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 崔 鵬 劉文波 侯琳良
近來,網絡上出現的一系列流行語反映了公眾的智慧與幽默:“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
在這些看似輕松的詞語背后,卻更多體現了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擔憂和無奈。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6%,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環比上漲0.6%。
價格上漲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應當如何看待當前價格調整及其走勢?針對近期引起社會關注的用電、供暖、天然氣等領域的價格調整,本報記者深入采訪了居民、專家、企業和相關主管部門。
——編 者
階梯價必然導致多花錢?
“無論執行哪一方案,我們的生活負擔肯定要加重了”
近日,“電價如何調整”成了老百姓心頭繞不開的一件事。10月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居民階梯電價方案征求意見,分為每月超過110度與140度就漲價兩種,每個方案都實行三檔遞增,其中第一檔電量將分別覆蓋70%或80%家庭月均用電,此檔電價保持不變;最高檔超額電量每度上漲不低于0.2元。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10月21日征求意見結束之時,有61%的群眾支持現有方案。但時至今日,相關爭議遠未結束。
有網友在論壇上說,這兩年進入了“漲時代”:先是房價“驢打滾”般翻番漲,接著便是“豆你玩”、“蒜你狠”。漸漸地,日用生活品開始漲價,人吃的油漲了,車用的油也漲了。現在百姓用電又要漲價,如果說成品油漲價還沒有關乎所有人的利益,那么試看普天之下有幾人不用電?
實行階梯電價,必然會導致漲價嗎?
吉林長春市民蓋勇范說,現在城市居民家庭大多有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基本家電,不可能像趙本山小品里說的只有一件家用電器——手電筒。一臺冰箱每天就得1度電,一個月是30度電,再用上洗衣機、電飯煲、微波爐之類的電器,不知不覺就超過了110度電,“按發改委的方案,假設將第一檔電量定在110度,肯定要比現在多交電費了。”
湖南長沙經營小超市的李先生跟記者算了筆賬:由于家庭收入一般,他們家老中青三代一直擠在一套房子里住,用電量也比一般家庭多些,每個月都在250—300度之間。“無論執行征求意見的哪一個方案,我們肯定在第一檔電量涵蓋的70%或80%家庭之外,生活負擔肯定要加重了。”李先生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此次出臺階梯電價政策時機并不合適。為啥這么說?現在國家鼓勵新能源車尤其電動車發展,如果電價提高,那么電動車的普及就有問題;國家擴大內需,實行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電價高了,農民所享受的那么一點家電補貼又被掏出來了。
“說居民用電價格一直很低,多年沒做調整,那么通貨緊縮時怎么不調整?當前好多領域都在漲價,通脹預期趨強,何必非在此時湊熱鬧,這不是在加劇通脹預期嗎?”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說。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少巖并不反對實行階梯電價,他認為發電是有成本的,煤價在上升,出于補償成本的需要,提升電價也有其必要。“但是,如果細讀發改委提供的兩個指導方案,卻有變相普漲之嫌,沒有對用電少的實施降價,只有對用電多的漲價。”孫少巖說,只見“劫富”沒有“濟貧”,這是打著“階梯電價”的幌子實施漲價,其正當性與合理性令人懷疑。
怎樣設置方案更加合理?
提倡節約用電值得肯定,但方案沒有厘清“誰在浪費電”
根據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國別間的電價比較,2008年世界主要國家居民千度電價分別為:德國263美元、英國231美元、日本176美元、法國169美元、美國114美元、韓國89美元以及中國69美元。橫向看,中國的電價無疑在國際上處于較低水平。
然而,如果將電價與當地人均國民收入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截然相反。按2008年德國人均國民收入42440美元計算,其千度電價占人均國民收入的比例為0.62%,美國的這一比例為0.24%,相比之下,中國則為2.49%。按照這個相對價格來看,中國的電價是德國的4倍多,是美國的10倍左右。
業內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人群是低收入者,資源性消費的增加對他們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如果要實行階梯電價,一定要考慮到低收入人群的實際困難。
“長期以來,農村居民用電價格高于城市居民,這很不公平。”孫少巖說,實行階梯電價不是不可以,但應在不過度提高平均電價水平的前提下,將多用電者多交的電費補貼給少用電者,即通過提價讓富人多交電費,同時通過降價讓窮人少交電費。但是,按照國家發改委的這兩個方案,平均電價水平漲了,總體電費收入高了。
要說實行階梯電價是為了節能減排,湖南省某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張先生對此頗有異議。他說,政府機關、社會團體浪費電的現象更嚴重,“一些人的電腦天天開著機,有的辦公室經常燈火通明卻空無一人,這部分電價為何不多收費?” 張先生建議,政府應該拿出補貼鼓勵居民家庭使用節能燈,在市政設施、公共場所則應該加大限電力度,“那些公共場所的耗電量非常驚人。”
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教師李學兵認為,一項政策的出臺過程必須透明,讓利益相關方進行充分討論,而檔次電量的設置必須進行充分的論證和評估。政府提倡節約用電值得肯定,但現在引起這么多負面評論,主要在于方案沒有厘清“誰在浪費電”,反而把矛盾指向剛性消費的普通居民,讓人很不理解。
孫少巖說,像長春這樣的東北城市,夏天基本不用空調制冷,冬天的暖氣是水暖,而武漢這樣的南方城市,夏天離不開空調,冬天沒暖氣,需要電熱器乃至空調制熱,那么電價調整對武漢的居民影響就比長春大。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吳鐘瑚提出,階梯電價選擇的基準電量應隨著經濟水平而提高。此外,在水電、風電等資源豐富的地區,國家應提高基本用電量,鼓勵居民使用清潔能源,防止居民因電價提高而選擇高碳能源。
電價調整究竟誰在獲益?
電力企業一方面說有虧損、要補貼,一方面卻普遍享受高工資、高福利
近年來,供電企業乃至發電企業一方面說電價低、有虧損、要補貼;另一方面行業內卻普遍拿著遠遠超出社會平均水平的高工資、高福利,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甚至某些地方的電力公司大樓都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長春市民朱晶說,很多人其實并不在乎一度電提高一分錢或者幾分錢,不滿情緒主要是針對行業壟斷。
“農產品漲價,農民還能從中得到點實惠,我們認了。電漲價,憑什么呀?他們‘電老虎’揮霍的錢還少嗎?”朱晶說。
據了解,在我國目前的電力體制下,發電企業和供電企業已分家。供電單位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公司,發電企業發出的電要競價上網,才能和終端用戶見面。在吉林白山一家水電企業工作的王文軍認為,實行階梯電價后,多交的電費先是進入了電網企業的腰包,如果電網企業利用發電企業相互競爭的局面,不提高電的入網價格,那么居民多交的電費就到不了發電企業手中,也就無法補償發電成本。
孫少巖說,電網企業作為國有企業,有責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