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首頁]
[收藏]
法律
首頁
>
法律列表
>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2-06-27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
匯發[2012]38號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
為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貿易便利化,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為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了《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銀行企業版)》、《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管理規定》(以下統稱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分別見附件1、2、3、4)。現將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印發你們,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二、 自2012年8月1日起,全國上線運行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停止使用貿易收付匯核查系統、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系統、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系統以及中國電子口岸-出口收匯系統。
外匯指定銀行(以下簡稱銀行)和企業用戶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應用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應用服務平臺)訪問監測系統,具體訪問渠道為:
用戶類型
網絡連接方式
訪問地址
銀行
外部機構接入網
http://asone.safe:9101/asone
企業
互聯網
http://asone.safesvc.gov.cn/asone
三、 各銀行總行應當按照以下要求,組織分支機構做好監測系統(銀行版)的上線準備和系統接入工作:
(一) 各銀行總行應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20日期間組織完成分支機構的網絡連通、客戶端環境設置、用戶管理、權限分配和訪問測試等工作,確保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的銀行網點能夠通過應用服務平臺訪問監測系統(銀行版)。銀行網絡連通和系統訪問設置的具體操作說明,詳見《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銀行版)訪問設置手冊》(見附件5)。
(二) 截至2012年7月1日已辦理金融機構標識碼賦碼的銀行網點,未在應用服務平臺開戶的,自2012年7月1日起在應用服務平臺自動開戶并開通“貨物貿易外匯網上業務”,此類銀行網點應向其總行或通過其總行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獲取業務管理員用戶(ba)的初始密碼;已在應用服務平臺開戶的,自2012年7月1日起自動開通“貨物貿易外匯網上業務”,其業務管理員和業務操作員密碼不變,其中已具有貿易收付匯核查系統(銀行版)訪問權限的業務操作員自動獲得監測系統(銀行版)訪問權限。
(三) 2012年7月1日以后辦理金融機構標識碼賦碼的銀行網點,如需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業務,應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開通“貨物貿易外匯網上業務”,并向其總行或通過其總行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獲取業務管理員用戶(ba)的初始密碼。
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收到本通知后,應及時轉發下屬分支機構。各分局、外匯管理部收到本通知后,應及時轉發轄內中心支局(支局)、地方性商業銀行及外資銀行。在政策執行和監測系統推廣過程中如遇問題,請及時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反饋。
業務咨詢電話:010-68402546
技術咨詢電話:010-68402214
特此通知。
附件:1.《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
2.《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
3.《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銀行企業版)
4.《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管理規定》
5.《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銀行版)訪問設置手冊》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附件一:附件1-5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laws/law_detail.jsp?ID=80302000000000000,43&id=4
附件1: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完善貨物貿易(以下簡稱貿易)外匯管理,推進貿易便利化,促進涉外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 國家對貿易項下國際支付不予限制。
出口收入可按規定調回境內或存放境外。
第三條 境內機構(以下簡稱企業)的貿易外匯收支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背景,與貨物進出口一致。
第四條 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金融機構)應當對企業提交的貿易進出口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貿易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
第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簡稱外匯局)依法對本指引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規定的事項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 外匯局建立進出口貨物流與收付匯資金流匹配的核查機制,對企業貿易外匯收支進行非現場總量核查和監測,對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的企業進行現場核實調查(以下簡稱現場核查),對金融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合規性與報送相關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實施非現場和現場核查。
