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維護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我省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最低工資,是指在法定工作時間或者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和有關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正常勞動,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者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勞動者依法享受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假、節育手術假等期間, 以及在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
|
第四條
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最低工資的監督管理工作。工會組織有權對用人單位執行最低工資情況進行監督,發現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違反本規定的,有權要求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
|
第五條
最低工資標準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
第六條
確定月最低工資標準,應當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確定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應當在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考慮用人單位應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因素,以及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工作穩定性、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福利待遇等方面與全日制就業人員之間的差異因素。最低資標準的測算方法,按照國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
第七條
最低工資標準公布施行后,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相關因素發生變化時,應當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
|
第八條
省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或者調整方案(含最低工資確定或者調整的依據、適用范圍、分檔分類標準和說明,下同),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省有關部門和工會擬訂,經征求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省有關行業協會(商會)的意見后,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
第九條
市人民政府根據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最低工資標準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可以在省最低工資標準上下浮動20%的范圍內,擬訂本市最低工資標準,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國家和省批準的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保稅區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可以與本市其他區域有所差別。
|
第十條
省、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最低工資標準確定或者調整方案批準后7日內,將最低工資標準在本級人民政府公報和本行政區域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公布。用人單位應當在最低工資標準公布后10日內,將該標準向 本單位全體勞動者公示。
|
第十一條
除由于勞動者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時間或者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未提供正常勞動的以外,用人單位支付給提供正常勞動的勞動者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ㄒ唬┭娱L工作時間工資; (二)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和條件下的津貼; 。ㄈ┓、法規和國家統一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實行計件工資或者提成工資等工資形式的用人單位,應當科學、合理地界定勞動定額,其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相應的最低工資標準。
|
第十二條
縣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勞動保障信用記錄制度。
|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一條的,由縣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補發所欠勞動者工資,并可以責令其按所欠工資的1至5倍支付賠償金。
|
第十四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發生爭議的,依法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處理。
|
第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最低工資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 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1994年12月3日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遼寧省企業最低工資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