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勞動報
公司并未炒你,但薪水從1萬多元降到2000元,這就是“亞失業”。
“亞失業”雖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但距離失業僅一步之遙。記者通過分兵采訪,為您勾勒出金融危機下“亞失業”群體的輪廓,告訴您什么行業哪些人群更容易遭遇“亞失業”,如何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亞失業”,探討“亞失業”在特殊時期的合理性。
假如你正在忙碌工作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來自海南三亞的電話,那頭的朋友正躺在海灘愜意地曬太陽。請不要羨慕——也許,他正在“停薪休假”。
假如你周圍忙碌的朋友突然閑了下來,花錢不再大手大腳。請不要驚異——也許,她目前正處于“在職降薪”。
假如某一天領導突然把你叫到辦公室,告訴你公司經營困難,你必須選擇“停薪休假”或者“在職降薪”,那么,你應該明白——“亞失業”,真的來了!
所有的“假如”,正在變成令人觸手可及的現實。
“亞失業”,又可理解成隱形失業。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失業即是勞動者未能與生產資料相結合。而“亞失業”的特殊之處在于,勞動者跟生產資料結合了,但未 能發揮其隱蔽的潛能,企業也不再以追求更高的勞動效率為目標。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曾經涌現,對這種情況,西方經濟學家J·羅賓遜 首次提出“隱形失業”這一概念。
80年過去了,“亞失業”再次以迅疾而嚴峻的來勢拉響警鐘:
從海外看,有媒體報道稱,戴爾公司去年年底向全體員工發出備忘錄,要求員工考慮接受最多五天的無薪假期以避免更多裁員。隨后,這一做法得到惠普、蘋果、臺積電等知名企業的效仿。
從國內看,許多外向型企業訂單減少,無薪休假、停產減工等做法,正在眾多企業蔓延。據報道,東莞長安鎮某玩具廠允許部分老職工在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享受“帶薪長假”,但薪水標準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而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也逐漸加入這個群體。中國社科院研究院研究員陳光金分析,往年未能就業的大學生有150萬人,而今年又新增610萬大學畢業生。為解決此難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表示,將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
“亞失業”群體的規模在2009年將繼續擴大,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已經成為不少專家、學者的共識。這個群體具有隱蔽性,他們直接面臨收入銳減的困難,距離真正的失業僅僅一步之遙。“這經濟危機什么時候見底?我們的這種日子什么時候見底?不知道。”一名“亞失業”職員悲觀地說。
危機已經來臨,裁員潮水涌動。“裁員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人力資源公司萬寶盛華老總吳若萱對外表示。但比起殘酷的裁員,“亞失業”真的是最佳解決方案嗎?或者對個人來說,比起被裁掉,每個人都寧愿“亞失業”?
更多時候,人們沒得選擇。
亞失業肆虐全球 三大洲狀態各不同
這里記者描述了他們所看到的歐美亞三洲的各種各樣的亞失業狀態。
為舒緩加州州政府的預算危機,州長阿諾德·斯瓦辛格2008年12月19日發布無薪休假令:大約90%(即20萬名)的普通雇員每個月休兩天無薪假期。從今年2月起實施,截至明年6月。
