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10〕5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
建設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
發展改革委 農業部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和農牧業生產基地,也是農業資源稟賦最好、糧食增產潛力最大的地區。近年來,隨著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政策的實施,東北地區農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但是,東北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支撐能力仍然薄弱,農業生產效率效益依然不高,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也面臨一系列挑戰。根據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精神,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發揮東北地區資源優勢,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礎支撐,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創新農業經營機制,發揮國有農場引領示范作用,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基地、全國重要的畜禽水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二)發展目標。到2015年,東北地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億噸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農產品加工率達到7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耕地灌溉率達到30%,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6以上,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東北地區農業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二、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三)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和特色農業。按照《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能力。重點支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發展優質粳稻,并在其他水土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適當發展水稻種植。建設優質專用玉米產業帶,著力提高單產。加強優質大豆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提高蛋白或油脂含量,實行分種分收分儲,提升生產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建立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加快發展果蔬、花生、食用菌、北藥等經濟作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發展設施農業。
  (四)積極發展畜禽和水產養殖業。進一步提高東北地區畜禽養殖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和養殖加工一體化水平,嚴格質量管理,建設肉蛋奶和絨毛生產基地。采取投資補助或以獎代補形式,重點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用水用電執行農業水電價格。支持適應東北地區氣候環境的良種馴養及繁育基地建設。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積極創建健康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支持遼寧省發展海洋牧場。加強東北地區水產原良種體系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有機健康養殖。
  (五)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堅持以生態建設和資源培育為主導的林業發展方向,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和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加強東北地區森林生態保護,大幅調減森林采伐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育林和管護。依托林區森林資源和人文資源,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綠色食品、林木精深加工、林業生物質能源和商貿物流等接續替代產業。加快推進國有林區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地方行政、森林資源管理和森工企業生產經營分開。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認真總結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并穩步推進,建立健全促進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東北地區工農業優勢,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產業鏈,培育產業集群,實現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產品品牌化。重點支持糧食、肉類、牛奶、水產品生產大縣(市、區、場)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資金要加大支持力度。
  三、加強現代農業基礎條件建設
  (七)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縣級農田水利規劃,加強東北地區中西部水源工程和東部灌區工程建設,進一步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防洪排澇能力。加快引嫩入白、哈達山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三江平原灌區、尼爾基水庫下游灌區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統籌推進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強中小河流和中小型病險水庫治理。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農業灌溉用水保障能力。合理開發空中云水資源,建設人工增雨基地。
  (八)大力發展農業節水灌溉。采取經濟、科技、行政等綜合措施,全力推進節水型農業建設。加快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設,完善田間末級灌排溝渠,擴大節水灌溉面積。積極推廣應用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和裝備,發展旱田灌溉。加強農業用水的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鼓勵組建灌區農民用水者協會等組織,推進用水計量收費。在部分有條件的灌區,開展用水累進收費制試點。
  (九)提高耕地質量。以《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產糧大縣(市、區、場)為重點,大力推進基本農田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強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農業發展銀行要安排中長期政策性貸款予以支持。推進松嫩平原西部鹽堿地、遼河平原中北部棕壤區漬澇鹽堿土地和遼西北干旱丘陵中低產田改造治理。按照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分擔的原則,在東北地區率先建立定期深松作業補貼長效機制,開展耕地輪作試點,研究出臺配套扶持政策。逐步推廣激光平地、聯合耕整地技術。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率、入戶率和到田率。高度重視土地有機質的補充積累,鼓勵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
  (十)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強玉米收獲、水稻插秧、深松作業等薄弱環節,積極推廣大馬力、高性能、節能環保和復式作業機械,推進農業生產全過程、多領域機械化。扶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和農機協會,培育壯大農機經紀人隊伍。支持開展大型農機租賃業務。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監理、試驗鑒定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農用航空。