第七條 外匯局根據非現場或現場核查結果,結合企業遵守外匯管理規定等情況,對企業進行分類管理。
第八條 外匯局對企業貿易信貸進行總量監測,對企業貿易信貸規模實施比例管理。
企業應當按規定向外匯局報告貿易信貸信息。
第九條 國際收支出現或者可能出現嚴重失衡時,國家可以依法對貿易外匯收支采取必要的保障、控制等措施。
第二章 企業名錄管理
第十條 外匯局實行“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登記管理,統一向金融機構發布名錄。金融機構不得為不在名錄的企業直接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第十一條 企業依法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后,應當持有關材料到外匯局辦理名錄登記手續。名錄企業登記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到外匯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企業終止經營或被取消對外貿易經營權的,應當到外匯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外匯局可根據企業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狀況及其合規情況注銷企業名錄。
第十二條 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應當簽署《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承諾遵守國家外匯管理規定。
外匯局對新辦名錄登記的企業實行輔導期管理。
第三章 貿易外匯收支管理
第十三條 本指引所稱的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包括:
(一) 從境外、境內保稅監管區域收回的出口貨款,向境外、境內保稅監管區域支付的進口貨款;
(二) 從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收回的出口貨款,向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支付的進口貨款;
(三) 深加工結轉項下境內收付款;
(四) 轉口貿易項下收付款;
(五) 其他與貿易相關的收付款。
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按照“誰出口誰收匯、誰進口誰付匯”原則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捐贈項下進出口業務等外匯局另有規定的情況除外。
代理進口、出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付匯、收匯。代理進口業務項下,委托方可憑委托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代理方,也可由代理方購匯。代理出口業務項下,代理方收匯后可憑委托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委托方,也可結匯將人民幣劃轉給委托方。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貿易方式、結算方式以及資金來源或流向,憑相關單證在金融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并按規定進行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
金融機構應當查詢企業名錄和分類狀態,按規定進行合理審查,并向外匯局報送前款所稱貿易外匯收支信息。
第十六條 對于下列影響貿易外匯收支與貨物進出口一致性匹配的信息,企業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外匯局報告:
(一) 超過規定期限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以及延期付款;
(二) 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企業可主動向外匯局報告除本條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貿易外匯收支信息。
第十七條 外匯局對企業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業務實行登記管理。企業應當向外匯局定期報告境外賬戶收支等情況。
第四章 非現場核查
第十八條 外匯局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一定期限內的進出口數據和貿易外匯收支數據進行總量比對,核查企業貿易外匯收支的真實性及其與貨物進出口的一致性。
第十九條 外匯局對貿易信貸、轉口貿易等特定業務,以及保稅監管區域企業等特定主體實施專項監測。
第二十條 外匯局對下列企業實施重點監測:
(一) 貿易外匯收支與貨物進出口一致性匹配情況超過一定范圍的;
(二) 貿易信貸余額或中長期貿易信貸發生額超過一定比例的;
(三) 經專項監測發現其他異常或可疑的;
(四) 其他需要重點監測的。
第五章 現場核查
第二十一條 外匯局可對企業非現場核查中發現的異常或可疑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實施現場核查。
外匯局可對金融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合規性與報送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實施現場核查。
第二十二條 外匯局實施現場核查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 要求被核查企業、經辦金融機構提交相關書面材料;
(二) 約見被核查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經辦金融機構負責人或其授權人;
(三) 現場查閱、復制被核查企業、經辦金融機構的相關資料;
(四) 其他必要的現場核查方式。
被核查單位應當配合外匯局進行現場核查,如實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文件、資料,不得拒絕、阻礙和隱瞞。
第二十三條 外匯局按照本指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方式進行現場核查,現場核查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證件。現場核查人員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證件的,被核查單位有權拒絕。
第六章 分類管理
第二十四條 外匯局根據非現場或現場核查結果,結合企業遵守外匯管理規定等情況,將企業分成A、B、C三類。
