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農業部關于印發《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1-04
農業部關于印發《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切實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工作,培養適應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的職業農民與農村實用人才,我部制定了《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深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

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

  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以下簡稱農廣校)是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農民培訓、職業農民教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貫徹《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根據《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和《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發展成就

  “十一五”期間,全國各級農廣校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總體要求,始終堅持以農為根、以教為本、特色立校、育才強農的辦學思想,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創先爭優的精神,積極推動教育培訓和自身建設持續快速發展。

  (一)培養大批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實施“百萬中專生計劃”,培養農村實用人才66萬人;推進農村高等職業教育,中專后繼續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培養22萬人;承擔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陽光工程、綠色證書等工程項目任務,培養專業農民2516萬人,職業技能鑒定獲證120萬人;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2億人次。

  (二)體系建設明顯加強。推進體系發展,各級農廣校達到2577所;各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達到2111個,增加21%。推進縣級農廣校建設,開展縣級農廣校辦學水平評估,A級校達到481所、農民培訓先進校和中等職業教育先進校各100所。推進隊伍建設,專兼職教師達到63525人,增加54%;中央農廣校對A級縣校校長進行全面輪訓,地方各級校加大辦學人員和專兼職教師培訓力度。

  (三)條件建設取得實效。基本建成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教育中心大樓,為建立國家級農業技術媒體資源庫和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部分基層農廣校建成了集教育、培訓、辦公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樓,辦學條件得到一定改善。辦學經費不斷增長,2010年辦學經費與“十五”末相比,增加67%,教學實習基地擴大116%。遠程教育手段得到加強,新建2個衛星直播分中心;農村“大喇叭”廣播站新建7000個,達到12000個;衛星接收小站新建551個,達到1615個;建成“農廣在線”視頻網站,開發移動數字多媒體播放器(農業技術多媒體資源庫)。11所省級農廣校承擔了農業高技能人才鑒定體系建設項目,職業技能鑒定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四)開發大批教學媒體資源。建立統分結合的多種媒體資源開發機制,中央農廣校組織制作廣播節目939個專題1414集,電視節目1890多種,930多小時,組編出版文字教材310種。地方各級農廣校有針對性地開發區域性、鄉土性媒體資源,累計制作廣播節目65000小時、電視節目5700小時、計算機課件51000個,編印文字教材和培訓資料63000種。

  (五)調查研究深入細致。開展大規模農民教育培訓調研,對全國31個省(市、區)、225個縣(市)、1.9萬個農戶進行入戶問卷調研,基本掌握了農民素質現狀、農民對教育培訓的需求特點、縣域職業教育資源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情況,為有關部門制定農民教育培訓和縣域職業教育政策提供了參考。成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農村教育專業委員會,建立農民教育培訓等4個研究基地,完成《大力培養新型農民戰略研究》等一批重點課題,出版《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基本情況調研報告》、《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研究論文集》等一批專著和論文集。

  (六)宣傳和對外交流更加廣泛。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呼吁社會各界對農業和農民教育的重視,營造有利于農民教育培訓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遠程教育領域的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對外交流合作能力。實施“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等項目,引進在線課程設計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先進理念與實踐經驗。選派骨干教師和管理人員赴國外考察和培訓,邀請國外專家來訪,有效拓展了國際視野,宣傳了中國的農民教育培訓和農廣校的作用。

  (七)建立服務中心工作聯動機制。創新農民教育培訓形式,充分發揮農廣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作用,組織實施農民教育培訓“三進村”行動。針對突發禽流感等疫情和低溫雨雪冰凍、干旱、地震等自然災害,各級農廣校快速反應、上下聯動,組織專家制播減災、抗災節目,開展抗災技術培訓,指導當地群眾科學應對災情、恢復生產。服務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編制水稻等10個產業技術農民培訓大綱,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培訓。

