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擴容之后
通過增加銀行卡功能,是否能夠突破目前居民社保難以跨區域轉移的困局,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崔曉火
未來五年內,一張成本不到25元的“社保卡”,同時具備記錄社會保障個人信息和充當銀行卡的雙重功能。
8月3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全國范圍內社會保障卡金融功能的擴容,這為未來社保卡全國聯網奠定了技術基礎。但是,通過增加銀行卡功能,是否能夠突破目前居民社保難以跨區域轉移的困局,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不單是銀行卡為社保卡增加金融功能,技術上并無難度。
通過政府授權的卡商,只需在卡面記錄社保信息的芯片上,加載供銀行賬戶使用的功能,一張新型社保卡就完成了。而且每位持卡人均對應一個與個人身份證號一致的社會保障號,以及一個銀行卡卡號。
社保卡的功能也因此得到擴展,今后既可以結算醫保費用,領取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常規“五險”的社保待遇,也可以完成銀行卡的現金借記功能。
根據新型卡面全國統一的設計標準,社會保障卡的“B面”將標注個人信息,除了印有個人照片和和社會保障號碼之外,也為銀行卡卡號和ATM標識預留了空間。
此外,卡內的容量也從16KB(千字節)擴大至32KB,為今后與其他公共管理信息系統的銜接預留了足夠的數據接口。根據政府部門的設計,新社保卡下一步即將拓展養老保險金的存取,之后將逐步納入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以及工傷保險。
與身份證大小相當的一張社保卡,即將成為政府和銀行兩大系統搭建共享平臺的微觀終端。而全國的社保系統依托國有銀行的全國支付結算網,也為今后社保賬戶異地結算支付和劃撥,奠定技術基礎。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30日的發布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東榮均表示,新型社保卡從一開始就是為全國通用而設計的。而根據今年7月正式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社保卡的卡號將沿用身份證號。
“但是社保卡的信息容量將數倍于身份證。”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
未來,大量的個人信息將被記錄到社保卡里。比如,居民的每一筆的個人醫保、繳費信息的社保收入和支付都將被記錄。
目前,國內共約有1.45億居民已經從政府部門領取到這種社保卡。
作為新型社保卡的試點地區,重慶市政府已從本月開始要求本地居民從六家國有銀行中選擇銀行,啟動社保卡的金融結算功能。在深圳,截至今年8月,政府已經不分戶籍地向居民累計發放新社保卡1300萬張,其中有800萬持卡人已將社保卡和自己的銀行賬戶綁定。
即使在山東濟南、濰坊、濟寧、棗莊、泰安等地的農村地區,農村居民可以在鄉鎮的銀行申請辦理可以隨時查得到賬戶資金的社保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計,截至今年年底,這種社保卡將推廣至1.9億人。而在“十二五期間”的余下時間內,全國各地還將發行8億張新社保卡,覆蓋超過半數的國民。
近年來,有關社保卡的推廣始終在進行。2010年,包含了“五險”功能的社保“一卡通”開始在國內部分地區試推行。“一卡通”也是新型社保卡的雛形,只不過不兼容金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