  四、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
  (十一)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重點在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儲糧、糧食收儲快速檢測技術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統籌協調國家科技計劃、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程,支持基礎較好的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科技資源,建立和完善東北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生豬、奶牛和肉牛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綜合實驗站。圍繞東北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良種供給能力。
  (十二)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創新管理體制,健全運行機制,提高人員素質,完善設施條件,全面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引導各級農業教育、科研、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多元化農村科技服務組織承擔農技推廣、科技培訓等服務項目。培養一批農村科技示范戶,發揮其對周邊農民的技術傳幫帶作用,地方人民政府要對業績突出的示范戶給予補助和獎勵。
  (十三)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數字農業、精準農業、智能農業和智能糧庫,積極推進種養業生產過程、農產品加工和糧食流通信息化。大力發展面向農業大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利用信息技術強化供應鏈管理,帶動上下游農戶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四省(區)人民政府要搭建好本級農村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信息資源,實行信息采集、會商、分析預測和對外發布的規范化管理,積極推進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點建設。
  (十四)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充分發揮農村文化、教育、科普、農技設施的作用,以科技示范戶、農機大戶、從事種養業的骨干農民和村干部為重點,推進農民培訓職業化、規范化、標準化,大力培養懂生產、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支持有技術、有資金的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帶動當地農村就業和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五、創新現代農業經營機制
  (十五)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堅持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積極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土地規模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十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認真落實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的政策。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導扶持種植、養殖、農機、流通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參股龍頭企業和按照有關規定參與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制度建設,創立自主品牌,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十七)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培育一批市場開拓能力強、經營規模大、輻射面廣的大型龍頭企業,支持企業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委托生產、保護價收購、入股分紅和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上下游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建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推行標準化生產。
  六、完善現代農業市場流通體系
  (十八)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要科學規劃,支持東北地區建設一批集市場、物流、檢驗、信息于一體的特色農產品集散地,突出區域優勢特色,強化專業化規模經營,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全面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建設農產品直銷采購基地。完善以國有糧食企業為主渠道、市場主體多元化的糧食購銷服務網絡。適時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東北優勢農產品期貨新品種。
  (十九)完善糧食倉儲設施。優化糧食倉儲設施布局,推進儲糧多元化。支持國有糧食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倉儲設施建設和承儲國家政策性糧食。支持糧食企業擴大倉儲能力,增加烘干設施,提高質量檢測水平。繼續組織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盡早在東北地區農戶普及科學儲糧。發展適合大農戶的糧食倉儲物流模式和技術,積極支持“糧食銀行”等新型糧食倉儲流通業態發展。
  (二十)增強農產品運輸能力。加快東北東部鐵路建設和西部鐵路通道擴能改造,在糧食產量、調出量大的縣(市)新建、整合一批大型糧食收儲點和戰略裝車點,配置散糧汽車、吸糧機等設備,推進散糧“入關”鐵路直達。提高散糧鐵水聯運比例,加快東南沿海地區港口專業化散糧裝卸設施、配套糧食儲備庫建設。推進干線公路升級和農村公路交通網建設,提高公路運輸能力。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探索通過境外港口開展江海聯運和陸海聯運,向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調運大宗農產品。
  七、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
  (二十一)促進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建立若干個循環農業示范點,推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木加工剩余物等農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支持發展米糠油、以農林剩余物為原料的人造板材和固體成型燃料等新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種養業一體化。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太陽能、風能等,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二十二)加強農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保護東北地區黑土資源,以有機培肥為基礎,定向培育退化黑土和薄層黑土。開展退化草原治理,通過禁牧、休牧、輪牧及生態移民等措施,增強草原的自我修復能力。開展松花江、黑龍江、圖們江等重要水域增殖放流,加強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引導農民科學使用化肥、農藥、農膜,促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控制和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二十三)大力發展綠色和有機食品。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東北綠色和有機食品品牌,扶持創建若干個上規模、標準化的原料產地,鼓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把東北地區建設成我國最大的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加強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標準、檢驗、監管、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東北綠色和有機食品連鎖超市。