  二、“十二五”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是我國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速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三化同步”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推進農業現代化,關鍵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切實將我國農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這對農民教育培訓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國農廣校系統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政策環境前所未有。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頒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農業部等部門頒發《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規劃》,對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民教育培訓作出戰略部署,提出明確要求,農民教育培訓的支持政策體系將更加完善、資金投入力度將不斷加大、關注支持農民教育培訓的社會氛圍將進一步改善,這為農民教育培訓事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形勢任務更加緊迫。站在糧食“八連增”,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高起點上,破解農業生產資源剛性約束的束縛,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繁榮農村經濟,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面對大量青壯年農民轉移,務農農民數量萎縮、結構失衡、素質下降的實際,迫切需要農廣校利用天網、地網、人網合一的優勢,在普及宣傳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以及黨的強農富民政策中發揮主渠道作用;隨著農業產業升級、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農村土地流轉和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出現了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出現了農村經紀人、植保員、防疫員、沼氣工等大量新的職業和崗位,迫切需要開展系統性技能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和農民中等職業教育;隨著大聯合、大協作、大培訓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更深層次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結合,迫切需要農廣校利用從中央到鄉村辦學體系健全的優勢,發揮上引下聯搭建農民教育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農廣校系統作為國家農民教育培訓的專業機構肩負著重要使命,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存在問題必須重視。一是能力建設亟待加強。校長隊伍的創新能力、開拓能力、管理能力與事業發展要求極不適應;專職教師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嚴重短缺;教學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亟待提升。二是基礎條件建設缺位。辦學經費投入長期不足,縣級農廣校基礎條件建設明顯不足,C級校以下占20%多,硬件條件、教學手段亟待改善。三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任務繁重。農村勞動力結構、農業生產主體發生深刻變化以后,現行農民教育培訓目標任務、教學模式、辦學路徑、方式方法、管理制度、教學質量都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四是辦學支持政策不足、競爭日趨激烈、招生組織難度不斷增大。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農廣校體系建設和發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主動適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以培養生產型、經營型、技能服務型實用人才為重點,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生產服務技能為核心,以人才培養進村化、教學模式多樣化、辦學手段現代化為發展方向,堅持教育與培訓并重、遠程教育與實踐教學并重、滿足農民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需求并重,培養造就大批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教育培訓質量進一步提高,辦學體系更加健全,教育培訓能力顯著增強,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水平大幅提升,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作用更加突出,主渠道地位更加牢固。

  擴大辦學規模。有組織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25億人次,使接受培訓的農民掌握1-2項實用技術;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培訓和綠色證書培訓500萬人,職業技能鑒定200萬人,農民創業培訓10萬人,逐步提高承擔陽光工程培訓任務的比重;培養農村中等職業人才75萬人,對提升農村實用人才學歷層次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繼續開展中專后繼續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培養高等專業人才25萬人,培育大批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提高辦學質量。教育培訓針對產業發展和農民需求,內容實用實效,形式喜聞樂見,效果農民滿意。接受教育培訓的各層次學員,知識得到豐富,技術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達到相應的培養目標,成為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農廣校辦學在政府部門有位子、農民心中有口碑。

  鞏固發展體系。保持各級農廣校主要由農業部門主管的體制不變、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不變、獨立設置辦學的格局不變。依托農業部門或縣域農民教育培訓資源,加強和健全農廣校體系。加強條件建設,使達到A級標準的縣級農廣校比例提高到40%。依托縣級農廣校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覆蓋率達到100%。

  提升教育培訓能力。專兼職教師隊伍規模擴大到10萬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80%,校長和管理人員隊伍能力不斷增強,工作水平逐步提高。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加大,縣級農廣校建立實訓基地的覆蓋率達到100%,教學媒體資源開發步伐加快,遠程教育手段得到強化,辦學質量明顯提高,中央和省、縣、村三級農民教育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健全。