第二十五條 外匯局發布B、C類企業名單前,應當將分類結果告知相關企業。企業可在收到外匯局分類結論告知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外匯局提出異議。外匯局應當對提出異議企業的分類情況進行復核。
第二十六條 對在規定期限內未提出異議或提出異議后經外匯局復核確定分類結果的企業,外匯局將向金融機構發布企業分類管理信息。
外匯局可將企業分類管理信息向相關管理部門通報,必要時可向社會公開披露。
第二十七條 外匯局對分類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并對B、C類企業設立分類管理有效期。
第二十八條 在分類管理有效期內,對A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適用便利化的管理措施。對B、C類企業的貿易外匯收支,在單證審核、業務類型及辦理程序、結算方式等方面實施審慎監管。
第二十九條 外匯局建立貿易外匯收支電子數據核查機制,對B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實施電子數據核查管理。
第三十條 對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以及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業務,由外匯局實行事前逐筆登記管理,金融機構憑外匯局出具的登記證明為企業辦理相關手續。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企業和金融機構違反本指引以及其他外匯管理相關規定的,由外匯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予以處罰。
第三十二條 外匯局可根據國際收支形勢和外匯管理需要,對貿易信貸管理、報告及登記管理、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非現場核查以及分類管理的具體內容進行調整。
第三十三條 保稅監管區域企業的非保稅貿易外匯收支原則上適用本指引;保稅監管區域企業的保稅貿易外匯收支參照適用本指引,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管理政策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的貿易外匯收支適用本指引。
第三十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本指引制定相應實施細則。
第三十六條 本指引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指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以前法規與本指引相抵觸的,按照本指引執行。
附件2: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
第一條 依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境內機構(以下簡稱企業)出口后應當按合同約定及時、足額收回貨款或按規定存放境外;進口后應當按合同約定及時、足額支付貨款。
企業收取貨款后應當按合同約定及時、足額出口貨物;支付貨款后應當按合同約定及時、足額進口貨物。
第一章 企業名錄管理
第三條 企業依法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后,需持《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見附1)、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的《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以下簡稱《確認書》,見附2)及下列資料有效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登記手續:
(一)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三) 《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依法不需要辦理備案登記的可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臺、港、澳投資企業批準證書》等;
(四) 外匯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外匯局審核有關資料無誤后為其辦理名錄登記手續。
無對外貿易經營權的企業,確有客觀需要開展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辦理名錄登記時可免于提交本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資料。
第四條 從事對外貿易的保稅監管區域企業(以下簡稱區內企業)按照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管理有關規定辦理外匯登記手續時,應當簽署《確認書》。區內企業在取得相關外匯登記證明并簽署《確認書》后自動列入名錄。
第五條 外匯局對于本細則實施后新列入名錄的企業實施輔導期管理。在其發生首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之日起90天內,外匯局進行政策法規、系統操作等輔導。
企業應當在輔導期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持書面材料到外匯局報告輔導期內發生的貨物進出口與貿易外匯收支的逐筆對應情況。
第六條 名錄內企業的企業名稱、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公司類型、經營范圍或聯系方式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事項發生之日起30天內,持相應變更文件或證明的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名錄變更手續。
第七條 名錄內企業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應當在30天內主動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名錄注銷手續:
(一) 終止經營或不再從事對外貿易;
(二) 被工商管理部門注銷或吊銷營業執照;
(三) 被商務主管部門取消對外貿易經營權。
第八條 名錄內企業發生下列情況之一,外匯局可將其從名錄中注銷:
(六) 發生本細則第七條規定情況;
(七) 區內企業已辦理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登記注銷手續;
(八) 連續兩年未發生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九) 外匯局對企業實施現場核查時,通過企業名錄登記信息所列聯系方式無法與其取得聯系;
(十) 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第九條 外匯局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向金融機構發布全國企業名錄。金融機構不得為不在名錄的企業直接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不在名錄的企業應當到外匯局辦理名錄登記手續。
