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 (一)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有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要求; (二)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產單位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相關操作規程; (四)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五)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及礦山、建筑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依法經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七)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人員依法經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八)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條件。 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前款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
第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協助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其他負責人對各自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領導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的職責,并向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接受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接受工會、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監督。
|
第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內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包括全體人員和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責任體系。
|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包括以下內容: (一)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 (二)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三)具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四)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五)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和管理制度; (六)安全生產獎勵和懲罰制度; (七)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 (八)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
第十二條
礦山、建筑施工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運輸、儲存等危險性較大的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中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至少配備三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過一千人的,至少配備八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過五千人的,至少配備十五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與其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
第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下列職責: (一)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二)協助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三)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查處事故隱患和違章行為,并督促有關業務部門及時整改; (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總結推廣安全生產經驗; (五)參與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審查,管理和發放勞動防護用品; (六)協助調查和處理安全生產事故,進行傷亡事故的統計、分析,提出報告; (七)定期向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安全生產情況; (八)生產經營單位賦予的其他安全生產職責。
|
第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應當保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并對因資金投入不足而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建筑施工等危險性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制度,以保障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安全生產費用應當專戶存儲、專項用于安全生產,并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
第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建立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培訓情況。 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崗位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設備、設施、工具、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維修和保管知識; (五)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安全生產知識; (六)安全生產事故的防范意識和應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識; (七)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
|
第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每年接受在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八學時;其他從業人員每年接受在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四學時。 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新招用的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上崗前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二十四學時;換崗、離崗六個月以上復工或者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使用新設備的從業人員,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均不得少于四學時。 法律、行政法規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審查。審查部門及其負責審查的人員對審查結果負責。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驗收部門及其驗收人員對驗收結果負責。 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在役安全生產設施、設備的檢測、評估,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應當及時維修或者更新。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生產經營單位發現現有工藝、在役設備存在危及生產安全因素的,應當及時改進或者更新。
|
第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采取下列監控措施: (一)建立運行管理檔案; (二)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檢測、檢驗; (三)定期進行安全評價; (四)定期檢查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態; (五)制定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服務機構,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檢測和安全評價,并提出完善監控的措施。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為生產經營單位推薦或者指定檢測、安全評價的中介服務機構。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一次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
|
第二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安全衛生制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職業安全衛生條件,推行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方法,將安全生產條件納入集體合同,實行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防止和減少職業危害。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
第二十一條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礦山使用的特種設備以及直接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的設計、生產、檢驗、經營、安裝、維修、改造、使用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技術規范。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提供勞動防護用品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
第二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區域、生活區域、儲存區域之間的安全距離以及周邊防護安全距離,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居民區(樓)、學校、醫院、集貿市場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距離內,城市規劃、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不得批準設置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和儲存場所;違法批準設置的,原批準機關或者其上一級機關應當依法撤銷批準,限期遷出。 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險物品的生產區域、儲存區域的安全距離內和礦山、尾礦庫危及區域內,不得建設居民區(樓)、學校、醫院、集貿市場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確需建設的,應當依法先行拆遷原有危險區域或者將危險物品撤出;已經建成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高壓輸電線、輸油管道、輸氣管道、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距離內,不得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物和構筑物。對不符合規定安全距離要求的建筑物、構筑物,應當依法予以拆除或者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
|
第二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設備大修、建筑物和構筑物拆除等危險作業,臨近高壓輸電線路作業,以及在密閉空間內作業,應當執行本單位的危險作業管理制度,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作業前,負責現場安全管理的專門人員應當就作業安全要求向作業人員作出詳細說明。
|
第二十四條
生產經營場所的安全設施、安全通道、安全標志等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安全防護效果。 公眾聚集的經營場所實際容納的人員超過核定人數或者設施的承載負荷時,經營管理者應當及時采取控制進入和疏散措施。
|
第二十五條
禁止生產經營單位接受中小學生進行接觸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勞動或者參觀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 禁止生產經營單位租用學校、幼兒園房屋、場地從事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或者作為機動車停車場。
|
第二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進行經常性、專業性和綜合性的安全生產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及時提出處理意見,跟蹤事故隱患整改情況并記錄在案。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制定整改計劃,明確專人負責,并落實整改措施。
|
第二十七條
礦山、建筑施工、金屬冶煉、船舶修造和拆解、電力、城市軌道交通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運輸、儲存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前款所列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應急救援組織及其職責、應急救援啟動程序、緊急處置措施方案、應急救援組織的訓練及定期演練、應急救援設備器材的儲備和經費保障,并與當地人民政府的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 規模較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但應當明確應急救援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