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失業率隨之大幅上升。為了避免令人膽戰心驚的裁員,一些雇主開始尋找比較隱晦而溫和的途徑來大量削減人工成本,減少薪水、無薪休假、縮減工時、削減福利及彈性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措施紛紛出臺,隨之引發的亞失業恐慌癥猶如瘟疫蔓延全球。
美國政府雇員也休無薪假
在這場金融風暴的中心美國,失業率屢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雇主從2008年三四季度時,就開始通過其他途徑來大量縮減勞動力成本。他們采用比較隱晦的方法來取代裁員。
如戴爾延長了無薪假期、思科實行4天的年底停業、內華達州的娛樂場所紛紛推行每周4天工作制,還有一些中小型公司也在嘗試類似策略。
追蹤補償金趨勢的沃森瓦特咨詢公司在2008年12月中旬發表的研究數據中便顯示,23%的公司計劃2009年裁員,相比2008年10月份26%的公司有裁員意向,這一數據有所下降。許多公司表示,他們正考慮其他成本節省方式,如強制休假停工、薪水凍結或減薪、每周四天工作制等。
在舊金山,一家名為Hot Studio的網絡設計公司的所有者瑪麗亞·格迪斯向《紐約時報》稱,在2000年網絡公司泡沫經濟破碎的時候裁過一些員工。“那就像是‘砍頭’”,瑪麗亞如此描述當時的感受,“那項策略是痛苦的,我不想再重復這一過程了。”
面對這次經濟危機,瑪麗亞的第一目標是要讓員工都保住飯碗,這家成立12年的公司首次取消了員工獎金。“我知道對于取消獎金,有些人非常不高興,但他們明白我們正試圖保持人員的完整性。”
Hot Studio的一名網頁設計師喬恩·里特爾說:“大家覺得保住未來6個月的飯碗要好過現在拿到獎金。”顯然,員工們不介意這樣的政策,尤其是在到處都是裁員消息的經濟環境中。
甚至連捧著“金飯碗”的美國政府雇員也被迫開始了無薪休假計劃。2009年2月6日,數以百計的加州政府各處辦公室大門緊鎖,即便是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的緊急服務辦公室,也是漆黑一片。
為了舒緩加州州政府的預算危機,解決420億美元預算赤字,州長阿諾德·斯瓦辛格2008年12月19日發布無薪休假令:大約90%(即20萬名)的普通雇員每個月休兩天無薪假期,分別為每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新規定自今年2月起實施,截至明年6月。
借此舉措,希望到2010年6月強制無薪假結束時,能替州政府省下13億元美金。這個相當于每個公務員的薪水平均減少9.2%。除了加州放無薪假之外,包括俄亥俄州、馬里蘭州、夏威夷州等也將采取相同措施。
在美國,經濟蕭條影響如此嚴重,加上由于經濟前景黯淡,一些雇員支持間接減薪——至少目前是這樣。而雇主也不僅僅說“我們正縮減開支”,他們還誠懇地表示“我們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不要流失員工”。
但關注裁員情況的Challenger Gray &Christma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約翰·錢倫杰認為,雇主目前這樣做并不是受同情心驅使,他們是依據數據嚴格計算得出的結論。他們知道目前的雇員都是生產力高效的能手,而非懶鬼。
英國 三天工作制回到“解放前”
歐洲的形勢也不容樂觀。在英國,上個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期間,為了節省能源而實行的“做三休四”的三天工作制如陰霾一般重新籠罩英倫。
一名經歷過三天工作制的英國人Colin Blakman在博客中記錄了自己的心情。他的態度悲觀,“將近四十年過去了,現在準備實行的三天工作制與過去完全不同,不管是周遭的環境還是薪水待遇。”
Colin Blakman回憶說,70年代實行這項政策的時候,他剛剛從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工廠。當時因為能源短缺,工廠都遭遇了停電管制。所以我們只能從早到晚工作三天(每天十小時),每到下班時分,就穿過黑暗的街道,挨著一幢幢沒有光亮的房子回家。
