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
剛滿60歲的劉其(化名),多次想把早已寫好的退休申請書交到他所在的南京某高校人事處,但總是下不了決心。
在過去的2013年,他剛剛獲得了一項“千萬級”的科研項目。本來,面臨退休的他將順理成章享受“延聘”教授的待遇,繼續把這個項目做完;如今,他猶豫不決了。
進入6月以來,南京市多所高校的人事處收到了教授、博導們要求7月1日之前退休的申請書。
對這些教授、博導來說,退休還是延聘,成為近一個多月最為糾結的選擇。劉其的好幾個教授同事都遞交了退休申請書。
劉其也是多方打聽消息,但尚未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
“延聘”如今為何成了“燙手山芋”?教授、博導們,為何又愿意放棄未來幾年的高待遇,選擇現在“平穩”退休呢?
教授的“緊急”辭呈
在南京師范大學人事處,已經有二三十名教授遞交了退休申請書。
由于教授們要求在7月1日之前辦完退休手續,該校人事處正處于比較“緊迫”的工作狀態。
各學院的退休名單這兩天就要上報,學校層面會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為他們辦理退休手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學院等高校了解到,這些教授、博導全部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符合學校“延聘”條件的人員。
雖然教授、博導工資待遇各不相同,但退休之后待遇普遍都會大幅下降,降幅大多或為50%。因此,“延聘”對于教授、博導們來說,不僅代表著榮譽,更代表著待遇。
是什么讓這些教授、博導“催促”著校方人事處盡快辦理退休手續呢?
近半個月前的6月11日,南京師范大學人事處網站掛出了一則通知:關于教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申請辦理退休手續。
該通知稱,《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即將實施,目前江蘇省尚未有明確的文件和相關規定出臺,經學校研究,退休工作仍按學校原文件原規定執行。如已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擬申請退休的教職工,經學校審批后即可辦理退休手續。
正是該通知提到的《條例》,使大家頗感焦慮不安。
即將于7月1日實施的《條例》第35條規定:“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在社保頂層設計和養老改革“并軌”大趨勢的背景下,這條原本屬于原則性的規定卻引發了臨近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的廣泛消極預期。
“老教師都非常關心這件事,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沒辦法,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老師也很糾結,大家普遍的想法是,雖然退休之后收入會減少,但為了防止以后退休比現在退休拿得還少,他們愿意現在退休。”南京一所高校符合退休條件的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本報記者了解,南京財經大學已有多名教授遞交了退休申請,學校雖然沒有正式下發通知,但稱6月25日之前遞交申請的,都可以算作是7月1日之前退休。
南京大學人事處也向各個學院下發了文件,其傳遞的信息與南京師范大學的通知一致。
在教授圈子里還流傳著一個傳聞:南京審計學院已為符合條件的15名教授辦理了退休手續。
本報記者致電南京審計學院人事處,該處的工作人員表示,辦理完退休手續的并沒有15名那么多,大約有三四個,而《條例》的相關規定確實是他們考慮退休的一個因素。
校方的謹慎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教授都傾向于申請退休,也有一部分教授選擇延聘。
王云(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因為還有研究生沒有畢業,去年剛剛申請的兩個社科項目還沒有正式開始,他希望再多干兩年把這些事情處理完再退休。
王云表示,這次教授、博導大規模集中退休,對于高校教育事業來說會有很大的沖擊,會影響現有師資隊伍的結構,后續師資的補充等都會成為重要的問題。
“教師隊伍的緊缺,對于學校來說仍然是個難題,但由于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學校也不好強留。”王云說。
延聘是指已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延期退休并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延聘的教師并沒有辦理退休手續,他們的各種待遇和考核均與在職人員相同,在延聘期間占用所在單位的編制和崗位職數。
本報記者在梳理相關內容時發現,大部分高校的延聘管理辦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延聘期間若遇到事業單位養老改革他們將采取何種政策。
只有2011年《西北工業大學教職工延聘管理辦法》中提到:“如遇國家有關退休等社會化政策出臺,延聘人員與其他在職人員同等對待。”
本報記者從南京一些高校的人事處也了解到,對于此次教授、博導申請退休,學校的原則是尊重教師自身的意愿。
南京多所高校對待教授申請退休這件事,非常謹慎和認真。
改革路徑選擇
高校教師要求“提前退休”并不是首次出現。
在2008年廣東省劃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之后,廣東省高校曾經出現過相同的一幕。2008年12月中旬,廣東省有關部門一份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計劃方案“廣泛征求意見”,此舉就已經在高等教育、醫療等行業領域,引發了一股“提前退休”風波。
如今,放棄延聘對于南京的教授、博導們來說,正成為一個現實的選擇。
根據本報記者對在職教師與退休教師的待遇個案比較,雖然高校教師待遇存在地域、系別以及工作量的種種差別,但就一般重點大學而言,退休教師的收入一般只有在職的一半左右,一些比較熱門學院的退休教師的工資會比在職時下降更多。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他在職的工資是每年十三四萬元,退休之后會降為每個月6000元,待遇減少近一半。
每個月6000元是北京一些重點高校退休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還有很多非重點的高校實際上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本報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人社部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一直都在做調研并聽取各地的意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保局局長向本報記者表示,減少阻力增加改革可操作性的選擇之一,是將更多的人劃為制度的“老人”,比如可以按照45歲或是30年工齡等來劃一條線,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進行改革。
長期研究社會保障的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林治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軌是一個大方向,但從哪個年齡段改起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改革年齡段越小,震動越小,當然效果也越小;反之改革的年齡段越大,震動越大,效果也越大,決策者必須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取舍。
“政策的不透明導致所有的人都‘霧里看花’,對各方面都不利。”林治芬表示。
本報記者還了解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方案或將在本年末推出,方案的具體內容官方雖三緘其口,但大體的思路已經確定——未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要像企業職工一樣參保繳費,將按照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模式,破除養老保險“雙軌制”,同時建立體現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職業年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