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關于組織開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的通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內容: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勞動保障)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勞動保障局: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精神,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集中宣傳和展示技工院校改革和發展成果,推動技工院校擴招計劃的順利實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決定,2009年5月上旬組織開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名稱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09年5月4日至10日,共7天。
三、宣傳主題
技能就業,技能成才。
四、宣傳內容
(一)黨和政府關于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方針政策。主要包括:高技能人才地位作用;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就業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技能人才穩定就業等情況;國家和地方在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激勵、表彰、流動、保障、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
(二)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成就與政策。主要包括:近五年來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情況;技工院校培養技能人才促進經濟發展情況;技工院校開展下崗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士兵等職業培訓的情況;技工院校招生、辦學、就業等情況;國家和地方支持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扶持政策。
(三)技工院校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主要包括:技工院校教學計劃大綱、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設施設備、校企合作、教材開發、畢業生就業等情況。
(四)優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跡。主要包括:優秀高技能人才,尤其是享受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的成長經歷、突出成績、先進事跡,對企業生產效率提高和產品質量提升的貢獻等。
五、宣傳方式
(一)媒體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輿論宣傳工具,圍繞技能成才和技工院校招生工作進行大力宣傳。主要采取新聞播報、專題對話、絕招絕技展示、公益廣告等形式進行電視宣傳;主要采取新聞播報、政策解答、專題采訪等形式進行廣播宣傳;主要采取新聞發布、主題文章、采訪學校等形式進行報刊宣傳;主要采取在線問答、在線調查等形式進行互聯網宣傳。
(二)集中宣傳。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本區域內各技工院校,依托街道社區、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在公共場所統一舉辦“技工院校招生咨詢日”活動,通過發放宣傳冊和招生簡章、張貼宣傳畫和標語、制作展板、現場解答問題等形式,對技工院校進行全方位宣傳。
(三)專題宣傳。通過組織有突出貢獻的優秀技能人才進行專場報告會,邀請獲得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進行專題講演,舉辦技工院校或技能人才培養成果展覽會等形式,在全社會營造技能就業,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圍。
(四)現場宣傳。組織舉辦技工院校校園開放日活動,組織生源集中的中學教師、校長、初高中學生和家長,實地參觀學校;深入到生源集中的中學、農村鄉鎮召開家長和學生座談會;編寫技工院校宣傳冊,印制招生簡章,并在城市街道社區和鄉鎮、農村廣泛發放,指導學生報考技工院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此次宣傳活動是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技工院校進行的集中宣傳。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宣傳活動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請當地有關部門參加,成立宣傳活動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并給予專門經費和人員支持。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高質量完成宣傳活動組織實施工作。
(二)制定實施方案。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各技工院校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周密安排,確保宣傳活動既轟轟烈烈地開展,又能收到扎扎實實的成效。我部將同步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并統一印制宣傳海報,免費發給各地。各省(區、市)結合本通知精神和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并于4月20日前報我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三)突出宣傳重點。各地要突出這次宣傳活動的主題,參考本通知所附宣傳提綱和宣傳口號,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重點宣傳國家和本地區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典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就、技工院校辦學特色和就業情況等,提高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可程度。要特別加強對農村地區和勞動力輸出量較大地區的宣傳,引導更多農村青年讀技校、學技能。
各地要及時總結活動成果和經驗,并于5月20日前將活動總結報我部職業能力建設司。
聯系人:孫堅
電話:010-84202525(含傳真)
郵箱:sunjmolss@126com
|
附件: |
附件1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宣傳提綱
一、開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的背景和目的
為貫徹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9〕4號)中提出的“采取技工院校擴招措施,推進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的實施”要求,進一步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集中宣傳和展示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成果,加快推進技工院校發展,在全社會營造“技能就業、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圍,引導更多的青年勞動者讀技校、學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決定于今年5月上旬,集中開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
