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標題:   關于貫徹《勞動合同法》全面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          
2007-12-06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粵勞社發〔2007〕20號    廣東省
內容: 各地級以上市勞動保障局(勞動局、社會保障局)、總工會、企業聯合會:

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合理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和正常增長機制,促進職工民主參與企業管理,保障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進一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現根據《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就在我省各類企業全面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全面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工資是企業職工收入的主要來源。工資分配問題不僅關系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勞動合同法》第五章針對目前企業工資分配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通過平等協商,可以就勞動報酬等事項訂立集體合同或工資調整專項集體合同。上述規定為全面建立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合理的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我省自2001年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試點工作以來,各地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全省已有4.7萬多家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簽訂了工資集體合同,使職工工資水平與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協調發展。實踐證明,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是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內在要求,是增強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這項制度,對于推動企業建立工資分配共決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調動職工和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工會組織、企業聯合會等企業代表組織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作為當前貫徹《勞動合同法》、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建設和諧企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實抓好。



二、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原則要求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遵循以下原則:

(一)合法原則。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工資分配政策,接受勞動行政部門和上級工會的監督,協商雙方的主體資格、協商內容和程序必須合法。

(二)平等協商原則。協商雙方的法律地位平等,雙方應當相互尊重,認真聽取和考慮對方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不得有歧視或將意見強加于對方的行為,任何一方都不得采取過激行為。

(三)實事求是原則。協商雙方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結合本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經濟效益和政府頒布的工資指導線等情況,認真進行協商。協商議題既要集中反映職工的意見,又要切合企業實際,力求使合同條款具體明確、切實可行。

(四)利益兼顧共享原則。要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國家、企業和職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出資人、經營者與職工之間的分配關系,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工種)職工之間的分配關系,按勞分配與按其他生產要素分配之間的關系,堅持以職工為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依法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

(五)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工資分配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協商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企業要實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職工要積極參與民主管理,加強民主監督,力求通過公開、平等的協商,簽訂公平合理、互利共贏的工資集體合同。

三、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標

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合理的工資分配制度和企業工資分配決定、正常增長和民主監督三大機制為目標,正確處理好各方利益分配關系,依法保障職工參與工資分配和獲得勞動報酬的合法權益,實現勞動關系雙方互利共贏,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總的目標要求是: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按照市場導向,分類指導,全面推進,突出重點的要求,重點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各地要全面實施“工資集體協商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10年底,全省已組建工會的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比例達到60%,未組建工會的企業,通過開展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擴大覆蓋面。

四、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

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一般包括:

(一)企業工資分配制度、職位(工種)工資標準和分配關系;

(二)企業內部職工工資總額、工資水平、分配形式和調整幅度;

(三)職工工資發放時間和支付辦法;

(四)職工獎金、津貼、補貼發放標準和辦法;

(五)職工加班加點、法定休假日、帶薪年休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以及參加社會活動等特殊情況下的工資待遇;

(六)勞動定額、計件單價;

(七)工資集體合同的期限、變更和解除的程序,工資集體合同的終止條件和違約責任;

(八)職工福利以及與勞動報酬有關的其他事項。

各類企業應當把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作為現階段工資集體協商的重點內容,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保證職工工資隨企業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相應增長。

實行計件工資制的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將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的制訂或修訂納入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形成公平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

協商雙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每次著重就上述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協商,以便取得突破,不一定每次協商都面面俱到。

企業經集體協商確定按照本年度當地政府發布的企業工資指導線進行計算并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按照國家稅收法律、法規規定列入人工成本,在稅前列支,并按規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五、工資集體協商的依據

企業通過工資集體協商決定工資分配,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宏觀調控政策,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本地區、本行業的工資水平;

(三)當地政府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市場工資指導價位;

(四)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五)上年度本單位工資總額、工資水平、工資調整幅度;

(六)本單位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七)其他與協商決定工資總額、工資水平、工資調整幅度相關的因素。

六、工資集體協商的程序

工資集體協商要依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推選代表。

企業與工會或職工方的協商代表人數應當對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確定1名首席代表。企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擔任或由其書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員擔任。工會或職工代表由本企業工會組織委派或由本企業職工民主選舉產生。首席代表1人,一般由工會主席擔任。工會或職工代表應在本企業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

協商雙方可書面委托本企業以外的專業人員作為本方協商代表。委托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二)發出要約。

企業和工會或職工代表任何一方均應以書面形式發出工資集體協商要約,并明確提出協商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事項等。對方接到要約書后,應于20日內予以書面答復,回應要約,并積極做好協商準備。

在不違反《勞動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協商雙方有義務在要約書作出答復后的15日內向對方提供與工資集體協商有關的情況和資料。

(三)征求意見。

要約方在得到對方答復后,應及時向職工通報要約反饋情況。協商雙方應就協商內容向職工廣泛征求意見,形成書面形式的集體協商初步方案。

(四)平等協商。

協商雙方召開會議,就初步方案開展平等協商。

雙方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或出現事先未預料到的重大問題時,經雙方同意,可以暫時中止協商,中止期限最長不超過15日。在此期間,任何一方都可以申請勞動行政部門、上級工會組織和企業聯合會等介入,協調處理,促使雙方恢復協商,達成一致。

(五)簽訂合同。

工資集體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由雙方共同或委托一方起草工資集體合同草案。集體合同草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后,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蓋章。

