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全國職教會議和國家勞動保障以及省勞動保障廳《關于印發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計劃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2002~2005年職業培訓工作計劃。
|
一、 總體目標 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就業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目標,以再就業培訓和高技能培訓為重點,借助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重點推進城市和技師社會化鑒定試點城市的有利條件,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下崗失業人員、青年勞動者、企業在職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 (一)大力增強下崗失業人員就業能力,全面提升企業職工技能結構。3年內,開展職業培訓50萬人,其中城鎮勞動預備制培訓2萬人、農村勞動力培訓5萬人、再就業培訓10萬人、在職培訓33萬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5%,培訓后就業率達到60%以上,創業成功率達到50%以上。全市技術工人持證率由45%提高到65%,初、中、高技能構成比例由30:63:7提升到20:60:20。高級技工達到7萬人,其中技師和高級技師由3000人增加到5000人。 (二)加快發展技工教育,構筑技能振興高地。3年內,分別創辦技師學院、高級技術學校、省部級重點技校各1-2所;籌建高級技師培訓中心2個,籌建多功能的職業技能培訓集團3個。促進15所辦學規模較大、辦學層次較高或者具有行業特色的技校穩步發展。 (三)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實行技能鑒定社會化。3年內,95個就業準入工種持證率達到80%以上,職業技能鑒定工種達到280個。加快質量保障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布局合理、工種齊全、基本滿足社會化鑒定需要的技能鑒定網絡。
|
二、 實施第二期"三年十萬"再就業培訓計劃 (四)構建社會化市場化的再就業培訓體系。廣泛動員社會各類資源參與再就業培訓,充分發揮技工學校、大中專院校的教育資源參與再就業培訓,充分發揮技工學校、大中專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和行業組織以及企業集團內部的技能培訓優勢,開展不同層次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企業職工的轉崗培訓。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開展再就業培訓的積極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培訓機構的積極性,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一批質量高、信譽好、規模大的培訓基地,形成再就業培訓網絡。 (五)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再就業培訓經費的投入,確保有培訓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得到免費的培訓機構。完善我市政府購買培訓成果辦法,加強對中標培訓機構的指導,提高培訓合格率和培訓后就業率的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建立激勵機制。利用"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吸引更多的培訓機構參與競爭,促進新型培訓市場的建立。在領失業金期間的失業人員根據市場需求和個人求職意愿、創業方向,自主選擇參加非定點機構和非招標工種的技術等級培訓,對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按不同等級,給予相應的培訓補貼。 (六)開展再就業培訓援助。進一步落實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培訓扶持政策,特別要加強對"4045"人員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業人員的培訓,擴大免費培訓范圍,讓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通過接受再就業培訓,提高求職能力。借助社區勞動保障網絡,及時發布培訓信息。 (七)加快推廣創業培訓。認真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加大創業培訓力度,組織有創業愿望和相應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開辦小企業的基礎知識和必備能力的培訓,培養一批成功的小企業創辦者,帶動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形成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的良性機制。加強創業培訓基地建設,采用先進的培訓方法,不斷開發創業培訓模式及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培訓教材。要擴大創業咨詢專家隊伍,指導學員進行市場調查,論證創業計劃,并做好創業指導、咨詢服務和后續政策扶持工作。
|
三、 啟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 (八)強化企業自主培訓功能,行業、企業搞好初、中級技工培訓。指導行業組織進行本行業能力資源需求預測,開展理論研究,推進培訓改革。鼓勵大企業辦好自有培訓機構,著重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培訓。鼓勵中小企業與社會培訓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培訓。 (九)強化高技能人才培訓。發揮全國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重點城市的作用,積極做好企業職工培訓統籌經費的征收工作,主要用于企業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的培訓。以大型企業、行業協會、高等學校、技工學校等為骨干,采取政府和社會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一批高技能和復合型人才培訓基地,盡快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比重,優化企業職工隊伍的技能結構。 (十)建立技能人才激勵機制。要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活動,并注重選拔技能人才和使用技能人才,定期評選表彰企業職工培訓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采取各種形式加強對職業培訓和優秀技能人才的宣傳。要加大技師考評力度,擴大技師隊伍,發揮其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建立高級技能人才評審制度,評選、獎勵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能人才。增加高級技能人才的崗位津貼,凡取得技師、高級技師任職資格的,聘任后享受相應的待遇;對確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能人才,可享受政府津貼,凡取得"南京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的技術工人一律享受技師的同等待遇。 (十一)加大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培訓力度。要通過多種方式籌集培訓經費,積極實施第二期"百鎮百萬"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培訓計劃,在有條件的鄉鎮建立培訓基地,抓好培訓試點工作,樹立典型,以點帶面,進一步推動全市的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
