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 作者:秦亞堙 宋溪
“成本巨大”、“設計簡陋”、“弱智”、“事實上已經淪為工資稅”……
因為接連發表文章和微博用以上刺激性字眼“炮轟”個稅修正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這兩天炙手可熱。
在“起征點擬調至3000元,并將9級超額累進稅率改為7級”的個稅修正案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火熱進行到第10天、全國人大網站已收到逾19.4萬條意見的時候,一位有著顯赫身份背景的學者如此不客氣地“炮轟”,讓人們很是興奮。
李稻葵“炮轟”了什么?個稅的問題有那么不堪嗎?有什么更好的解決方案嗎?昨晚9點,李稻葵接受了“新聞觀點”的專訪。
炮轟1
眼下稅制,毫無疑問打擊了勞動所得
“目睹一些女工每天干10個小時,月收入超過3000元后,看著工資單上的扣稅款的眼神和淚水;也見過老板們一夜狂歡數萬元賬單進了成本,老板可以不領工資把所有支出列入成本,根本就不用交個人所得稅。”這是一位網友對李稻葵“炮轟”文章的跟帖評論。理論上,對富人多征、對工薪少征、對低薪不征,我們國家當前的累進稅制擔負著拉近貧富差距的功能,很公平。但現實卻常常背道而馳——
李稻葵:
與其說當前的個人所得稅制拉平了收入分配,倒不如說它惡化了收入差距。
在當前的稅制下,工資收入按照累進的方式征稅,而投資回報的征收稅率卻比許多人工資的平均稅率還要低(比如房租所得的稅率為5%),至于資本增值所得則不用征稅。在當前國內收入差距主要來自財產性收入所得的背景下,這種稅制毫無疑問打擊了勞動所得。
另外,不管是否合理或合法,在動員資源和社會關系去避稅的能力上,高收入家庭的能力要遠遠高于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一般不是拿工資的,是有企業的,有專業的律師、會計師,可以進行合理、合法的運作和轉移來避稅。所以,如果稅率很高,實際上對于這樣的家庭,反而收不上來稅。到最后只有拿工資的人納稅,導致不公平。
從理論上說,就算高收入家庭老老實實交稅,高稅率也會使他們的行為產生扭曲。稅率高的時候,他們就不干活了,或者會找一些稅率比較低的領域工作,會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這種稅收損失與稅率的平方成正比,上升得很快。
還有,征收機構看不見的收入有很多。很多的收入根本就不報,政府只能收看得見的“工資稅”,而且還是要在正規的企事業單位。現在板子只打在掙工資的人身上,這部分人的收入本來就是很低的。
炮轟2
用個稅高稅率調節收入分配更是空想
“用一個比較平、比較低的(如上限為20%以下)的稅率來征稅”,這是李稻葵給出的改革建議。也就是說,不設什么9級、7級超額累進稅率,而是所有納稅人按同一較低稅率征稅。
有好事者按照李的方案算了一筆賬:一個月薪5.3萬元的高收入者,如果按照目前的個稅草案,稅率在30%一檔,每月應交稅1.5萬元;在起征點仍為3000元的情況下,如果以李稻葵建議的20%稅率計,可以少交5000元。可是,對于一個月薪僅6000元的人,改20%的低平稅率反而讓他多交稅300元。
這不是減輕了高收入者的稅負,反而加重了低收入者的負擔嗎?“這到底是在拉近還是拉大貧富差距?李專家有沒有搞錯”——
李稻葵:
低平稅率導致部分工薪層稅負上升是個技術問題,把起征點提高就可以解決了。也不必擔心起征點升高導致納稅人減少。如果把居民所有的收入包括工資所得、資本分紅(如租金、資本增值所得,負增值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抵稅)以及其他所有收入合并納稅的話,收入增加,可征收的人群實際上會很多。難度其實也不算很大,你去買股票、買房子、買車,要不要身份證?有技術條件。
搞低平稅率,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政府的稅收總額不下降反而上升,是因為稅基寬了。
在我看來,只要把稅基拓寬了,很大程度上就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了。政府可以去通過稅收的增量去補貼低收入家庭,反而增加了平稅的合理性。
中國收入差距的特點是,城市內部的差距小于農村內部,城鄉之間的差距大于城市內部和農村內部。要減少收入差距,應該在城鄉之間、在城市和農村的最低端下工夫。
來算筆賬。全國大概有3億多家庭,就算是10%,3000萬家庭貧困,拿出3000億,每個家庭補1萬塊錢夠不夠?3000億是多少?4000多億元的個稅收入,占國家預算內財政總收入也不足5%。
所以說,不要把減少收入差距的重擔完全壓在個人所得稅上面。國家用來調節個人收入的工具很多。而個人所得稅這個工具,是成本非常高的工具,帶來社會不和諧的工具。
