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快城鄉統籌就業,鼓勵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根據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奮斗目標的要求,我市為農村轉移勞動力開展創業培訓工作,以此擴大就業空間,拓寬就業領域,促使農村轉移勞動力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切實增加收入。
|
第二條
在本市范圍內開展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培訓工作的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培訓中心和社會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應遵照本實施意見開展工作。
|
第二章
運作模式和機構職責
|
第三條
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培訓工作采取“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運作模式,由政府出資補貼對本地區農村轉移勞動力開展非農創業培訓的各區縣勞動保障部門培訓中心、創業培訓定點機構。
|
第四條
南京市職業技術培訓指導中心(以下簡稱市職培指導中心)作為本市開展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機構;區縣勞動保障部門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區縣培訓中心)作為各區縣農村轉移勞動力非農創業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機構。
|
第五條
市職培指導中心履行以下職能: (一)向區縣勞動保障部門分解落實全市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培訓工作目標任務; (二)為區縣培訓中心和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提供管理人員、師資培訓等技術支持; (三)對創業培訓的實施、培訓資金的使用進行督導檢查。
|
第六條
區縣培訓中心履行以下職能: (一)具體組織實施本轄區內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培訓的有關工作; (二)指導創業培訓定點機構開展創業培訓; (三)按照相關規定,審核撥付創業培訓補貼費用; (四)按季上報創業培訓統計報表。 (五)做好創業培訓基礎臺帳管理和培訓學員的后續幫扶工作。
|
第三章
工作目標和相關措施
|
第七條
2006年全市開展農村轉移勞動力非農創業培訓1000人(各區縣培訓目標見分解表),培訓合格率不低于85%。培訓結束一年內,力爭50%的培訓合格人員實現自主創業或自謀職業。 2006年南京市農村轉移勞動力創業培訓目標分解表 單位:人 區縣名稱 雨花區 棲霞區 江寧區 浦口區 六合區 溧水縣 高淳縣 合計 目標任務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0
|
第八條
根據農村勞動力自身特點和創業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具體形式包括:創業意識培訓(GYB)、創業項目培訓、創辦你的企業培訓(SYB)、改善你的企業培訓(IYB)。 各區縣創業培訓機構應為農村轉移勞動力舉辦創業意識培訓(G YB),廣泛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在產業結構清晰、行業優勢明顯的地區推行創業項目培訓。為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并有具體創業構思的人提供創辦你的企業培訓(SYB)。為已經創業或自謀職業的農村勞動力提供改善你的企業培訓(IYB)。
|
第九條
建立創業見習基地。各區縣培訓中心要在轄區內選取一定數量的具有明顯行業特征的企業,作為創業見習基地,為培訓學員提供創業見習機會。
|
第十條
加強創業培訓隊伍的建設。各區縣培訓中心和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應配備專職的創業培訓教師和組織管理人員,組建專(兼)職創業咨詢指導專家隊伍。
|
第四章
補貼標準
|
第十一條
創業培訓補貼資金由市級財政部門按年度培訓目標的一定比例預先撥付到區縣財政部門,區縣財政部門按照區縣創業培訓機構開展培訓的人數、培訓合格率、創業率等指標完成情況實施培訓補貼。
|
第十二條
市級財政部門對農村轉移勞動力非農創業培訓的測算補貼標準如下: (一)創業意識培訓(GYB)為75元/人; (二)創業項目培訓和創辦你的企業培訓(SYB)的培訓補貼為350元/人,后續跟蹤(創業)補貼為150元/人; (三)改善你的企業培訓(IYB)的培訓補貼為150元/人,后續跟蹤補貼為65元/人。
|
第十三條
市級財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對創業培訓補貼資金的使用進行檢查和督導工作,每年對各區縣創業培訓工作及補貼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第十四條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任務。強化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以培訓合格率、創業率、穩定經營率以及帶動就業情況為重點,建立健全科學的創業培訓績效考評體系。各區縣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用于創業培訓的配套資金應不低于市級財政的補貼額度。各區縣勞動保障部門要把創業工作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工作目標,層層分解,認真落實。各定點培訓機構應根據農村創業培訓大綱和培訓模式要求,制定并實施創業培訓計劃。
|
第十五條
落實優惠政策,完善創業服務。各區縣應成立由勞動保障、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相關部門組成農村創業培訓領導小組,研究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布局,統籌協調各項創業促進措施,落實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切實為創業者提供優質服務。
|
第十六條
擴大輿論宣傳,營造創業氛圍。各區縣要通過各類媒體,廣泛宣傳政府鼓勵農村創業的政策措施,宣傳在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部門和培訓機構的經驗,宣傳成功創業者的典型事跡。樹立一批創業培訓定點機構典型和創業明星,引導和帶動更多農村轉移勞動者走自主創業、能力創業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