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 李倩
22日,市民向本網報料稱“哈爾濱市某大型新能源企業偽造44名員工簽名,在哈爾濱市社保局辦理了解除勞動合同備案表,通過偽造‘合法’手續,企圖私分國有資產。”記者隨即針對這一情況展開調查。
企業偽造44員工簽名解除勞動關系
22日上午,記者在進鄉街142號該公司辦公樓內見到部分員工代表。員工代表提供的材料顯示,涉及被偽造簽名的44名員工分屬于哈爾濱克羅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及哈克新能源有限公司,“兩個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員工代表稱,1月14日,公司召開職工會議,總經理鄧進龍在會上表示,公司將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當時雙方因補償金一項未能達成一致,大多職工拒絕在《登記表》上簽字。隨后不久,部分未簽字的員工發現醫保卡、社保卡不能使用,咨詢相關部門后得知公司已于1月16日提交了“偽造簽名的手續申請”與他們解除了勞動關系。
經過多次詢問公司領導,直到2月26日,員工才被告知并拿到了解除勞動關系的合同備案表。在克羅拉工作了24年的車間技工鄒寶光還有4年退休,按國家規定可領兩年失業保險金,可因為偽造簽名及刻意隱瞞,他錯過了失業保險的辦理時間,“現在自己什么都沒有了”。
哈克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付秋表示,不知此事由誰經辦,而負責勞資事務的副總經理簡進偉表示,是在鄧進龍的授意下拿到了已填寫完畢的《登記表》。針對職工提出的公司為其辦理解除各項保險封存的要求,鄧進龍表示,公司無力承擔解除封存后職工的保險支出,無法辦理解封。
企業辦理廢業 員工擔心國有資產流失
采訪中發現,鄒寶光不時地發出嘆息,“怎么都想不到曾是黑龍江省最大,也是第一家中美合資公司的這樣一家大型新能源企業,會在經過二十年輝煌后遭遇停產,并偽造員工簽名,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
近日,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哈爾濱克羅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及哈克新能源有限公司共計44名員工,在非本人自愿情況下進行的解除勞動關系一事發出通知,證明之前所辦理的44名員工的解除勞動合同備案手續無效,并表示將持續關注此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爾濱克羅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股東為哈爾濱哈汽實業開發總公司和哈爾濱朗文通訊設備有限公司,股權比例各占50%,是全國第一家生產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的企業,也是當時全省最大的中美合資企業。由于多方原因,2010年9月1日,公司宣布停產。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為哈爾濱市屬企業。
在給有關領導的公開信中,兩家公司員工不無擔憂的說:“企業屬于兩個公司一套人馬,現在公司正在辦理哈克新能源的廢業。如果廢業辦成,恐怕國有資產會有流失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