  四、主要任務

  (一)廣泛開展普及性培訓。運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科技明白紙,以及鄉村社區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多種形式和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傳播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和農情預測預報信息,宣傳農業農村先進經驗和強農惠農政策。通過大容量、快速度、多頻次、廣覆蓋的培訓,引導農民學習新知識,樹立新觀念,增強質量安全、資源環境保護、文明健康生活和法律等意識,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

  (二)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根據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重大農業工程項目需要,面向農業生產一線勞動者,開展高產優質新品種、高產高效種養技術、農機農藝融合新技術、節水灌溉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動物疫病防控技術、防災減災技術、農產品加工和運銷技術等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培訓。結合農時季節,因地制宜,綜合運用現場培訓、集中辦班、入戶指導、田間學校、流動課堂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利用每年冬春農閑季節開展農民科技大培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民產業發展能力。

  (三)著力開展農民證書培訓。積極承擔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工程等農民培訓項目,對農民進行系統產業技術和技能培訓,重點增強農業生產經營、農村服務等領域從業農民的職業技能。主要面向種養大戶、生產能手等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和綠色證書培訓,培養生產經營領域具有綠色證書的專業農民;主要面向農村經紀人、農機手、動物防疫員、植保員、沼氣工、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農村服務領域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職業農民,提高他們的生產經營服務水平和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就業能力,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和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四)大力開展農民職業教育。繼續實施農村實用人才“百萬中專生計劃”,重點面向村組干部、種養大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等,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使農民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當地農村農業產業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開展送教下鄉,探索和完善半農半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根據縣域、鄉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結合產業設置專業和課程,結合農業生產季節安排教學計劃,結合農業生產和農民需要選擇教學地點、時間和方式,農民干什么、學什么、學中干、干中學;針對農業生產實際,開發針對性強,農民易懂易學的文字教材和媒體課件,骨干專業的核心課程課件配套率達到90%以上;不斷完善農民職業教育評價制度,建立健全以學員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多元主體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繼續開展中專后繼續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推進高等教育進農村,為農業農村生產一線培養高層次人才。

  (五)扎實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民創業培訓。依托各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采用“把新農村建設先進村作為課堂,把農村優秀帶頭人請上講臺,把新農村建設先進經驗作為教材”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大學生村官培訓,幫助他們開闊眼界、增強信心、提高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素質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隊伍。對有一定產業基礎、文化水平較高、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和返鄉農民進行創業培訓,使他們樹立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方法、提高創業能力,促進其提高經營水平、擴大經營規模、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辦農業企業。

  (六)積極開展農業遠程教育。利用農廣校衛星網絡系統,開設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大講堂,對農技人員進行繼續教育;開設現代農業科技大講堂和農耕文化大講堂,重點講授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農技推廣的新理論和新模式,農業政策和法規,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模式,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狀況等,普及現代農業知識,弘揚傳統文化。開發在線課程,利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農廣在線和各地農廣校開設的互聯網站,開展在線課程教學、輔導答疑和考試考核,實現開放辦學和遠程教學。

  五、實施重點

  為確保實現“十二五”農民教育培訓的目標任務,啟動實施全國農民教育培訓能力鞏固提升行動,重點推動以下五大工程建設:

  (一)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工程。大力推進送教下鄉,推進培訓教師、媒體資源和人才培養“三進村”,把農民教育培訓辦到鄉村、辦到合作社、辦到企業,為農民創造更加便利的學習條件。結合國家糧食主產區、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建設一批送教下鄉示范村,引導和支持各地積極探索適應農民教育培訓規律、農業生產和農民學習特點,具有農廣校辦學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推進學分制和彈性學制,采用工學結合、農學交替、分段學習、半農半讀等方式,方便農民完成學業。不斷提高農民教育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加強特色專業、精品專業建設,改革農民教育培訓評價制度,建立健全以學員為中心,以實踐能力為本位,多元主體參與的農民教育培訓質量評價體系。