用個稅高稅率調節收入分配更是空想,這一點國際學術界早有共識。上世紀80年代學界流行的笑話是某南美大國只有幾百人交個稅。為什么?體制與社會福利不健全,高稅率下偷稅漏稅不僅盛行而且理直氣壯,一定是拿死工資的人繳稅,拿活錢的人逃稅,最后是惡化了收入分配。
炮轟3
美國式高累進稅制學不得,這是不歸路
李稻葵:
當前中國的社會基礎不支持西方式的高稅額、高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制。什么社會基礎?那就是納稅人眼見為實的社會福利。中國目前顯然不具備這一社會基礎。
美國的高累進稅制,會驅動政治家們為了短暫的政治需要,給某些行業或者給諸如房貸利息等某些項目減免稅,這些修修補補的措施帶來了巨大的征收成本。到美國的公共圖書館里看,一進門最最顯著的位置上,就是稅法。美國十幾萬頁、幾十冊的稅法,非專業的人士是搞不懂的,收入稍微復雜一點的家庭,就必須請專業會計師打理個稅。這個我們學不得,這個是不歸路。
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說“國家獎學金”、“科技獎”,這都是免稅的。沒必要這么干,收入就是收入,不管它是總理給的還是資本家給的,捆在一起都應該交稅。
[建議]
找個省試一年平稅看看
個稅修正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10天來,在逾19.4萬條意見中,有相當多的意見指向了3000元這個起征點,“認為起征點還是低”,“5000元更合理”的提法不時見諸報端。但在李稻葵看來卻是,“當今中國社會在個人所得稅問題的討論上偏離了方向,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提高起征點的枝節問題上。”
李稻葵:
是不該關注起征點,我支持上調起征點,我是覺得大家對稅收的關注缺少系統、全面的思路。個稅必須系統全面改革——當前的討論拘泥于細節的修修補補,大方向應先搞對。
建議個稅改革遵循三個原則:寬稅基,低稅率,計負擔。寬稅基指的是各種收入都要納稅;低稅率指的是稅率要低平;計負擔指的是要考慮家庭贍養人數。
俄羅斯個稅改革的經驗應該學習:據茅于軾轉述JPE雜志文章,改革前為12%、20%、30%三檔稅率,改革后合并為13%,起征點提高了三分之一,最后,由于踴躍納稅,個稅總額改革后三年累計提高了60%以上!俄羅斯同行經常告訴我,百姓非常擁護稅改,大家排隊繳稅。
我同意漸進式改革,可以不用一步到位,先建立一個低平稅率,然后逐步地去完善。比如從七檔分成三檔,5%、10%、15%,過幾年再變成單軌。
現在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實行了平稅,效果都很好,促進了納稅人積極納稅,也使得政府的監管成本簡化。我們也要允許試點,比如找出一個省、一個市或者一個區試點,試一年看看。
[圍觀]
哪個富人是通過工資致富的?
@草根投行:嚴重贊同,個人所得稅已經淪為人頭稅,勞動報酬的稅率已成為最高的。企業稅率增值稅17%+所得稅25%,也不過42%,個人最高是45%,況且增值稅作為流轉稅還允許抵扣,所得稅還允許發生合理費用,個人呢,只能默默全額承擔了,再想想納稅人的待遇,我就心里哇涼哇涼的、眼淚嘩嘩嘩嘩的。
@論說天下:我是拿死工資的,工資不高也不太低。個稅調整后就不用再繳個人所得稅了,相對來說工資也就提高了。你的觀點有點道理,但你所說的現象只是陽光下的部分陰影,遮擋不住陽光的光芒,更何況作為總比不作為要好。
@晴耕雨讀于青青竹林:贊,最后變成合法工資課重稅,灰色收入不交稅。
@lawyerzhou的微博:同意!企業所得稅只有25%一個等級,為什么個人所得稅要有9個等級?高新技術企業還有10%的減免,為什么個人所得稅沒有減免?同樣是月入5000,為什么養活一家三口和僅僅養活自己,征稅是一樣的?
@會易-張秀斌:有一句話,“偷稅九十九,漏稅家家有”,只能說是高稅率下企業的無奈選擇!
@銀河證券黃華:李教授的觀點我很贊成,試想,中國哪一個富人是真正通過工資來致富的?目前的稅制只會激發富人逃稅,同時打破更多人通過打工致富的美夢。
@秦朔:1、低稅率、平稅率問題比起征點問題更重要,更長遠;2、財產性收入納稅,比勞動性收入納稅的問題更重要;3、綜合納稅、家庭納稅,比個人納稅更重要。方向應該是:廣稅基(才能建立納稅意識和納稅人文化)、低稅率、抑資本(也要適當)、用綜合。再不能屋下架屋了。
@路易四十一: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與其這樣無休止地討論,不如先提高起征點,可以像提高利率或準備金率那樣,進行常態化的稅改嘛,改一點是一點,等改得差不多了,再出一套完整的個稅體系。
[責任編輯:李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