第二章 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審核
第十條 本細則所稱的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包括:
(一) 從境外、境內保稅監管區域收回的出口貨款,向境外、境內保稅監管區域支付的進口貨款;
(二) 從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收回的出口貨款,向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支付的進口貨款;
(三) 深加工結轉項下境內收付款;
(四) 轉口貿易項下收付款;
(五) 其他與貿易相關的收付款。
第十一條 企業應當按國際收支申報和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并根據貿易外匯收支流向填寫下列申報單證:
(一) 向境外付款(包括向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付款)的,填寫《境外匯款申請書》或《對外付款/承兌通知書》;
(二) 向境內付款的,填寫《境內匯款申請書》或《境內付款/承兌通知書》;
(三) 從境外收款(包括從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收款)的,填寫《涉外收入申報單》;
(四) 從境內收款的,填寫《境內收入申報單》。
第十二條 金融機構為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時,應當通過監測系統查詢企業名錄狀態與分類狀態,按本細則規定對其貿易進出口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貿易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國際收支申報和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規定審核企業填寫的申報單證,及時向外匯局報送信息。
第十三條 企業貿易外匯收入應當先進入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以下簡稱待核查賬戶)。待核查賬戶的收入范圍限于貿易外匯收入(含轉口貿易外匯收入,不含出口貿易融資項下境內金融機構放款及境外回款);支出范圍包括結匯或劃入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以及經外匯局登記的其他外匯支出。待核查賬戶之間資金不得相互劃轉,賬戶資金按活期存款計息。
第十四條 企業可以根據其真實合法的進口付匯需求提前購匯存入其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金融機構為企業辦理付匯手續時,應當審核企業填寫的申報單證,并按以下規定審核相應有效憑證和商業單據:
(一) 以信用證、托收方式結算的,按國際結算慣例審核有關商業單據;
(二) 以貨到付款方式結算的,審核對應的進口貨物報關單或進口合同或發票;
(三) 以預付貨款方式結算的,審核進口合同或發票。
因合同變更等原因導致企業提前購匯后未能對外支付的進口貨款,企業可自主決定結匯或保留在其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中。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按照“誰出口誰收匯、誰進口誰付匯”原則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捐贈項下進出口業務等外匯局另有規定的情況除外。
代理進口、出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付匯、收匯。代理進口業務項下,委托方可憑委托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代理方,也可由代理方購匯。代理出口業務項下,代理方收匯后可憑委托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委托方,也可結匯后將人民幣劃轉給委托方。
第十六條 進口項下退匯的境外付款人應當為原收款人、境內收款人應當為原付款人。出口項下退匯的境內付款人應當為原收款人、境外收款人應當為原付款人。
金融機構為企業辦理貿易收匯的退匯支付時,對于因錯誤匯入產生的退匯,應當審核原收匯憑證;對于其他原因產生的退匯,應當審核原收入申報單證、原出口合同。
金融機構為企業辦理貿易付匯的退匯結匯或劃轉時,對于因錯誤匯出產生的退匯,應當審核原支出申報單證;對于其他原因產生的退匯,應當審核原支出申報單證、原進口合同。
對于退匯日期與原收、付款日期間隔在180天(不含)以上
或由于特殊情況無法按照本條規定辦理退匯的,企業應當先到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業務登記手續。
第十七條 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應當通過金融機構辦理結算。因匯路不暢需要使用外幣現鈔結算的,外幣現鈔結匯時,金融機構應當審核企業提交的出口合同、出口貨物報關單等單證。結匯現鈔金額達到規定入境申報金額的,金融機構還應當審核企業提交的經海關簽章的攜帶外幣現鈔入境申報單正本。
第十八條 本細則規定需辦理外匯局登記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金融機構應當憑外匯局簽發的《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見附3)辦理,并通過監測系統簽注《登記表》使用情況。
第十九條 金融機構按規定審核相關單證后,應當在單證正本上簽注收付匯金額、日期并加蓋業務印章,并留存相關單證正本或復印件備查。
第二十條 金融機構在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過程中,發現企業存在異常或可疑貿易外匯收支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外匯局報告。
第三章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管理
第二十一條 企業可將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
第二十二條 企業將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具有出口收入來源,且在境外有符合本細則規定的支付需求;
(二) 近兩年無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
(三) 有完善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內控制度;
(四) 外匯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三條 符合本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企業集團,可由集團總部或指定一家參與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業務的境內成員公司作為主辦企業,負責對所有參與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業務的其他境內成員公司的存放境外出口收入實行集中收付。