此次宣傳活動是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技工院校進行的集中宣傳。通過宣傳活動,要達到以下三個目的:一是集中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方針政策,全面展示建國60年來技術工人隊伍為共和國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使全社會更加深刻認識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二是集中宣傳長期以來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優秀技能人才典型,特別是要重點宣傳享受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跡,通過榜樣的力量激勵更多青年學技術,鼓舞更多的工人崗位成才。三是集中宣傳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成就和辦學特色,宣傳國家支持技工院校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結合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技工院校依然保持95%以上的就業率、大量大學畢業生回爐讀技校、大量技工院校畢業生技能成才等典型事例,全面展示技工院校辦學風采,吸引更多青年學生報讀技工院校,為今年技工院校實現招生200萬人奠定基礎。
二、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創造性勞動、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才,是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者和推動者。技能人才中的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屬于高技能人才范疇,他們分布在一、二、三產業中技能含量較高的崗位上,熟練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術,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關鍵技術和工藝的操作性難題,是各行各業產業大軍的優秀代表,是技術工人隊伍的核心骨干。
(一)加強技能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創造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自主創新,主體在企業,關鍵在人才。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需要掌握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而且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生產制造技術的技能人才,沒有這支技能人才隊伍,再先進的科技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談不上以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和一流的品牌,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促進各類人才協調發展的內在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需要不同層次的各類人才保證,既需要具有開拓能力的企業家、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級專家,同時也需要具備精湛技藝和高超技能的技能人才以及各類實用人才。堅持科學人才觀,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的深度開發,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為廣大勞動者開辟技能成才的廣闊通道,不斷提高技能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氛圍,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增強黨的階級基礎的必然要求。工人階級是我們國家的領導階級,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歷史潮流中,工人階級永葆先進性的重要途徑,就是努力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自己,掌握新技能,增強新本領。技能人才是工人階級隊伍中的核心骨干,其素質的不斷提高、數量的迅速增長、作用的充分發揮,必將影響和帶動工人階級整體素質的提升,使工人階級的力量更加壯大、地位更加鞏固、先進性不斷增強,從而使黨的階級基礎更加牢固。
(二)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成就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工作。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將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強國戰略總體部署。200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優化政策環境,建立工作機制,改善輿論氛圍,推動高技能人才工作步入了快車道,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不斷擴大,速度明顯加快。當前,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約為9890萬人,占全國城鎮從業人員的1/3。其中,技師、高級技師429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總量的43%;高級工1810萬人,占183%,包括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在內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總量的226%;中級工3747萬人,占379%;初級工3904萬人,占395%,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增強。通過組織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依托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和技工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院校基礎作用,積極推進學校與企業加強合作,創新培養模式,共同培養社會緊缺、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緊密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探索建立公共實訓基地,面向全社會勞動者提供高水平技能實訓和技能鑒定等公共服務。目前,全國已初步建成以企業為主體,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高等職業院校為培訓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技能人才評價工作不斷改進創新。按照中央關于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的總體要求,認真做好技能人才評價改革工作,突破年齡、資歷、身份和比例限制,對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掌握高超技能、業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允許破格或越級參加技師或高級技師考評。積極開展企業內技能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在職業院校畢業生中大力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在加工制造、建筑環衛、飲食服務等農民工就業較為集中的行業領域,開展農民工專項職業能力考核。
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勵制度初步建立。2008年,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首次將高技能人才納入選拔范圍,一些省市也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貼制度,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在關鍵崗位(工種)中積極推行“首席技師”、“首席員工”等技能帶頭人制度,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帶徒傳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還有一些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加技能津貼的收入分配制度,有效地調動了廣大技能勞動者的積極性。
