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只是奢侈品牌背后默默無聲的貧窮的制造者,中國制造絕不會因為奢侈品消費興盛而煥發光彩。
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但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速全球第一。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家。根據高盛12月24日發布的數據,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三年全球增長率第一,銷售量第一。商務部預計,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占全球總量的23%左右。這是全球奢侈品牌的福音,卻不是中國提振內需的福音。
咨詢公司貝恩公司今年12月公布《中國2010年奢侈品市場調查》,中國人2009年奢侈品消費684億元人民幣。2009年金融危機方興未艾,全球奢侈品銷售額下降8%,但2010年開始激增,中國高消費階層功莫大焉。
強勁的市場增長勢頭預示著2010年國內奢侈品市場前景依然向好,預計年增長率將達約23%。未來中國奢侈品消費保持樂觀,高盛估計,中國未來五年內愿意消費奢侈品的人,會從4000萬上升到1.6億。
奢侈品是貧富懸殊社會的另類標志。中國奢侈品消費不會如某些廠商所聲稱,成為財富重新分配的手段,相反,中國制造業只是奢侈品牌背后默默無聲的貧窮的制造者,中國制造絕不會因為奢侈品消費興盛而煥發光彩,中國就是代工再多的奢侈品,也不會成為財富的分享者。
目前全球的奢侈品牌集中在歐洲,是西方傳統奢侈文化與等級觀念在貧富差距日益懸殊時代的惡劣復蘇,無助于中國傳統的雅致文化融入當代主流社會。恰恰相反,中國文化品味欠缺的高收入者越是追捧西方的奢侈品,本土的高端品牌越是被邊緣化。想想中國的傳統織錦、絲綢,或者陳列于文化博物館,或者羅列于地攤,就是無法在品牌之路上復興。
一個發展中的社會需要的是逐級提升的消費,而不是低端與高端消費截然分隔的市場。我國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失衡:一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在上升,但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卻在下降;二是政府消費增加而居民消費下降、城市居民消費大于農村居民消費。
2009年7月,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縱向看中國投資率不斷上升,從1952年22.2%,上升到2008年的43.5%,上升了21.3%。消費率從52年的78.9%,下降到2008年的48.6%,下降了30%多。1952-2008年的56年間,消費增長了46.7倍,年均增長7.7%,而投資增長了187.5倍,年均增長10.6%。
就消費而言,居民消費占GDP支出比重逐年下降,而政府消費不斷上升。居民消費下降趨勢明顯,政府的消費占GDP支出比重比較穩,呈逐漸上升趨勢。1979年到2007年,農村居民消費年均實際增長5.7%,城鎮居民消費年均實際增長11%,政府消費年均實際增長11.2%。在居民的消費支出中,城市居民消費所占比重上升,農村居民消費所占比重下降。城市居民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比重從52年的31.1%上升到2008年的74.4%。而農村消費支出比重由52年的68.9%下降到2008年的25.6%。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我國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200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684億的奢侈品消費并不高,以4000萬消費群體計,人均不過1710元,但如果未來5年消費群體上升到1.6億,或者人均消費額上升,那么增長的消費很大一部分流入奢侈品領域。
我國居民消費不足與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相關,通脹壓力存在、普通公眾消費沒有取得根本進展,奢侈品消費增速卻一枝獨秀,說明中國的分配機制失衡,通過資本、房地產等市場一夜變富的群體,通過扭曲劫富濟貧的所得稅政策,獲得了源源不動的奢侈品消費能力。
中國的消費在增長,內部消費失衡卻在加劇;內需增長乏力、象征身份等級的奢侈品消費大增,最終造成中國是內需乏力、消費弱國、品牌弱國的現象。奢侈品消費的興盛如果在經濟與文化健全之后,成為中國內需崛起的標志,我們為此鼓掌,而現在卻成為貧富差距與內需不振的象征,讓人深感憂慮。
作者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