第二十四條 企業開立用于存放出口收入的境外賬戶(以下簡稱境外賬戶)前,應當選定境外開戶行,與其簽訂《賬戶收支信息報送協議》(以下簡稱《協議》,見附4),并到外匯局辦理開戶登記手續。
企業集團實行集中收付的,應由主辦企業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開戶登記手續。主辦企業與成員公司屬不同外匯局管轄的,成員公司應先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資格登記手續。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持下列材料到外匯局辦理開戶登記,并通過監測系統向外匯局報送相關信息:
(一)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的書面申請;首次登記時,書面申請中應當說明企業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的年度累計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規模;
(二)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登記表》(見附5);
(三) 企業與境外開戶行簽訂的《協議》;
(四) 企業實施出口收入存放境外運作的內控制度(首次登記時提交);
(五) 企業集團實行集中收付的,首次登記時還需提交成員公司情況說明(含關聯關系)、成員公司債權債務及相應會計記賬管理辦法或規章;成員公司與主辦企業屬不同外匯局管轄的,還需提供成員公司所在地外匯局出具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資格登記表》(見附6);
(六) 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條 企業開立境外賬戶后,應在規定期限內將賬號和賬戶幣種報外匯局備案;境外賬戶信息發生變更的,應在獲知相關信息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變更信息報外匯局備案。
第二十七條 企業年度累計存放境外資金不得超出已登記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規模。需提高存放境外規模的,企業應向外匯局進行變更登記。
第二十八條 境外賬戶的收支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符合中國及開戶行所在國家(或地區)相關法律規定。
第二十九條 境外賬戶的收入范圍包括出口收入,賬戶資金孳息,以及經外匯局批準的其他收入;支出范圍包括貿易項下支出,境外承包工程、傭金、運保費項下費用支出,與境外賬戶相關的境外銀行費用支出,經外匯局核準或登記的資本項目支出,調回境內,以及符合外匯局規定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條 境外賬戶發生收支業務的,企業應當在發生收支當月結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監測系統如實向外匯局報告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收支情況。
存放境外資金運用出現重大損失的,企業應及時報告外匯局。
第三十一條 企業應要求境外開戶行按照《協議》約定,按月向外匯局郵寄境外賬戶對賬單。
第三十二條 外匯局根據企業報告的相關信息和境外開戶行對賬單信息,對企業境外賬戶收支的真實性和存放境外規模情況進行非現場核查,對存在異常情況的企業實施現場核查。
第三十三條 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需要確定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期限,或將存放境外資金調回境內。
企業關閉境外賬戶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持境外開戶行的銷戶通知書向外匯局備案。
第三十四條 企業存在違規行為的,外匯局可責令其限期關閉境外賬戶,并調回賬戶資金余額。
第三十五條 企業集團實行集中收付的,應當做好成員公司債權債務的管理及相應的會計記賬工作,清晰區分各成員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及金額。
企業集團存放境外的出口收入調回境內的,應按照資金歸屬情況相應劃入成員公司的境內經常項目外匯賬戶。
第三十六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國際收支形勢和外匯管理需要對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的資格條件、存放規模、期限或調回要求等進行調整。
第四章 企業報告和登記管理
第三十七條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業務,企業應當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匯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對應的預計收付匯或進出口日期等信息:
(一) 30天以上(不含)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
(二) 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
(三) 90天以上(不含)的遠期信用證(含展期)、海外代付等進口貿易融資;
(四) B、C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發生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以及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
(五) 同一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且先收后支項下收匯金額或先支后收項下付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不含)的業務;
(六) 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對于第(一)、(二)、(四)項,企業還需報送關聯企業交易信息。
對已報告且未到預計進出口或收付匯日期的上述業務,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相關報告內容。
第三十八條 對于符合規定的收付匯單位與進出口單位不一致的情況,收匯或進口企業可向所在地外匯局報告,并辦理收匯或進口數據的主體變更手續。
第三十九條 對于除本細則第三十七條至第三十八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影響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一致性匹配的情況,企業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自主決定是否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相關信息。
