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特像21世紀的武林大會。過去,喬峰郭靖等人那個世代,武林盟主互相爭得你死我活,山河變色,傳統(tǒng)得就像書寫陰謀的漆墨。現(xiàn)在,成為武林盟主的機會居然是比拼如何討好徒弟,然后,看誰帶的徒弟更牛逼。這真有點黑色幽默。
當你看到兩大天后那英張惠妹為爭一個徒弟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會覺得時代已翻過“居高臨下說教式”交流那笨重一頁,變得異常平等,甚至平等得讓徒弟都覺不可思議:媽呀,有四個絕世高手都想讓我到他(她)那學藝,不僅不收學費還可幫照顧小孩。我到底該去誰那兒呢?
“我想抓住機會再討好討好你”“我就需要你,我愛你這樣的聲音”,中國好聲音傳導的是導師對選手的渴慕,張惠妹PK那英的是柔性訴求;那邊廂,冷到底的謝霆鋒不斷指出年輕歌手不足,老牌偶像鋒芒盡顯。——稍一比較,你會找到好聲音更受歡迎的最本質原因,那就是:在網(wǎng)絡時代,屌絲逆襲,讓巨星俯首,完全就是一出超級勵志劇,它相比傳統(tǒng)音樂選秀來說,更符合這個平權時代的人本內核,讓參與者包括觀眾,能從導師極盡夸張之能事的爭奪千里馬戰(zhàn)役中獲得滿足感和夢想成真感。在傳統(tǒng)選秀中,導師的職能更多是單向教導,缺少雙向溝通交流,像單純長輩;《中國好聲音》徹底破傳統(tǒng)局,讓導師競爭上崗,導師甚至只有先俘獲人心才有資格執(zhí)教。這種倒逼,逼得導師不得不扯下平時偽裝的高端面具,讓她們時時流露生動到肉的真性情,進而獲取觀眾好感。
聊完意義聊意思。《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開幕戰(zhàn),在導師打斗環(huán)節(jié)上與第一季比有過之無不及快,快接近臺灣立法會肉搏了。新加盟的阿妹初來乍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聽到好聲音就轉,腰都快轉脫了臼;那英強勢依舊,多次搶白阿妹,甚至說出“她比你唱的好”這樣傷人的話,兩人幾呈甄嬛式宮斗狀;庾澄慶情商超高,言辭到位,補隙精準;汪峰理性有余,老夫子味重,煽動力不夠。從導師陣營整體看,相比第一季是有退步的,第一季劉歡的權威、準確,讓他顯得像一個定海神針,而這一季幾位導師級差更小,插科打諢,互不給面,搶人的時候就顯得急吼吼亂糟糟,易給觀眾一種“到了菜市場”的感覺。
拼聲音的比賽能吸引來真正的歌者;相對公平及少誤判的節(jié)目能吸引來欲通過歌唱改變命運的人。41歲朱克的《離不開你》唱完我淚濕衣襟,這個樸實沉默的中年男子想用唱歌來改變女兒的命運,他的歌聲感動了導師也感動了觀眾,女兒長大后會永遠記住這刻,這晚,爸爸,對她的愛。還有大病初愈的姚貝娜,下蹲的釋放擊中了張惠妹,同時秒殺了命運。
末了,我要特別表揚,《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從第一場看悲情得更高端,第一季被不少人詬病的獵奇式身份強調、職業(yè)歌手扮業(yè)余、人生訴苦博同情現(xiàn)象大幅減少,在音樂面前,在好聲音面前,每個歌者都能維護應有的尊嚴。這很重要,別把《好聲音》弄成《讀者》《知音》《故事會》,請站著把歌唱感人了! 譚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