“當時我記得,我們每周工作三天,由于加班所以薪水并沒有減少,工作效率也很高,而且非常享受四天的周末時間。”Colin Blakman說,“但是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僅僅是工作三天,不需要加班,不需要高效的生產,薪水也大幅降低,這一切僅僅是為了避免大量裁員。”
由于經濟危機的蔓延,為了應對市場低迷的現實,越來越多的英國公司已經開始實行三天工作制。以汽車業為例,賓利汽車公司不得不實行三天工作制以削減生產,而豪華轎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也開始對它所有的生產人員實行這一政策。
日本在英國的日產、本田、豐田汽車廠也紛紛削減產量,日產設在英國東北部的桑德蘭汽車制造廠從2008年12月20日開始停產兩周,復工后實行一周三天工作制,并把10條生產線的產量降低10%。而日產的競爭對手本田在英國中南部斯溫頓的工廠也將削減一個班次,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本田思域在英國的產量將減少2.2萬輛。
雖然三天工作制能夠使生產持續、員工工作得到保護,但卻意味著財政危機的增加,并且進一步破壞了人們對不列顛經濟的信心。很多英國人認為,這個國家的衰退變得越來越真實了。
臺灣 恐慌在員工中蔓延
在臺灣地區,由于經濟發展對外部依賴性很大,日子也十分艱難,實施降薪停薪的企業越來越多。
據臺灣網站yes123.com.tw在2008年底的網上調查,有22.6%的受訪者稱其所在公司通過無薪休假來節約支出。有近15%的人表示,他們被迫每周無薪休假一天、兩天甚至三天。一般來說,每周強制無薪休假一天,就等于薪水減掉15%-20%。
在高雄縣,因強制休假少了收入的員工們心情極度恐慌,“高雄縣勞工局”就接獲了不少類似的無薪休假陳情。
“怎么辦?家里就靠這份薪水,老板要我們休假,沒說什么時候上工,家里已經開始透支了。”鳳山一名女工向“勞工局”陳情時,滿是無助與惶恐。
對于無薪休假,有的員工則懷疑雇主是想以此讓他們自行離職,從而規避給付退休金或資遣費。
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廠商臺積電在2008年底便表示,2009年將進一步推行無薪休假制度。其競爭對手臺灣聯電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
臺積電CEO蔡力行在給員工的信中坦陳嚴峻的現實,稱公司必須盡最大努力降低成本,同時也會盡力保住員工的崗位。
而據新竹科學園區在本月初做的不完全統計顯示,休無薪假的園區企業員工高達10萬余人,占園區總人數的78%。148家被調查的園區廠商中,56家廠商陸續實施無薪假,其中49家是所有員工都休無薪假。而在臺南科學園區,去年裁員超過4000人,放無薪假的情況也很普遍。
在經濟寒冬下,從前頂著“電子新貴”光環的科學園區從業人員,只能淪為“落難新貴”。
岡山一家化工廠,由于買不到原料,生產線被迫停擺,除要求員工休假外,還鼓勵員工“預支”2009年假期,申請停職留薪的都照準。
“高雄縣勞工局”指出,過去企業強迫要求勞工休假已成為一股趨勢,從化工到傳統產業無不蕭條,高科技業下游代工廠的無薪休假尤其嚴重。
事實上,這種強制性無薪休假始于在2008年遭遇前所未有低迷景象的內存芯片行業。后來,這一節約成本的做法悄然蔓延至其他行業,如液晶制造業和其他芯片制造業。
一人當六人用 不知何時被裁
來源:南都周刊
受訪者:王蕭
所處行業:科技
所處地區:上海
所處職位:高級研發工程師
亞失業狀態:每星期“做四休三”,月工資減少5%
2月11日,剛過立春的上海依然春寒料峭。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南門,正值下午六點下班時分,三三兩兩的員工走出公司,向馬路對面的一個公交車站走去。大眾汽車出租公司的張師傅不經意之間搖了搖頭,這又是一個生意寥寥的下午六點。
“從過年前兩個月開始,打車的人就明顯少了。”張師傅在保稅區地段開出租已經有兩年了,“以前這個點,正是下班高峰期,黑壓壓的人群,三四個人搶著上一輛車。過兩個小時后到了晚上八點,在園區轉一轉,加班的人也出來打車回家了。如今,生意清淡啊,哪有加班的人哦。”