  八、發揮黑龍江農墾等墾區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十四)加快黑龍江等墾區現代農業發展。加強墾區現代農業支撐條件建設,國家相關的強農惠農政策措施要覆蓋到墾區,墾區所在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墾區的指導和支持。墾區要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農業裝備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現代農業建設中切實發揮先導示范作用。
  (二十五)鼓勵墾區為地方農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墾區機械化水平高的優勢,不斷擴大農機服務范圍,探索土地代耕制、承包租賃制和托管制等經營形式,由代耕作業向全程生產作業、由個別農戶向整村(屯)推進發展,發展土地集約經營。進一步拓寬墾區農業科技服務領域,加快把農墾的現代生產方式推廣到周邊農村。推進場縣合作共建,不斷擴大共建范圍和領域。
  (二十六)積極推進農墾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農墾系統政企關系,強化地方人民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將墾區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適當選擇集中連片、經濟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心墾區設立市鎮。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等大型農墾企業要繼續深化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九、統籌城鄉和工農業發展
  (二十七)積極探索以城帶鄉發展的新途徑。充分發揮東北地區城鎮化水平較高、大中城市較多的優勢,加強組織協調,提升城鎮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統籌改革戶籍制度,進一步拓展農民轉移就業空間,有序引導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造條件。
  (二十八)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把新農村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抓好一批中心鎮、中心村的規劃和建設,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規范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引導鄉村居民適度集中居住,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做好農村公路規劃建設,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二十九)努力構建以工促農發展的新機制。有效發揮東北地區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的優勢,努力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裝備保障。裝備制造企業和科研機構要適應糧食生產和倉儲流通機械化需求,積極研制生產大馬力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玉米高效聯合收割機、半喂入水稻收割機、水稻育秧工廠化成套設備、高效糧食烘干設備、散糧物流設備等產品;適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需求,積極研制糧食、乳、肉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成套設備;適應農業資源綜合利用需求,積極研發農作物秸稈收集打捆和各類固化成型設備、沼氣發酵及儲氣一體化裝置等。資源型城市和礦業企業要組織做好老礦區的復墾整理工作,積極利用工礦區廢棄土地發展設施農業。
  十、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三十)加大投入力度。中央各類農業投入要繼續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加大農業“四項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繼續完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央有關要求,積極增加農業投入,探索政府財政性強農惠農資金與銀行信貸資金相互結合的有效途徑,采取貸款貼息、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費用補貼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投資現代農業建設。
  (三十一)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抓緊研究在黑龍江、吉林等糧食主產省(區)建立商品糧調銷機制。盡快取消糧食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積極穩妥做好糧食政策性財務掛賬消化處理工作。
  (三十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拓展農村金融市場,大力支持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規范有序發展,逐步形成合理分工、有序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金融機構要針對東北地區農業作業特點和農民需求,合理確定農民生產性貸款期限。鼓勵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建立政策性農業投資公司和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探索建立財政扶持農業保險的機制,逐步擴大農業保險品種,完善理賠制度。
  (三十三)統籌各類強農惠農資金。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管理辦法,加強各部門在涉農投資安排、規劃編制、項目審核、投資計劃編制下達、項目組織實施等環節的溝通和銜接,從中央和地方多層次積極推進政府強農惠農資金整合。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整合使用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資金。積極推動各類財政補貼資金整合和統一發放,簡化補貼手續,降低操作成本。
  (三十四)開展相關試點工作。在條件成熟的縣(市)組織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民辦公助、先建后補”試點,中央財政根據地方項目規劃、資金安排、農民籌資籌勞以及開發任務完成等情況,制訂補助標準并撥付補助資金。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四省(區)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情況,積極開展現代農業發展綜合試點,在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統籌整合強農惠農資金、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推動農業綜合機械化、完善金融手段、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發揮農墾引領示范作用等方面,探索實踐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并及時總結經驗,有關部門要積極給予指導和支持。
  (三十五)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支持建設東北特色農產品基地和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加強對大豆、大米、玉米等大宗糧食進出口的調控。加強同東北地區周邊和農業發達國家在農業生物技術、大型新型農業裝備研制等領域的科技合作,鼓勵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農場)實施“走出去”戰略。
  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是一項艱巨的戰略任務。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四省(區)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齊心協力,各盡其責,抓緊研究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發展改革委和農業部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相關動態:


相關法規:


相關案例:


相關問答: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