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信息,令人不安。
一條是,種種跡象表明,起草中的《工資條例》對縮小企業高管和一線工人的工資差距并無涉及。另一條是,財政部表示,目前暫不考慮個稅起征點調整。民眾突然發現,喊了半天原來是白喊。
兩條消息所含關鍵詞都涉及分配問題——不消說工資對于分配的重要性,個稅起征點的調高最終解決的也是分配問題。分配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公平正義,但兩條消息所表達的涵義惜乎都與實現公平正義的目標頗有距離。
關于公平正義,溫總理14日說,他將在任期的最后幾年力推公平正義。
總理的話,考問范圍甚廣。但聯系到一些焦點問題的解決程度,我們的有關部門有沒有給公眾一個合格的答卷,恐怕還有疑問。
將于年內出臺的《工資條例》將是目前級別最高的關于勞動者薪酬保護的法律條款,雖然也寫入“同工同酬”“工資協商”等重要內容,但是審視目前的各種信息,起草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以及眾多專家對于限制高管高薪、縮小第一次分配差距過大問題只字未提。這部被民眾寄予厚望的法律很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令人失望。而失望的背后,可能是對這部條例的“執行力”的懷疑。因為,總理說話了,下面怎么落實就不僅僅是個態度問題了。
當前,高管薪酬過高問題是一大焦點,一些企業高管超乎國情的高薪,廣受詬病。動輒幾十倍、上百倍的工資差距,讓一線勞動者只能望其項背,而這背后,還有著對于高管獲得高薪方式的重重考問。在不少企業,不管民意如何反對、企業效益如何波動,高管薪酬很少減過。金融危機后,美國對高管薪酬開始說“不”,但我們卻鮮見殺威棒。
《工資條例》會有很多亮點,這一點沒有理由懷疑。也可視作收入分配改革從“說”到“做”轉折的開始,但是顯然著力過小。和保障基本的工資權利相比,保證“工資公平”是當下最應該實現的目標。
如果在這個轉型的時代,法規的視線還只是停留在讓勞動者拿到工資這個當然的、起碼的目標,而不是改變工資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現實,不是調整第一次分配中的不平等現象,那么,這樣的法規條文將是比較空洞和滯后的,難以保證一線勞動者最核心的利益。
某種意義上,《工資條例》是最直奔主題的法律,它是為解決工資問題而生的,它必須能夠解決初次分配中現存的問題,改變所有的工資亂象。否則,它只能成為繡花針,并羞愧不已。
從溫總理的話不難看出,解決分配不公問題非常急迫。時代進步的大勢等不得,保證社會穩定的大局等不得。如果不能盡快實現“工資公平”,那么何以實現更多的公平,真正安撫民心?
“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總理為公平正義定了調、調了弦,關鍵是執行者下一步怎么做。而現在看來,在實現“工資公平”、提高個稅起征點這兩件事上,有關部門的表現還不能令人滿意。
須知,公平正義并不是一個縹緲的目標,制定一部看到工資差距過大危害性并有所作為的《工資條例》;通過個稅起征點調整,獲得一個合理的標準,令民眾受益,這就是眼前的公平正義。
知名評論人魯寧昨天在快報上撰文說,提高個稅起征點就是最直接的增收。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經濟學問題,更多的是一個社會學問題,評論人可能并不具備太多的經濟學知識,但問題是評論人看到的問題,有關部門或專家視而不見。
于是,在國人的工資水平追不上GDP水平、CPI水平,“2000元工資”已成為低收入的情況下個稅起征點卻獨守故紙堆,做一簾懷舊幽夢。而念及這個起征點當年還是在擠牙膏的情況下實現,扛起個稅“大半壁江山”的一般收入人群,又怎能不為未來的“扛稅”命運而嗟嘆?
什么時候一般收入人群免做扛稅“大頭”,什么時候負重喘息的聲音才會減弱。但是,一聲“暫不考慮”,無疑放棄了一個最急迫的任務和一個最能彌補公平缺失的機會。
更令人不安的是,財政部的“暫不考慮”是在多個部委、多名代表委員、無數大眾百姓主張提高個稅起征點的情況下所作的表態。這一現象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耐人尋味。
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的指導意見》,這說明高層已經意識到高管薪酬過高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時至今日,最該體現這一態度的《工資條例》卻突然失去了銳力,甚至失去了打十環的準星,這不能不讓人百思不解,滿腹狐疑。
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一切都取決于決策者的見識和膽魄。敢不敢向利益群體說“不”、敢不敢向社會不公宣戰,這是一種考驗。
無論如何,在分配命題上,在公平正義的命題上,我們的部門不能再糾纏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