|
四、 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 (十二)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屬于技術技能含量較高以及涉及到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95個職業(工種),必須從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屬于一般職業(工種),必須優先錄用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用人單位在招工時,職業介紹所憑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辦理相關手續,勞動仲裁機構憑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辦理勞動合同鑒證。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申請開業,必須向工商行政機關提供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對于已在準入工作崗位尚未取得證書的人員,各用人單位必須在半年內完成職工培訓工作,不能取得證書的不得繼續從事準入工種工作。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把就業準入執行情況列為勞動保障監察重點內容,加大執法監察力度。 (十三)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質量。逐步在全社會普遍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積極推動企業全員持證上崗。按照統一標準、教材、題庫、考務、證書的要求,對部分職業(工種)的國家題庫以及培訓和技能鑒定專業目錄,部分工種的實用培訓教材、考試大綱、習題集進行充實與完善。加快建立計算機考試平臺,實現考務管理信息化。加強考評員隊伍的建設,加大對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行政監督和技術監督,開展職業資格專項治理,確保培訓、鑒定的質量和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 (十四)實現技能鑒定社會化。積極做好企業在職職工、高等院校學生、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學員以及參加培訓的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積極開展技師鑒定社會化試點城市試點工作,改革鑒定方法,拓展技師鑒定范圍,保障鑒定質量,加快推進速度,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
五、 發展振興技工教育。 (十五)優化技工學校布局。按照"調整布局、提高層次、突出特色、服務就業"的方針,對全市技工學校布局進行調整,使技工教育的規模、結構、布局和質量更加適應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做大做強做優一批高級技校和省部級重點技校;改制、改造、升級一批特色技校;引導部分技校調整為企業職業培訓中心。積極發展高級技工教育,鼓勵和高等院校聯合辦學,創辦職業技術學院1~2所,形成以高級技工教育為龍頭、中級技工教育為基礎、職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辦學體系。積極開設適應市場需求的長線專業,增加傳統專業的科技含量和技師班、高級技工班的專業設置比例,適應企業職工終身教育的需求,積極承擔對企業職工的培訓任務。部分條件較好的高級技校應創辦技師或高級技師培訓基地。積極探索國有民辦、民辦公助、股份合作等辦學形式,努力實現教育投入多元化,形成以企業辦學為主體、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辦學體制。 (十六)改革招生和畢業生就業辦法。學校可根據企業的用工需要,組織春、秋兩季招生,并打破招生的地域、城鄉、年齡、婚否、在職等限制,把技工學校統一招生與勞動預備制自主招生有機地結合起來。具備條件的學校可面向全省招生,擴大生源,為愿意接受職業教育的各類人員提供入學機會,使技工學校真正成為各類人員求知求技終身接受教育的基地。畢業生實行推薦就業與自謀職業相結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類型、跨地區、分批次的辦法就業。 (十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技工學校要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逐步改善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3年內80%的理論教師要達到本科以上學歷,60%的實習指導教師達到大專以上學歷,承擔中級技工班教學的實習指導教師的操作技能達到國家職業資格高級工以上水平,承擔高級技工班教學的實習指導教師必須達到技師以上水平。加快培養一批能勝任一體化教學的專業課教師。建立技工教育研究室,加強教學指導,提高教學質量。
|
六、 加強基礎建設 (十八)建立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做好培訓與就業的結合工作,技工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要開展相應的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的導向作用,加強就業服務;進一步做好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結合工作,提高培訓學員的鑒定比例,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勞動者學知識、學技能的愿望;進一步做好培訓與勞動監察的結合工作,將用工單位錄用人員的培訓與取證情況列入用工監察范圍,加大勞動預備制度監察力度;進一步做好培訓與勞動工資待遇的結合工作,根據職工的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來確定就業崗位,按照技能水平和實際貢獻來確定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促進職工培訓與勞動力管理工作的緊密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