第四十條 企業辦理下列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應當在付匯、開證、出口貿易融資放款或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前,持書面申請和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登記:
(一) C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
(二) B類企業超可收、付匯額度的貿易外匯收支;
(三) B類企業同一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入金額超過相應支出金額20%(不含)的貿易外匯收支;
(四) 退匯日期與原收、付款日期間隔在180天(不含)以上或由于特殊情況無法按照本細則第十六條規定辦理的退匯;
(五) 外匯局認定其他需要登記的業務。
外匯局審核企業提交的資料后,出具加蓋“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監管章”的《登記表》。
第五章 非現場核查
第四十一條 外匯局依托監測系統按月對企業的貿易外匯收支進行非現場核查。外匯局可根據國際收支形勢和外匯管理需要調整核查頻率。
納入非現場核查的數據包括企業最近12個月的相關貿易外匯收支、貨物進出口和企業報告數據。
第四十二條 外匯局根據企業進出口和貿易外匯收支數據,結合其貿易信貸報告等信息,設定總量差額、總量差額比率、資金貨物比率、貿易信貸報告余額比率等總量核查指標,衡量企業一定期間內資金流與貨物流的偏離和貿易信貸余額變化等情況,將總量核查指標超過一定范圍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范圍。
外匯局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并調整總量核查指標。
第四十三條 外匯局對企業的貿易信貸、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來料加工、轉口貿易、境外承包工程、進出口退匯等業務,以及區內企業、輔導期企業等主體實施專項監測,將資金流與貨物流的規模與結構等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范圍。
第四十四條 外匯局對B、C類企業以及經總量核查與專項監測后納入重點監測范圍的企業進行持續、動態監測。對于指標出現較大偏離、連續偏離或相關指標反映情況相互背離的企業,可實施現場核查;對于指標恢復正常的企業,解除重點監測。
第四十五條 外匯局依托監測系統對貿易外匯收支情況進行宏觀統計和監測分析。
第六章 現場核查
第四十六條 對核查期內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外匯局可實施現場核查:
(一) 任一總量核查指標與本地區指標閾值偏離程度50%以上;
(二) 任一總量核查指標連續四個核查期超過本地區指標閾值;
(三) 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余額比率大于25%;
(四) 一年期以上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發生額比率大于10%;
(五) 來料加工工繳費率大于30%;
(六) 轉口貿易收支差額占支出比率大于20%;
(七) 單筆退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且退匯筆數大于12次;
(八) 外匯局認定的需要現場核查的其他情況。
外匯局可根據非現場核查情況,參考地區、行業、經濟類型等特點對上述比例、金額或頻次進行調整。
第四十七條 外匯局對需現場核查的企業,應制發《現場核查通知書》(見附7),并可采取下列一種或多種方式實施現場核查:
(一) 要求被核查企業提交相關書面材料;
(二) 約見被核查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
(三) 現場查閱、復制被核查企業的相關資料;
(四) 外匯局認為必要的其他現場核查方式。
第四十八條 企業應當按下列規定如實提供相關資料,主動配合外匯局開展現場核查工作:
(一) 外匯局要求企業提交相關書面材料的,企業應當在收到《現場核查通知書》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外匯局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的書面報告及相關證明資料。書面報告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出口及收付匯情況、資金流入或流出異常產生的原因;
(二) 外匯局約見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的,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應當在收到《現場核查通知書》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到外匯局說明相關情況;
(三) 外匯局現場查閱、復制被核查企業相關資料的,企業應當在收到《現場核查通知書》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準備好相關資料,配合外匯局現場核查人員工作;
(四) 外匯局采取其他現場核查方式的,企業應當按外匯局要求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第四十九條 外匯局根據現場核查情況,確定企業現場核查結果。
第五十條 在非現場核查或對企業進行現場核查的過程中,發現經辦金融機構存在涉嫌不按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或報送相關信息行為的,外匯局可采取下列一種或多種方式,對相關金融機構實施現場核查:
(一) 要求被核查金融機構提交相關書面材料;
(二) 約見被核查金融機構負責人或其授權人;
(三) 現場查閱、復制被核查金融機構的相關資料;
(四) 外匯局認為必要的其他現場核查方式。
被核查金融機構應當按外匯局要求如實說明情況,提供有關文件、資料。
第五十一條 需現場查閱、復制被核查企業或金融機構相關資料的,外匯局現場核查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證件。現場核查人員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證件的,被核查企業和金融機構有權拒絕。
第七章 分類管理
第五十二條 核查期內企業遵守外匯管理相關規定,且貿易外匯收支經外匯局非現場或現場核查情況正常的,可被列為A類企業。
第五十三條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外匯局可將其列為B類企業:
(一) 存在本細則第四十六條規定情況之一且經現場核查企業無合理解釋;
(二) 未按規定履行報告義務;
(三) 未按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業務登記;
(四) 外匯局實施現場核查時,未按規定的時間和方式向外匯局報告或提供資料;
(五) 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要求實施聯合監管的;