在保稅區一家IT制造企業擔任高級研發工程師的王蕭,這幾個月來,也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公司實行了做四休三的制度,一些員工福利也打了折扣。”王蕭告訴記者,“做四休三,多休的一天是沒有薪水的。員工福利方面,最明顯的就是取消了公司班車。其他的福利,比如帶薪病假,以前一年有12天的病假,并且可以一次性用掉。現在12天的病假折合成了每月一天,不休就作廢,并且如果有一個月休了二天病假,那么多請的一天就要扣掉日薪的40%。”
“工作日的加班流程也變得嚴苛起來了。”王蕭說。其實對很多大公司的員工來說,加班也是一種福利,加班時間可以用來調休,也可以拿加班費。“以前自己留下來加班就行了,打卡的時候,門禁系統會自動記錄加班的時間,現在加班,必須要得到直接主管的批準,并且時間要超過1個半小時以上才算加班。”
“這不是在逼人走嗎?”對于公司這種降低成本的舉措,很多同事私下里議論紛紛。然而時勢如此,即使要走,又能走到哪里去呢?王蕭苦笑,事實上,全球經濟危機下,整個行業已經泛起了陣陣寒意。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因為集中了一批諸如英特爾、安捷倫科技等制造名企,一直是滬上白領爭相涌入的工作福地。2004年,在成都一所著名大學讀完微電子專業的碩士后,王蕭就加入了位于保稅區的這家美資公司,工作至今。2006年,公司派王蕭去新加坡培訓了幾個月,培訓之前,按照公司規定,王蕭簽了一個兩年的綁定合同,合同于2008年10月到期。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王蕭敏銳地感覺到公司氣氛有所變化。“因為沒有多少生意,整個辦公室靜悄悄的。而以往生意好的時候,部門經常要接到很多新產品的研發需求,同事們也經常要加班,熱熱鬧鬧的。”
公司的綁定合同快到期的時候,王蕭試著找了同行的幾家大公司,“面試的時候,對方對我很滿意,但最后卻都沒有下文了。后來聽說,這幾家公司都已經凍結招聘了。”王蕭的語氣很無奈。
從去年第四季度,eBay、雅虎、惠普等全球大型科技企業紛紛宣布大規模裁員。IT界從上游制造到下游服務都忙于“瘦身”。
“同事們傳言說公司要裁員,都在喊狼要來了,這一天突然就來了。”王蕭說,“去年12月30日,公司突然裁了一個四十人左右的產品事業部。”
“裁員并沒有事先通知,發生得很突然。”回憶起這一幕,王蕭形容為“寒心”,“產品事業部有一個同事在被裁的前一天晚上被留下來做一些資產盤點的工作直到午夜。第二天剛上班,卻發現沒有權限登陸公司的數據系統。他去電腦部問情況,被告知是服務器問題,讓他等一下。這時,老板就把他和他的同事一群人叫進了會議室,等他們出來的時候,每個人手里拿著一個牛皮信封,已經被干掉了。”
這一幕,人人自危。王蕭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上班后都會登陸一下公司的數據系統,“成功登陸,就意味著今天還很安全。”
“公司宣布,這個月員工都要降薪5%。”王蕭一聲嘆息,“上周五,公司的銷售人員裁了15%左右,據說這個月還將有一批人會被裁掉,會更慘烈。”
金融危機就像海水退潮,本身有很多隱患的公司就像尷尬的裸泳者浮現了出來。在王蕭看來,公司的發展早已顯露危機,比如響應市場需求的速度太慢,流程花的時間太多等等。“經濟危機下,有些強大的企業只不過是借機做一些產業布局上的調整罷了,但我們公司是真正面臨生存的艱難。”
身處這樣的公司,王蕭很明白,他所處的“亞失業”狀態,只不過是邁向失業的一個中間階段。
“有時候感覺工作也像是兩個人談戀愛,明知一方對不起你,但分手了還是會很傷感。單位現在的工作環境也不好,即使幸存下來也很糟糕。一方面看著同事離去心理上很難受;另一方面生理上也很痛苦,因為那意味著你一個人要干六個人的活,并且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被裁的下一批。”王蕭笑了笑,頗為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