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鄧輝林
歲末年初,“寒流”襲來:珠三角又現“用工荒”。另一條消息則送來暖意:去年底,深圳市領導提出要“以嚴厲手段確保工資發放”、“讓勞動者有尊嚴地生活”。如果各地都能在關愛勞務工方面多出實招,應能最大限度留住他們。
近些年,勞務工的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去年7月深圳發布相關調查報告提出,深圳新生代勞務工占勞務工比例達73.8%,除了具有與老一代相同的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特征外,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權利意識更強,職業穩定性較差,心理情感問題較為常見。
適應勞務工的新特點,最重要的是什么?公平。只有公平,才能滿足他們的權利訴求,提升他們的城市歸屬感和職業忠誠度,防止出現心理危機等種種問題。
公平,首先是起點的公平。在勞務工進入城市的第一時間和尋求就業的“起跑線”上,就應努力為他們提供與戶籍人口同等的機會。深圳已經實行所有企業打破戶籍界限,統一勞動合同管理,同工同酬。規定外來勞動者與深圳戶籍員工以平等身份求職、就業。針對許多勞務工既不會務農又欠缺技術的特點,在全國率先制定規范性文件,實施技能培訓補貼,至今有約50萬名勞務工獲得來自財政資金的培訓補貼;“圓夢計劃”3年來已資助662名勞務工圓了大學夢。
公平,離不開過程的公平。勞務工能不能和城里人公平共享發展成果,享受大致相同的待遇,關系到他們對城市的情感以及建設城市的干勁。除了“春風行動”提供免費職業推介外,深圳已實現深戶員工與外來勞務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并在繳費標準上對勞務工傾斜。參加養老、工傷和醫療保險人數均占全國同險種勞務工參保人數30%以上,成為勞務工參保覆蓋面最廣的城市之一。適應當代勞務工文化水平較高、發展愿望強烈的特點,不少企業建立了勞務工直接晉升管理系統,為他們提供施展才干的廣闊空間。
公平,應注重結果的公平。勞務工迫切需要得到城市的認同。去年9月施行的積分入戶制度讓更多勞務工看到了希望。在“全國優秀農民工”、“廣東省優秀農民工”評選中,一批深圳勞務工脫穎而出。去年,市級人大中有了勞務工代表。勞務工的地位和影響,相比以往得到了顯著提高。
深圳已經提出了實現勞務工與戶籍居民“四個公平”的發展目標:公平享受就業權利、社會保障、公共資源和社會發展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越來越多的勞務工,將與我們這座城市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