技能人才競賽和表彰活動蓬勃開展。近年來,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非常頻繁,涉及數控車工、汽車維修等上百個工種,全國有上千萬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參加了競賽。通過競賽,不僅發現和選拔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而且激發了廣大技能勞動者勤練技術、爭當能手的熱情。從國家到地方(行業部門)和企業都建立完善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體系。在國家層面,1995年建立了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制度,這是國家對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實行的一項表彰獎勵制度,迄今已開展了九屆評選表彰活動,共評選表彰了12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1419名全國技術能手。2006年,原勞動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從歷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擇優選拔確立了魯宏勛、唐建平、栗俊平、高鳳林、羅東元、束濱霞、許振超、李凱軍、李斌、王為民等十人為首批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各地、各部門以及行業企業也都加大了對高技能人才的表彰獎勵力度,樹立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典型。
三、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一)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政策的背景和意義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政策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和改進黨的知識分子工作,關心和愛護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采取發放政府特殊津貼的方式,激勵他們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并在全社會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十幾年來,這項政策使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受益,為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大高技能人才為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經國務院批準,自2008年起,將高技能人才納入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范圍。做出這一決策,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慮:一是高技能人才自身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是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精神,要求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營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三是高技能人才在整個技術工人隊伍中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業產業大軍的優秀代表,是技術工人隊伍的核心骨干,高技能人才能否取得應有社會地位,能否獲得相應待遇,其價值能否得到認可,將直接關系到整個技能勞動者隊伍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我國企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根基。
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是新時期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技能人才的重視,有利于提升以高技能人才為代表的整個技能勞動者的社會地位,激勵廣大技能勞動者走技能成才道路,不斷壯大技能勞動者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能人才基礎;有利于科學人才觀在全社會的落實和踐行,使全社會要像尊重高級專家那樣尊重高技能人才,像重視高級專家的培養那樣重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像關心高級專家的成長那樣關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長。
(二)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條件和程序
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應當具備兩項基本條件:第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模范履行崗位職責;第二,具有國家一級職業資格(高級技師)或相應高級職業技能水平,長期工作在生產服務崗位一線。同時,還需要具備下列6項條件中的一項:一是獲得過中華技能大獎、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或省(行業)技能人才表彰,業績突出,影響廣泛;二是在技術上有重大發明創造,或有重大技術革新,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在本企業、同行業中具有領先的技術技能水平,并在某一生產工作領域總結出先進的操作技術方法,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并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五是在本職業(工種)中具有某種絕招絕技,在國際國內產生重要影響,并在帶徒傳技方面成效顯著;六是實踐經驗豐富,并能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重點或關鍵性技術難題,業績突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的推薦、選拔工作,按照《中辦、國辦轉發〈中組部等五部門關于改革和完善政府特殊津貼制度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4〕20號)規定,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推薦、選拔工作統一組織,同時開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中央直屬企事業單位按照下達的指標數,組織實施本地區、部門、單位的選拔工作。基層單位按照隸屬關系逐級向上級推薦人選。經逐級向上推薦、專家評議、審核和公示后,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聯合報國務院審批。2008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38個部門、企業(集團)的400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到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每人獲得一次性津貼2萬元。
四、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情況
(一)技工院校發展歷程
技工學校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晚清時期的實業學堂。中國的第一所技工學校,是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禎在1868年專門為了培養造船修船的技術工人而在福建船政系統內開設的藝圃。解放后,勞動部門為解決失業青年就業問題,在學習借鑒前蘇聯技工學校模式的基礎上,創辦了真正意義上的技工學校。技工學校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企業培養技術工人的主要基地,為國家工業發展輸送了大批熟練的技術工人。“文革”時期,技工學校的發展曾一度受到削弱。1977年12月,技工學校開始步入正常發展的軌道。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全國技工學校達到4500多所,在校生達到190多萬人,成為技工學校發展的一個高峰期。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后,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技工學校的發展也曾一度呈現低谷。
