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作者:王曉慧
作為唯一對外公布的養老金方案,“清華版”的每一點變化都備受關注。據記者了解,該方案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補充條款。
“我們希望養老金在社會統籌部分進行大并軌的前提下,對個人賬戶進行調整,將國家稅收的讓利、企業員工福利、個人薪酬扣除和其他養老儲蓄的養老金都統一到個人賬戶,可以終生攜帶、身份轉換。”9月18日,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養老改革體制方案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楊燕綏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建議已作為補充條款納入“清華版”的養老方案。
據記者了解,“清華版”養老方案的此次補充,不光涉及到個人賬戶的結構調整,同樣明確計算出延遲領取養老金時間所獲得的相應養老金具體額度。
個人賬戶凸顯養老差距
“清華版”養老金方案的此次補充,是繼上次“兩類困難群體剝離出延領養老金的方案”的第二次微調。
早在8月底,“清華版”養老金方案公布之時,全面實施“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的二元養老金結構建議便被放在首位,也就是說,政府承擔基礎養老克服老年人的貧困狀態,個人通過合理理財提高養老品質。而此次個人賬戶部分的補充,便是基于對“個人儲蓄養老金”部分的計算和解釋。
在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下,不同人群所享受到的養老政策是不同的,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的差別比較大。
“目前,大家都在呼吁‘并軌’,取消‘雙軌制’,其實我粗略算來不止雙軌,而是‘七軌’。”9月18日,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軍人、企業職工、農民、城市居民還有農民工,這7類人群的養老待遇各不相同。他告訴記者,雖然從理論上講,農民工可以包含在企業職工這個范疇里,但實質上是不同的,所以總共是7種制度。
而清華方案實施的前提,則是養老金制度完全實現并軌。據楊燕綏講,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并軌,直接體現就是社會統籌賬戶實現完全統一,剩余養老金則完全依靠個人賬戶的資金來源。如此一來,個人賬戶的資金構成則顯得尤為重要。
“我雖然對清華版方案的延遲退休一說存在異議,但二元結構一說還是值得肯定的。”唐鈞表示,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兩部分的二元養老金結構是比較合理的結構,建立全覆蓋、保基本、克服老年貧困國民基礎養老金,是最基本的保障,這部分養老可以提前做到并軌;同時,建立一個終生儲蓄的賬戶,這部分可以包括個人繳納的部分,包括企業根據自身的狀況繳納的部分,這部分不光體現企業的經營情況,同樣可以體現個人價值。
同時,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對于此類內容,十八大報告中也做了明確說明:按照老齡社會的時間表,堅持“公平、持續、簡便、效率”原則,用GDP的1%-2%,建立全覆蓋的、全國統一的、分步實施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二元結構養老金制度。
多繳一年至少增加695元
我國養老金制度有兩個賬戶,一個是社會統籌賬戶,就是由政府確保發放的大家統收統支的公共財務系統;第二個賬戶是個人賬戶,目前僅包括個人繳納的部分。
個人賬戶直接體現個人價值,那么,既然是作為“清華版”養老方案的補充條款,“延遲領取”一說就不能不提。
“此次補充條款除了強調個人賬戶的重要性,同樣提及一旦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具體數據,比如30歲繳納養老保險,60歲領養老金,如果選擇暫不領取而是繼續繳納的話,多繳費一年則可多拿695塊錢,如果費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又能多拿478塊錢。”楊燕綏強調,二元養老金結構一旦實施,個人賬戶的補充規劃一旦坐實,將對彌補養老金缺口問題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而就在9月上旬,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14個,收支缺口達767億元。同時,個人賬戶空賬已超過2萬億元。而就在不久前,中國社科院再發數據顯示,我國養老金替代率(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到2011年,這一數字更是降至50.3%,遠遠低于國際警戒線。
“很明顯,隨著我國養老金占工資比重逐年下降,社保制度主要目標之一的‘保基本’正在弱化,急需對社保制度作出整體改革。”楊燕綏解釋道,基本養老金都是保基本,即便今后將統籌賬戶額度進行統一,金額也是比較低的,因為肯定要先確保財政有能力支付。但是,如果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一起努力,養老金的發放肯定可以達到上年度居民家庭平均消費支出的100%以上。
然而,對于此次補充條款,相關人士在給予了方向上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方案實施的前提是機關、事業單位全部完成養老金并軌,因此實施起來難度相對較大。”9月18日,一接近人保部人士表示,二元養老結構值得肯定,但如何防范個人賬戶部分成為拉大收入差距的工具是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