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浙江企業對一般勞動力的需求或許將以幾何數量級減少,而對精密設備的需求則呈萬億規模的爆發之勢。
近日,義烏市副市長洪建文在“2014義烏國際裝備博覽會”(下稱“義烏裝博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浙江省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爭取在2017年內全面完成“機器換人”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億元,預計2014年義烏裝博會將現8000億元采購需求。
洪建文解釋,上述數據并非省政府簡單估算,而是根據企業上報的采購需求加總得出。其中,企業技改投資5000億元、裝備購置3000億元、電子產品及軟件采購700億元。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迅速提高,浙江省政府和企業均意識到,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傳統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難以為繼,轉而寄望信息技術融合于各產業。洪建文強調:“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后,對于資源小省的浙江而言,轉型是必經之路。”
早在2013年10月,工信部即批復浙江省為全國首個“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今年4月29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15年浙江信息化發展指數和“兩化”融合指數分別達到0.9、80以上,2017年達到0.94、86以上。
為達到“兩化”目標,浙江省出臺了“半強制”的政策手段。
“今后,浙江省政府會規定哪些裝備可以落地浙江,現有企業亦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洪建文說,“政策體現了一種擠壓、倒逼的態勢。”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說:“中國制造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在于裝備,浙江一貫以軟實力著稱,設備升級將體現其硬實力。”
事實上,“機器換人”并不完全意味著大規模裁員,而是對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環境污染重、勞動用工多的崗位基本實現機器替代。
替換將首先從簡單重復的工種切入。
“比如浪莎襪業,以前一個工人看5臺織襪機,技改升級后,一個人可以最多看12臺機器。” 洪建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屆時,浙江省工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將以幾何數量級減少。”據稱,目前溫州已有制鞋廠可以在夜間實施機器生產,連燈都不用開。
而“機器換人”帶來的直接利益則是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按照浙江省政府估算,在三年內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完成“機器換人”后,浙江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將由目前的10萬元/人/年上升至14萬元/人/年。
據悉,目前浙江省政府正通過引導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培育“機器換人”樣板企業,并總結經驗形成行業規范,制定行業標準。
于今年11月舉辦的義烏裝博會將成為裝備制造企業的盛宴。洪建文掌握的企業采購清單顯示,浙江省內企業采購總額超過8000億元。
其中,網絡裝備、工業節能、污染治理、高技術裝備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而實用裝備如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工業自動化、高端機械零部件及精密模具、新能源與電力設備、工程農機、倉儲物流裝備等也將獲得集中訂單。
“浙江省有技改需求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負責人和采購代表將達1萬名以上。”洪建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