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保局上午發布 露天作業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 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本市高溫津貼即日起翻倍
本報訊(記者陶穎)今天上午,市人保局公布,即日起,北京高溫津貼標準翻倍。
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津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津貼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調整后新標準從今年7月份執行。
針對京城持續高溫,市人保局表示,6月至8月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
包括建筑工人、無空調的公交車司機、露天環衛工人等在內的人員皆在領取高溫津貼范疇之內。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支付高溫津貼的,勞動者有權向人力社保監察部門舉報或依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相關新聞
崗位上中暑算工傷
本報訊(記者陶穎)在高溫、高濕場所因工作引起中暑,認定為工傷。根據我國《職業病防治法》,高溫已被列為法定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性中暑也被列為法定職業病。
中暑職工必須是企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中暑發生在生產過程中,工作環境符合高溫條件,并被職業病鑒定機構認定為職業性中暑。然后憑衛生部門指定的鑒定機構開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城區最高溫仍40℃以上 對比59年來7月上旬——
熱浪破極值
本報訊(記者陶穎)京城像塊燒紅的烙鐵。今天上午10點10分,市氣象臺再度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城區最高溫仍超40℃。這逼近北京氣象史上記錄的7月極限高溫,又破了一次紀錄。
今天市氣象臺預報最高氣溫就達到39℃。午后城區實際最高溫仍將超過40℃。這逼近北京氣象史上7月極限高溫,歷史上本市7月最高溫曾達到41.9℃,出現在1999年;次高值為2002年7月14日的41.1℃。
根據市氣象臺監測統計,昨天下午南郊觀象臺最高氣溫定格在40.6℃,打破59年來北京7月上旬同期最高溫紀錄。其中,建國門的古觀象臺是最熱點,達到43.8℃。
●新聞內存
京城天氣月月破紀錄
3月
近10年最多雪
“三月雪”鬧京城,“雪婆婆”像上了鬧鐘似的,一周一次準時登場。
三月雪有兩大“奇”:一是每次降雪之間,都相隔一周時間,非常有規律;二是本市常年平均3月降雪日為2天,而今年超過常年平均,從降雪日數和降雪量上都達到近10年最多。
4月近30年最強倒春寒
從雪泥潭里拔出腿兒,好容易入春了,“倒春寒”又鬧大了。
4月13日,北京發出歷史上第一個霜凍藍色預警信號。
4月14日,市氣象臺宣告北京地區遭遇近30年歷史上最強、最晚一次倒春寒。24小時內,實況監測氣溫下降超過10℃;凌晨,北部山區氣溫普遍低于0℃,延慶北部山區最低只有-4℃。
今年京城天氣相當“出色”,從3月起本著不破歷史紀錄不罷休的精神,月月破紀錄。
5月
40多年來最熱“五一”
進入5月,玩夠本兒的冷空氣撤了,終于“解放”的氣溫又出人意料地一下子“過火”了。
5月1日一開頭,氣溫就飛身越過30℃大關,最高定格在32.4℃;5月2日,“熱”情還沒釋放夠,繼續保持31℃高調。
市氣象臺統計顯示,這是自1966年以來,本市“五一”期間出現的最熱紀錄。
6月
近10年來氣溫最“低調”
入夏后,天公更“糊涂”了,干脆將常年6、7月的氣候特點完全調個兒。
原本7月主汛期才呈現的頻繁雷陣雨,6月就“搶發”了。“雷公電母”在京城集中“開會”,忙壞氣象部門,曾在24小時內連發四次雷電黃色預警。
受其影響,6月再次刷新了一項紀錄——近10年來首次6月份沒有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而北京平均每年6月會出現5.4個35℃以上的高溫天氣。
7月(截至現在)
近59年同期最熱
6月沒高溫,天公回過神兒來,那就趕緊在7月“惡補”吧。結果讓原本潮濕悶熱的七月天,補起了干熱的“課”。
從7月2日起,京城35℃以上高溫鳴槍起跑,36℃、37℃……
到昨天,本市高溫預警升級為今夏首個橙色信號,最高氣溫定格在40.6℃,一舉刷新59年來北京7月上旬同期最高溫紀錄,同時打破歷史同期連續高溫日最長紀錄。 文/記者陶穎
(責任編輯:李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