進入21世紀后,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連續召開了三次全國職業教育會議,技工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期。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總體要求,通過整合、劃轉、改制和創新,技工教育資源得到優化,辦學層次和水平得到提高,辦學能力得到加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校生人數、招生規模和校生均規模都有大幅度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二)技工院校發展現狀
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3075所,其中高級技工學校485所。2008年,全國技工院校招生人數達到161萬人,其中高級工、預備技師和技師班學生超過47萬人,在校生人數達398萬人,其中農村生源占72%,校生均規模達到1293人。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高級班和技師班在校生102萬人,占在校生總量的257%。2008年,全國技工院校平均就業率達到956%。從各省情況來看,2008年招生前十名的省份為:廣東、山東、江蘇、陜西、湖北、河南、江西、河北、四川、湖南。
全國技工院校專兼職教師288萬人,其中專職教師247萬人;文化理論課教師中高級講師29萬人;生產實習指導教師中技師、高級技師和高級生產實習指導教師24萬人。
此外,技工院校還承擔了大量社會培訓任務,2008年培訓量達到400萬人,比過去有很大幅度增長,其中,培訓大學畢業生6萬人次,培訓失業人員51萬人次,培訓勞動預備制學員29萬人次,培訓企業在職職工174萬人次,培訓農村勞動者116萬人次。
(三)技工院校辦學特色
技工學校從建立之初,就與國家經濟發展和勞動者就業緊密結合,以滿足經濟發展和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為辦學宗旨。在20世紀90年代前,技工學校以培養中級技術工人為主。為適應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改變高技能人才自然成長周期長的狀況,90年代以后技工學校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展,通過創辦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開始培養高級技工和預備技師。在不同的年代,技工學校培養目標雖然有所變化,但核心目標一直是培養滿足經濟建設和企業生產實際要求的一線技能勞動者,為企業輸送中級技工和高技能人才。經過50多年的發展,技工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一是形成技能人才的綜合培養基地。通過學制教育和企業生產實際結合的方式,實行校企合作,不僅培養中級技工,并且培養高級技工和預備技師,還承擔企業職工、下崗失業人員、新生勞動力以及社會其他人員培訓,并提供職業技能鑒定等綜合性服務。
二是成為后備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順應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在技工學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承擔了中央賦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在探索規模化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形成與就業聯系最緊密的辦學實體。技工院校堅持教育培訓與生產相結合的原則,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以企業生產和服務一線的需要為導向,以提高職業能力為核心,突出實際操作技能訓練。技工院校畢業生動手能力強,就業率高,深得企業的歡迎和社會的認可。
四是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養新型產業大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5年來,技工院校招收的學生70%來自農村,同時還承擔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通過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使農村勞動力掌握了職業技能,獲得了穩定工作,實現由農民向技術工人的轉變,為產業工人隊伍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
(四)技工院校發展思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技工院校總的發展思路是:圍繞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完善政策環境,強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學校管理,增強辦學實力,擴大培訓規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一是繼續堅持服務就業的辦學方向。服務就業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辦學準則,是任何時候都應該堅持的立身之本。技工院校將緊緊圍繞就業需求,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做出安排。充分發揮技工院校作為技能人才綜合培養基地的作用,加大對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企業在職職工、退役士兵等群體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其就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繼續將就業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將就業能力作為衡量畢業生素質的根本依據。
二是繼續堅持能力為本的辦學思路。突出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是技工院校長期以來的根本特色。技工院校將進一步加強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培養勞動者與經濟發展要求,特別是企業崗位需求相適應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職業素質訓練,培養學生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溝通、合作、創新、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既能講授文化理論又能指導實踐操作的一體化教師;通過開發一體化課程,打破傳統學科教育模式,突出能力為本,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
三是繼續堅持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是連接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培養與成才的紐帶,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技工院校將繼續以多種方式強化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形成利益共同體,爭取互利共贏。建立有行業、企業參加的專業咨詢委員會,從企業需求出發,通過校企聯合制定培養計劃、開展多元培養、共享師資資源、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的資源優勢,培養企業適用的技能人才,支持企業的科學發展。
四是繼續堅持高端帶動的發展戰略。高端帶動是指引技工院校發展的方向,是推動技工院校持續發展的動力。技工院校將繼續緊緊抓住高技能人才培養這個高端,通過大力開展高級技工、預備技師培訓,不斷提升技工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進而帶動技工教育整體協調發展。國家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高級技校、技師學院發展,將其建設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擴大高級工以上的培養規模,提高培養質量,為企業發展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
附件2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暨技工院校招生宣傳活動宣傳口號
一、技能就業,技能成才。
二、 尊重勞動,崇尚技能。
三、 提高素質能強國,掌握技術好就業。
四、 發展技工教育,促進技能就業。
五、 就業是民生之本,培訓是就業之門。
六、 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搖籃。
七、上技校,學技能;當技師,做貢獻。
八、外出打工要技術,就讀技校是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