(六)審查備案。

工資集體合同訂立后,應當自雙方首席代表簽字之日起10日內,由企業方將工資集體合同及說明,按分級管理原則報勞動行政部門審核。

勞動行政部門應在收到工資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內對工資集體合同的內容、協商雙方代表資格和簽訂程序等依法進行審查并出具審查意見。逾期未出具審查意見的,工資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工資集體協商原則上每年開展一次。工資集體合同有效期一般為一年。企業和工會或職工代表均可在原工資集體合同期滿前3個月內,向對方書面提出次年的協商要約,進行次年的工資集體協商。

(七)公示監督。

工資集體合同經勞動行政部門核準后,企業應在5日內通過廠務公開形式,向全體職工公布,并在履行過程中每半年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一次工資集體合同的履行情況。

七、大力推進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

各地要把開展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作為當前深化企業工資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進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縣級以下區域內建筑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等行業中規模較小而集中且未建立工會的企業,可由行業(區域)工會或職工代表和企業(雇主)代表依法就本行業(區域)最低工資標準、工資調整幅度、勞動定額等進行集體協商,訂立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合同。

職工方協商代表由行業(區域)性工會或行業(區域)范圍內企業工會組織民主推薦(選舉)產生。企業(雇主)方協商代表由行業協會的法定代表或企業選舉產生的同業商會負責人或委員擔任。

開展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的程序與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程序基本一致。行業(區域)性工資合同訂立后,應當提交行業(區域)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蓋章。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合同由行業(區域)協商代表組織報勞動行政部門審核,勞動行政部門在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合同即生效。依法訂立的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合同對本行業(區域)內的企業及其職工具有約束力。

八、開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具體要求

(一)成立專門機構。

工資集體協商是企業工資分配決定的基本形式,做好此項工作對于引導企業實行民主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具有重大意義。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要成立由財務、人力資源、生產管理等部門組成的專門機構,配備專業人員,負責對企業財務狀況、人工成本情況、生產經營等情況進行分析匯總,為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提供依據。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工會組織,配備專門的工會工作人員,負責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二)建立廠務公開制度。

廠務公開是企業管理公開化、民主化的重要形式,也是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基礎。企業應當將生產經營狀況和工資分配情況等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廠務公開欄、企業報刊、網絡等形式向職工公布,保障職工對工資分配的知情權,接受職工民主監督。

(三)發動職工民主參與。

職工是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工資集體合同的主體之一。職工關注、參與、監督工資集體協商,是提高工資集體協商質量的關鍵;職工的滿意度和受益度是衡量工資集體協商成效的主要標準之一。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和企業聯合會等企業代表組織,要依法發動和支持職工采取多種形式民主參與工資集體協商活動。

(四)加強專門培訓,提高協商實效。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和企業聯合會等企業代表組織,在今后幾年內要組織勞動行政、工會、企業勞資人員和職工代表參加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業務崗位培訓,學習《勞動合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經培訓合格者,發給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合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形成一支精通勞動法律法規政策,會協商的高素質的省、市、縣(區)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質量和實效。

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主要承擔企業工資集體協商過程中的政策咨詢、協商指導、代理談判、代擬文本等工作。

(五)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化。

已經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地區和行業企業,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內容、規范運作,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水平,使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化、規范化。

九、履行工資集體合同的義務及違約責任

工資集體合同生效后,雙方都必須嚴格執行。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企業法定代表人更換的,不影響工資集體合同的履行。

企業要建立健全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內部監督機制,將工資集體合同條款進行分解,納入崗位責任進行考核和獎懲;要定期開展自查,每年開展工資集體合同履行兌現情況的專項監督檢查不少于二次;要建立企業履行情況通報制度,定期(每半年)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通報履行情況。

職工應將履行工資集體合同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和生產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企業履行工資集體合同打好基礎。職工違反工資集體合同造成不良影響的,工會應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情況嚴重者要追究相應的責任。同時,企業工會或職工個人有權對企業執行工資集體合同情況提出質詢,督促企業履行工資集體合同。

企業無正當理由拒絕工會或職工代表提出的工資集體協商要求的,按照《工會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企業違反工資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工會應當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賠償責任。

因履行工資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雙方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十、加強領導,充分發揮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的基礎作用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組織、企業聯合會等企業代表組織要從建設和諧廣東的全局出發,充分認識解決好職工工資分配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統一思想認識,積極提請同級政府將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建立健全協商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充分發揮三方機制的作用,將工資集體協商作為完善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的核心內容,重視研究有關工資分配的政策,深入指導檢查,及時反饋情況,形成工作目標趨同、政策指導到位、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深入健康發展。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要針對工資集體協商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研究對策,采取措施,加強指導,從廣度和深度方面不斷推進工資集體協商。要加強對職工平均工資、企業人工成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指標的研究分析,完善企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人工成本預測預警等制度,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為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提供依據。

各級工會組織要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加大對工會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幫助、指導企業工會行使要約權,加強對工資集體合同履行情況的監督力度,依法保護基層工會人員和職工協商代表的權益,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認真總結、推廣工資集體協商經驗,不斷提高協商質量。積極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擴大協商覆蓋面。

各級企業聯合會等企業代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組織建設。組織企業經營管理者學習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經營者對工資集體協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依法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要加強對工資集體協商的宣傳,發動企業參加行業性、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

各地區各部門要把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納入企業、企業工會組織考核、評優的重要內容,凡符合條件而沒有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企業、企業工會組織,不得參與縣級以上“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職工滿意企業”、“先進工會組織”等的評選,提高企業及其工會組織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廣 東 省 總 工 會
廣東省企業聯合會

二○○七年十二月六日
附件:


如果此法規有錯誤,請您糾正。請點擊此處 提交錯誤內容或者您糾正的內容!

您想查找的法規我們沒有收錄?請點擊此處 提交沒有收錄的法規!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相關法規:


相關案例:


相關培訓:


相關法律文書:


相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