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關于“提高勞動者權益保障,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目標”的提案,在此間“兩會”格外引人注目。“兩會”已到尾聲,縱觀整個議程,汽車界代表委員可以說是最活躍的一個群體,提案、議案總是能引起大家的興趣。
“漲薪的出發點是要提高一線勞動者的社會地位,這是提升中國產品品牌形象的必然要求。”李書福認為,一線員工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勞動福利、薪酬等各方面都應該得到提升。他建議有關部委,在貫徹落實《勞動法》的同時,出臺一部《企業職工權益保障條例》,對《勞動法》進行補充和完善,切實保障一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大處罰力度和違規、違法成本,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一項調查顯示,汽車相關生產廠家高層經理、中層管理者、一線員工的年薪呈現階梯式下降的態勢:中層管理者年收入約是普通員工的3~5倍,而高層經理則是中層人員的3倍左右。“零部件企業一線員工的薪酬普遍偏低,尤以民營企業和外資零部件企業更甚,一線工人年薪僅1萬~2萬元,而且周六周日基本不休息,很多企業沒有加班費。”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企業人士透露。
2010年本田在華零部件工廠工人罷工,直接導火索就是工人工資福利過低、加薪緩慢。有媒體報道:某工人剛入廠時的月工資是800多塊,兩年后,也才1000多點。一位本田零部件公司員工則在網上稱:“我在本田干了2年半了,第一年工資漲了28元;第二年漲了29元;到了第三年在項目全部投產后也僅加了40多元。”
正如專家所說,“中國勞動力成本低,以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一個工人每月工時為172小時,算下來每小時工資不到10元錢,而美國通用汽車車間工人每小時可賺50美元。”
以廉價勞動力為支撐的“中國制造”經濟模式,在歷經了30多年的強勁發展之后,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開始下行,這不僅是“中國制造”有待提升為“中國創造”的國家戰略需要,也有中國工人對廉價勞動力不滿的現實要求。
通常在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用工荒,在最近兩年已經波及到汽車業。中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近日明確表示,汽車后市場以及小型零部件企業存在用工荒。來自專業汽車人才招聘網站統計數據也佐證,一線技術工人才是汽車行業人才最大缺口之一。
“為什么不少企業穩定不了職工,會大面積出現用工荒呢?關鍵在于中央一系列的職工權益保障措施還不能完全落到實處,讓一線勞動者真正體驗到受尊敬的自身價值和利益保障。”李書福稱。目前各地出現的“用工荒”現象已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薪酬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些年來一線勞動者的權益被忽視。另外,在社會保障、子女上學、住房和職業技能教育等社會公共產品中也存在一些不公平待遇,使一線勞動者歸屬感嚴重缺失。
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也表示:“用工荒,凸顯出了權益荒。讓員工權益得到保障,才能留得住他們。” 他坦言,中國缺少高技能人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收入不高。
近期,通過一些企業的招聘廣告,我們不難發現為了留住人才,不少企業大打“福利牌”,或是提高薪酬,或是提供各種福利。由此看來,比拼企業“軟件”將是今后的發展趨勢。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說過:“讓造車的人買得起車”。對于中國志存高遠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這是其走向國際化道路的過程中,必須率先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