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01:03第一財經日報劉瓊
在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化學博士之前,蘭州大學的碩士畢業生馬麗麗,就已經制定了畢業回國后在蘭大“留校任教”的計劃。即使在父母和朋友眼中,馬麗麗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但現在身處美國的她,對自己能否順利地成為母校的教師還是很擔心。
“前些年,國內的博士就可以進蘭大這樣的‘211’高校任教。而現在,由于海歸太多了,高校教師的崗位競爭非常激烈。”馬麗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像馬麗麗這樣,在赴國外讀書前就打定主意要回國的人越來越多。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留學回國人員是4.45萬人,2008年是6.69萬人,而2009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0.83萬人。據統計,在過去30年間,我國留學人員學成后回國的比例為62.3%。尤其近兩年,回國人員的數量明顯增速,平均增長率超過50%。海歸群體正在從精英走向大眾化時代。
高層次回國人員增多
海歸潮的不斷涌動,首先是得益于留學潮的高漲。由于走出去的人越來越多,回國的人也越來越多。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中國內地累計輸送出162萬留學人員。而在2000年前,中國內地共計輸送出34萬留學人員,相比目前每年超過20萬的留學生,近幾年無論留學還是歸國的人員增速都在提升。有研究顯示,未來兩年,中國留學人員的總數將超過200萬。
同以往相比,這些海外留學回國人員中,高層次回國人員的比例在不斷提升。資料顯示,77%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8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7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80%的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62%的博士生導師和71%的國家級教學研究基地(中心)主任,都有過出國留學或海外工作的經歷。
這也是受益于國家在加速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方面的升級。2008年中央制定了《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下稱 “千人計劃”),計劃用5至10年時間,引進并有重點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據統計,截至2010年5月,已完成引進人才662名,其中80%以上是外籍人士,多數是海外華人,也包括一些外國人。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指出,“千人計劃”的目標,是使中國擺脫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體力勞動者”和“低端知識工人”的角色,由“世界制造中心”轉變成為“世界創新創意中心”,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最終由區域大國變為世界大國,由經濟大國變為經濟強國。
今年發布的首份《中國海歸就業力調查》也顯示,在海外歸國人員中,近九成人員學歷為本科以上。其中,本科學歷的占33.33%,研究生學歷的占55.56%;留學地域方面,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留學生各占近30%,其他國家如英國、加拿大及其他歐洲和亞洲國家各占10%左右;所學專業方面,商科、經濟類專業的占五成,工程和技術類專業有近三成。此外,還有文學和教育學等專業。
不過,王輝耀也發現,現在海歸的素質也參差不齊。“過去公費留學,選拔出國的都是精英;現在的情況是,有錢就可以出去。”
有經驗的“海歸”更受青睞
在海外回國人才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這一昔日充滿光環的群體正在走向大眾化。在就業市場體現得更加明顯。
和老海歸們相比,“80后”、“90后”的海歸人士在就業方面已不再具有明顯優勢。很多“海草”(指年輕的海歸)已經淪落為“海帶”(歸國待業)。而“海豚”(歸國就業不成,窩在家里)的出現與增加,更給他們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
“現在海歸就業,并不具有太大的優勢。”智聯招聘人力資源和職業發展顧問郝健表示,一項智聯招聘聯合各大企業的調查顯示,同等條件下,只有35%的企業會優先考慮海歸。
海歸的大眾化還體現在就業崗位的薪酬方面!逗w就業力調查》顯示,在所有接受調查的海歸中,近五成的月薪在5000元以內,其中處于3000~5000元之間“小白領”水平的占比最高,達到近三成。
相關專家表示,盡管部分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起薪集中在3000~5000元,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今后的發展。掌握先進管理經驗或尖端技術的海歸,在經歷工作的磨練后,其職業發展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對于“海歸”的光環逐漸消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小平認為,出國留學的三重境界分別是:就業競爭力、行業領導力和社會領袖力,而獲得就業競爭力是留學的最低目標。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本土教育水準在不斷提高,本土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已日漸不落人后,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都培養了大量優秀學生,這也使得“海歸”價值受到挑戰。很多大型跨國集團每年都會去中國的著名高校進行大規模的校園招聘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從數據看,在同等學歷、同等工作經驗條件下,海歸的薪酬無論是預期、還是實際收入,都高于本土的畢業生。專家認為,海歸的優勢將會在就業后的3~5年內得到顯現,他們將快速超越大部分的沒有海外留學經驗的職場人士。原因在于他們在職場上的高附加價值。
郝健介紹,智聯招聘在統計的46個行業中,海歸就業多集中于貿易進出口、金融、法律咨詢、科研、教育等領域。其他行業對海歸的需求并不明顯。
“盡管海歸對薪酬的期待值整體有所降低,但有些海歸的就業競爭力并不強。”郝健表示,“目前出國留學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很多海歸沒有職場經歷,僅僅是在海外‘涮’一下就回來了”,相比之下,國內企業更看重有工作經驗的海歸。
海歸創業多
今年6月,中國發布了首個《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從中央到地方,正在掀起一股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熱潮。這為海外華人回國創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與機遇。在中央政策的激勵下,各地競相出臺許多吸引海外人才的優惠政策。
“中國人才戰略,要從招商引資走向招才引智。”王輝耀認為,正處于經濟轉型十字路口的中國,應當審視和反思過去30年的發展戰略,制定新的利用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與大多從事生產嚴重依靠廉價資源與勞動力、消費嚴重依賴出口的低端制造業的傳統華僑回國投資不同,高科技產業與新經濟領域是高學歷海歸創業的主要陣地。高學歷海歸極少從事房地產或低端制造業,他們的創業集中在完善中國經濟結構、填補國內空白的行業及領域。
更為重要的是,海歸為中國本土的創業事業,不僅帶來了人才與先進的國際技術,更有現代化的創業理念、商業模式和社會文化觀念。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代表著中國如何從“制造中心”成為“創新創意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
讓人注意的是,海外留學生們踴躍回國創業,推動了中國在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IT、通訊、傳媒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著名留學生創辦和管理的企業,如UT斯達康、搜狐、新浪、中星微電子、當當、攜程、e龍、百度、空中網、尚德集團、新東方、如家快捷、展訊等,如今已成為中國新經濟和高科技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