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在8日舉行的“教育改革和人力資源研討會暨2009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發布會”上,專家認為,應提高財政刺激方案的就業效果。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大學生和青壯年農民工成為目前兩個就業困難的群體。《綠皮書》顯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16—24歲年齡組人口的失業率達9.48%,高于城鎮登記失業率和城鎮調查失業率。
中國社科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德文表示,根據整個經濟財政刺激計劃的實施情況,如果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向或領域,對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有很大差別。
根據《綠皮書》課題組測算,4萬億投資的財政刺激計劃可實現GDP產出9.4萬億元,拉動非農就業5135萬人;沒有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的常態投資分配實現GDP產出8.9萬億元,拉動非農就業4482萬人;根據不同行業拉動就業效果的排序來分配投資的就業優先方案,將實現GDP產出8.1萬億元,拉動非農就業7236萬人。三種方案創造的GDP價值差異并不大,但拉動的就業效果有顯著差別,就業優先方案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比目前的投資方案多 40.9%,比常態投資方案多61.4%。
王德文表示,為提高財政刺激方案的就業效果,要把就業優先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政府投資就需要從就業優先的原則出發,對重大項目建設、產業規劃、區域發展等進行就業效果評估,明確政府投資的方向、領域和方式。同時,對政府投資的拉動就業效果進行全過程的評估。此外,需要不斷提高對教育、保障、衛生等民生領域的投資,以此穩定居民生活預期、擴大消費需求效果,使中國人力資本投資獲得第二次人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