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論
摘要:“打工掙錢,天經地義!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你拖欠工資就沒有良心,良心何在?!”———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年終工作會議上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發出上述感慨。這則被媒體冠之以“發飆”的會場花絮,摘出來后居然成為一時熱聞,足見“農民工討薪”已然成了一大頑疾,多年來揮之不去。
“打工掙錢,天經地義!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你拖欠工資就沒有良心,良心何在?!”———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年終工作會議上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發出上述感慨。這則被媒體冠之以“發飆”的會場花絮,摘出來后居然成為一時熱聞,足見“農民工討薪”已然成了一大頑疾,多年來揮之不去。(南方都市報
尹蔚民在發出如上感慨之后,仍然表示“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現這個問題”。來自部長的義憤之詞當然寄托著美好心愿,但每到歲末年終,農民工工資被拖欠其實是人所共知的。日前有媒體報道,2010年12月29日,為了討回自己的26萬元血汗錢,20多名農民工在河南鄭州佛崗新居小區門口擺出了一個“心”形,希望“以這種文明的方式,喚起拖欠我們工錢那些人的良知”。上至身系國家職責的部委領導,下到親歷討薪艱難的底層農民工,竟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道德感召的方式來呼吁解決欠薪問題,委實令人唏噓。
這不算什么突發奇想,因為比這更荒誕的方式一直都在上演:不再奢望誰能夠出手相助的農民工拜過河神,生計窘迫讓農民工兄弟選擇以死相逼,討薪水可以討出人命,討薪水需要絞盡腦汁地在方式上花樣翻新……為了這么一點本來就不算多的辛苦錢,卻需要飽嘗艱辛、幾近絕望。拖欠農民工工資,良心何在?這是部長的詰問,更凸顯了在農民工討薪問題上制度失靈的尷尬。
2010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曾就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門下發通知,而且直接在文件名稱上冠以“緊急”字樣。通知所涵蓋的諸多措施,幾乎是對這些年來解決這一問題所有常規思路的一次集中列舉。政府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從運動式的“行政專項檢查”,到寄望于長遠的長效機制建設,留足應急墊付資金,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幾乎無所不包。效果究竟如何,尚無從進行具象的考核與判斷,但起碼長效機制似乎尚未建立起來。因為一年之后,問題依舊,輿論依舊,試圖解決這一頑疾的措施也依舊。
對上述幾類討薪對策進行簡單梳理便不難發現,幾乎目前條件下能用的辦法都已用盡。領導人高度重視,再高恐怕也無法超越一國總理親自為農婦討薪的程度,而憑借領導人重視得以解決的成功個案顯然很難成為普遍的制度。至于行政干預的諸多舉措,則普遍偏重于階段性突擊施壓,年終歲末的運動式執法。這樣的做法,往往需要農民工兄弟付出異乎尋常的代價。日常的勞動監察執法力有不逮,強力實施的企業準入、一票否決,又往往被迫給招商引資政績與經濟發展速度讓路。拖欠農民工工資,儼然成為一個年終歲尾的保留節目,淪為“領導高度重視”的程式化表達,久拖不決。
“打工掙錢,天經地義”,這原本是最簡單的法律合同關系,拖欠工資便是不履行勞動合同的違約行為,只需要通過訴訟程序就應該得到終極解決。遺憾的是,農民工尋求法律救助的嘗試難以得到認可,不少地方甚至明令此類案件一律不予立案。缺乏法律知識的主體得不到應有的法律援助,不少地方的司法部門出臺規章直接干涉律師介入此類所謂“敏感案件”,無組織的農民工也就失去了代理人。即使是僥幸進入司法程序的勞動糾紛案件,勝訴后又往往會陷入“執行難”死結,甚至不得不當街去拍賣判決書。法律所體現的,本應是對每一個人的終極關懷,但在當下司法救濟似乎也無力回天。
問題頻現其實并不可怕,因為發現從來都是解決的第一步。給農民工討薪,不排斥帶有道德感召情懷的痛斥,但決不能僅僅寄希望于拖欠企業的良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已經不單單是一己的困境,所有的困境都開始變得牽一發而動全身。解決需要時間,更需要智慧,需要整體性的制度反思與激活,需要具象糾紛解決機制的良性運轉,也需要對法律途徑、法治精神的集體信仰。當然最迫切的,還是要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魄力和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