加楠對新金融記者說。
在李加楠看來,國產品牌的優勢在于滿足本土消費者,對消費者需求、價格承受力、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面;劣勢在于資金不足、人才短缺、缺乏品牌意識,科研投入不足。
“另外,國產化妝品在品牌建設方面較為滯后,研發投入少,市場魚龍混雜,行業秩序混亂,這些都不利于品牌的建設和維護。這將不利于國產化妝品打入中高端市場,獲取較高的利潤;另一方面,也使國產化妝品品牌的競爭力不足,難以與外國品牌抗衡。”李加楠說。
對丁家宜目前的“結局”,陳崖楓并不感到意外。她認為,目前在國內做得比較好的化妝品品牌,不論是相宜本草還是美即面膜都在趨同的產品中找到了“差異化”,而這種“差異化”,讓投資者看到了其存在將市場放大的潛在可能,但未來究竟表現如何,還有待于觀察。
“和其他行業一樣,化妝品行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將面臨龍頭企業、寡頭集團瓜分較多市場份額,其余小企業,小品牌想要謀求長遠發展則愈發困難的現狀。”陳崖楓說。
她認為,外資品牌幾乎都是“有備而來”。用資本“吞食”、用品牌“侵蝕”,方法多樣。而國產品牌,因“先天不足”(營銷策略、品牌培養、產品研發等),不得不面臨節節敗退的局面。隨著聯合品牌銷售格局的形成,未來,資本對國產品牌的“介入”可能并不簡單表現為并購,會以更加復雜的形式呈現。
“做得好的國產化妝品品牌未來的命運無非兩種,要么依靠單一品牌不斷壯大,通過收購、控股、新建等方式,不斷豐富旗下產品,變身成一個化妝品集團,與外資集團抗爭。要么,被更強的化妝品集團控股或者收購。就連國際一線的化妝品品牌,都會被更大的集團招之麾下,這是格局,不好改變。”陳崖楓說。
就丁家宜是否有可能面臨出售、對退回產品的處理,以及9月份之后“善后”工作是否完成,科蒂方面并未做出回復。而李加楠認為,莊文陽(丁家宜原品牌所有者)回購丁家宜并非沒有可能,或許,對丁家宜而言,還有別的可能。
來源:金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