  (二)資源整合創新工程。加強廣播、電視媒體資源綜合利用,繼續辦好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致富早班車》欄目和地方電臺電視臺的教學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倡導各級農廣校共同參與開發文字教材、音像教學節目和計算機課件,集中體系智慧,開發具有鮮明特色和廣泛影響力的農民教育培訓教學資源;倡導區域性教學媒體資源共同開發,利益共享,加強區域性教學媒體資源建設和綜合利用;建立優秀教學媒體資源評優制度,促進各種教學媒體資源質量不斷提升。利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農廣在線”等網絡平臺,建立網上課堂,為各級農廣校開展網絡教學提供支持,積極探索組建農民教育培訓網絡電視臺,提高為農服務能力。

  (三)師資隊伍建設工程。以提升能力為核心,分層次、分步驟對各級校長、教學管理人員、輔導教師實施輪訓,以提升領導和管理能力為核心,著力打造適應農廣校事業發展、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的優秀校長隊伍。以提升教學能力為核心,著力打造一支熟悉農民教育培訓規律和遠程教育特點、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專兼職教師隊伍。以提升教學規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為核心,打造一支能力強、水平高的優秀教學管理人員隊伍。選聘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和農村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吸引優秀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推行導師制度,建立教師與學員穩固、長久的教學服務關系,使教師成為學員生產實踐的師傅,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開展教學能手評選和優秀課件評比,鼓勵教師努力鉆研業務,強化能力。倡導教師“下基層、接地氣”,深入基層,服務群眾,轉變思想、改進作風,創先爭優,辦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

  (四)基礎能力與條件建設工程。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制定縣級農廣校設置基本標準,明確縣級農廣校辦學必須達到的基本條件。爭取政策、資金和項目的支持,開展標準化縣級農廣校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充實教學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創建農民教育培訓示范學校。依托區域產業特色鮮明、辦學條件較好的省、市級農廣校建立特色現代農業培訓基地;依托各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建立教學實訓基地。在中央農廣校和各省農廣校建設國家和省級教學媒體資源開發和傳播中心;在縣級農廣校建立教學媒體資源接收和轉化中心;在村級教學班建立教學媒體資源應用和輻射點,強化遠程教育手段,提高農民教育培訓信息化水平,努力構建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

  (五)制度與機制構建工程。加強制度建設,健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制度,完善送教下鄉和半農半讀的各項管理制度與考核評價制度,實現中等專業教育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建立新型綠色證書制度,使培養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形式更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實際需求;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有效銜接,全面推行農民職業教育“雙證制”。推進產教結合,建立和完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場所等與農業生產需求、農民意愿緊密結合的導向機制。推進農廣校與職業教育中心合作,實行錯位發展、合作辦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探索建立農教結合工作機制。推進遠程教育與實踐教學結合,既重視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的應用,又注重對學員實踐技能的培養,建立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相互補充,遠程教育與現場指導相互結合,知識與技能培養并重的遠近結合教學機制。推進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加強理論研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農民教育培訓之路,建立廣泛的合作交流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和農廣校工作,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農廣校的重視與支持,突出農民教育培訓的公益性質,強化農廣校的公益性地位,將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和農廣校建設納入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將農民教育培訓和農廣校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支持政策,增加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充分調動辦學人員的積極性,提升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能力。加強與聯合辦學單位的溝通和協調,引導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重視和支持農廣校發展。

  (二)爭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教育、發展計劃等部門支持,將半農半讀的農民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助學范疇,對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農民免除學費。爭取各級財政設立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用于農廣校等機構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爭取將縣級農廣校標準化建設納入國家或省級農業(或教育)基本建設范疇,設立農廣校基本建設專項,改善辦學條件,增強教育培訓能力。

  (三)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廣泛宣傳農廣校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和特色優勢,弘揚農廣精神和農廣文化,提升農廣校的社會影響力,營造有利于農廣校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國際合作,爭取并實施好國際合作項目,擴大遠程教育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對外學術合作和交流,努力擴大并提升農廣校在國際遠程教育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相關動態:


相關法規:


相關案例:


相關問答: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