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調查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認為,調查結果反映職場上有種族歧視,促請港府帶頭聘用少數族裔人士。
易銳民 香港特派員
yikyms@gmail.com
最新調查發現,逾半香港少數族裔學生認為,基于自己的種族背景,就業待遇和其他人不一樣,并超過四成表示,他們因此較難找到工作。
負責調查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認為,調查結果反映職場上有種族歧視,促請港府帶頭聘用少數族裔人士。
另外,在《城市論壇》上,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稱,香港教育制度也對基層少數族裔不公,令他們難以入讀大學;中學校長陳巨培則反映,現在如果學校接收較多少數族裔學生,本地學生就不選擇入讀該學校,顯示家長心態有問題。
少數族裔占港人口6.4%
據港府統計處2011年公布的數字顯示,在香港居住的少數族裔人士(主要是南亞裔,不包括女傭)有45萬人,占全港人口6.4%,其中4萬2000人正修讀全日制課程。
青年會以問卷調查近390名就讀高中的少數族裔學生。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成受訪者認為:“基于我的種族背景,別人對我不一樣”;也有超過四成受訪者坦言:“完全沒有信心或只有少許信心處理種族歧視”。
在升學方面,有四至五成受訪學生指出,如果可以升讀大學,將可能遇到經濟和學習困難等問題。
青年會協調干事李文基預料,目前港府聘請少數族裔占總數不多于1%。他期望可以改變華人社會的聘用文化,雇主可主動制造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
香港融樂會總干事王惠芬在《城市論壇》上強調,少數族裔學生被指“中文不好”,絕非懶惰或愚蠢,反而是學校未能創造中文語境,令他們傾向使用英語或母語,加上香港社會愈來愈多用中文,造成種族隔離效應。
其實,香港現在有不少地區組織主力協助少數族裔學生,包括提供補習服務、成立青年小組、家庭服務、翻譯服務等,還舉辦夏日營、郊游等活動,安排他們與本地家庭接觸,鼓勵相互交流和分享。
地區組織認為,少數族裔學童的語文能力與本地學童有距離,使他們在學習時遇到不少困難,雖然有特別為少數族裔而設的學校,但長遠而言,公開考試課程的要求與他們的能力不符,這個現實令他們升讀預科及大學的機會較低。
中文能力不足是香港少數族裔面對的最大障礙。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施仲謀認為,讓少數族裔學生與本地生修讀同一中文課程并不公平。
他期望港府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研究及落實推行“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課程。他認為,要提升香港少數族裔的競爭力,提倡兩文三語非常重要,港府有責任讓他們學好中文。
港府扶貧委員會委員認為,目前少數族裔跨代貧窮,根源是他們沒有一個科目學得好。雖然他們全部均在香港長大,但中文水平不高,而共同點是,他們來自“獲教育局津貼專門取錄非華語學生支援學校”。
全港31間這類“指定學校”,提供的支援未必能幫助少數族裔學生。委員會轄下的小組將討論怎樣改革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而曾經被平機會批評涉嫌種族歧視的指定學校政策,預料將會修改。
不過,也有本地(華人)學生家長認為,港府提供給少數族裔學生的支持足夠,關鍵是要“勤力”,“你去到英國讀書不識英文﹐是否就拼命批評當地的教育制度呢?其實香港的小朋友,也是一出世就學中英兩種語言。”家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