(六) 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第五十四條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外匯局可將其列為C類企業:
(一) 最近12個月內因嚴重違反外匯管理規定受到外匯局處罰或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
(二) 阻撓或拒不接受外匯局現場核查,或向外匯局提供虛假資料;
(三) B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屆滿經外匯局綜合評估,相關情況仍符合列入B類企業標準;
(四) 因存在與外匯管理相關的嚴重違規行為被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處罰;
(五) 外匯局認定的其他情況。
第五十五條 國際收支出現或可能出現嚴重失衡時,外匯局可直接將資金流與貨物流規模與結構等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的重點監測企業列為B類或C類企業。
第五十六條 外匯局在確定B類企業和C類企業前,將《分類結論告知書》(見附8)通知相關企業。如有異議,企業可自收到通知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向外匯局提交書面情況說明及相關證明材料進行申述。
企業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異議的,外匯局應當對其分類情況進行復核,并根據復核情況確定其分類結果。
第五十七條 外匯局向金融機構發布企業分類信息,并可將企業分類信息向相關管理部門通報,必要時可向社會公開披露。
第五十八條 B、C類企業的分類監管有效期為一年。
第五十九條 B、C類企業分類監管有效期屆滿時,外匯局應當對其在監管有效期內遵守相關外匯管理規定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其資金流與貨物流偏離的程度、變化以及是否發生違規行為等調整分類結果。
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指標情況好轉且沒有發生違規行為的B類企業,自列入B類之日起6個月后,可經外匯局登記辦理本細則第六十條第(五)、(六)項所限制的業務。
外匯局在日常管理中發現企業存在本細則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規定行為的,可隨時降低其分類等級,將A類企業列入B類或C類,或將B類企業列入C類。
第六十條 B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辦理:
(一) 對于以匯款方式結算的(預付貨款、預收貨款除外),金融機構應當審核相應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和進、出口合同;對于以信用證、托收方式結算的,除按國際結算慣例審核有關商業單據外,還應當審核相應的進、出口合同;對于以預付貨款、預收貨款結算的,應當審核進、出口合同和發票;
(二) 金融機構應當對其貿易外匯收支進行電子數據核查;超過可收、付匯額度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金融機構應當憑《登記表》辦理;
(三) 對于轉口貿易外匯收支,金融機構應當審核買賣合同、支出申報憑證及相關貨權憑證;同一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入金額超過相應支出金額20%(不含)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金融機構應當憑《登記表》辦理;
(四) 對于預收貨款、預付貨款以及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企業須按照本細則規定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信息;
(五) 企業不得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付款業務、不得簽訂包含90天以上(不含)收匯條款的出口合同;
(六) 企業不得辦理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七) 其他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按照本細則第二章有關規定辦理;
(八) 外匯局規定的其他管理措施。
第六十一條 C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辦理:
(一) 逐筆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
外匯局辦理登記手續時,對于企業以匯款方式結算的(預付貨款、預收貨款除外),審核相應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和進、出口合同;以信用證、托收方式結算的,審核進、出口合同;以預付、預收貨款方式結算的,審核進、出口合同和發票;對于單筆預付貨款金額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還須審核經金融機構核對密押的外方金融機構出具的預付貨款保函;
(二) 對于預收貨款、預付貨款以及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企業須按本細則規定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信息;
(三) 企業不得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遠期信用證(含展期)、海外代付等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不得辦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付款、托收業務;不得簽訂包含90天以上(不含)收匯條款的出口合同;
(四) 企業不得辦理轉口貿易外匯收支;
(五) 企業為跨國集團集中收付匯成員公司的,該企業不得繼續辦理集中收付匯業務;企業為跨國集團集中收付匯主辦企業的,停止整個集團的集中收付匯業務;
(六) 外匯局規定的其他管理措施。
第六十二條 已開辦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業務的企業被列為B類的,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企業出口收入不得存放境外賬戶,不得使用境外賬戶對外支付。外匯局可要求其調回境外賬戶資金余額。
被列為C類的,企業應當于列入之日起30日內關閉境外賬戶并調回境外賬戶資金余額。
第八章 電子數據核查
第六十三條 外匯局建立貿易外匯收支電子數據核查機制,對B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實施電子數據核查管理。外匯局根據企業貿易進出口的實際情況確定其可收、付匯額度。
B類企業應當在其可收付匯額度內辦理貿易外匯收支。
第六十四條 外匯局按下列方式確定B類企業的可收付匯額度:
(一) 外匯局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進出口貿易類別,結合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情況,確定相應的收付匯比率。企業貿易進出口可收、付匯額度,按對應收付匯日期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成交總價與相應收付匯比率的乘積累加之和確定;
(二) 預收貨款可收匯額度和預付貨款可付匯額度,由外匯局根據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情況,結合企業的業務特點確定。
第六十五條 金融機構在辦理B類企業付匯、開證、出口貿易融資放款或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時,應當進行電子數據核查,通過監測系統扣減其對應的可收付匯額度。
第六十六條 B類企業超過可收付匯額度的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應當到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業務登記手續。
第六十七條 B類企業代理其他企業進出口對應的外匯收支納入電子數據核查范圍。
第九章 罰則
第六十八條 企業和金融機構應當按照本細則及其他相關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對違反規定的,由外匯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相關規定處罰。
第六十九條 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據《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由外匯局給予警告,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一) 辦理貿易外匯收支違反外債管理規定;
(二) 代理進口業務,代理方未付匯,且違反外債管理規定。
第七十條 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據《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由外匯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或逾期不改的,由外匯局責令停止經營相關業務:
(一) 未按照本細則及相關規定審核貿易進出口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二) 未按照本細則及相關規定,辦理結匯、售匯業務。
第七十一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據《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由外匯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處3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 未按照本細則及相關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和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
(二) 未按照本細則及相關規定提交有效單證、資料或者提交的單證、資料不真實;
(三) 未按本細則及相關規定將貿易外匯收入納入待核查賬戶,待核查賬戶收支超范圍、待核查賬戶之間資金相互劃轉等違反外匯賬戶管理規定;
(四) 未按照本細則及相關規定辦理貿易外匯業務登記(含報告)手續;
(五) 拒絕、阻礙外匯管理機關依法進行檢查或核查;
(六) 未按照本細則及相關規定留存相關資料或留存不全。
第十章 附則
第七十二條 本細則所列核查指標含義如下:
(一) 總量差額是指企業最近12個月內被外匯局納入核查的貿易收支累計差額與貨物進出口累計差額之間的偏差;
(二) 總量差額比率是指總量差額與該企業同期被外匯局納入核查的進出口和貿易外匯收支累計規模之間的比率;
(三) 資金貨物比率是指企業最近12個月內被外匯局納入核查的貿易外匯收支累計規模與同期進出口累計規模之間的比率;
(四) 貿易信貸報告余額比率是指企業根據本細則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進行貿易信貸報告的月末余額合計與企業最近12個月內進出口和貿易外匯收支累計規模之間的比率;
(五) 一年期貿易信貸發生額比率是指企業根據本細則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進行的一年期以上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延期付款各項貿易信貸報告發生額與企業最近12個月內相應的收匯、付匯、出口及進口規模之間的比率。
第七十三條 本細則所稱離岸賬戶,是指境外機構按規定在依法取得離岸銀行業務經營資格的境內銀行離岸業務部開立的境外機構OSA賬戶。
依法取得離岸銀行業務經營資格的境內銀行離岸業務部適用于本細則第三章中境外銀行的管理內容。離岸銀行業務部按照本細則規定辦理的企業出口收入,納入外債統計,不納入規模管理;非居民離岸賬戶與境內居民賬戶之間資金往來,應按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
第七十四條 本細則所稱關聯企業交易是指存在直接或間接控制關系或重大影響關系的企業間貿易行為。關聯關系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一) 母子公司關系;
(二) 直接或間接同為第三方所控制或同時控制第三方;
(三) 一方對另一方財務或經營決策過程具有參與權利并可施加一定影響。
第七十五條 本細則涉及的紙質文件資料,包括商業單據、有效憑證、證明材料的原件或復印件,以及申請書、《登記表》、《協議》、《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登記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資格登記表》、《分類結論告知書》以及《現場核查通知書》的原件,均應作為重要業務檔案留存備查。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外匯局應當妥善保管相關業務檔案,留存5年備查。
第七十六條 本細則規定的比率、金額、期限均含本值,明確規定不含本值的除外。
本細則規定的日期均為自然日,明確規定為工作日的除外。
第七十七條 本細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解釋,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附1:
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本公司因業務需要,申請加入“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現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實施細則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并提交以下資料,請予以登記。本公司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和資料真實無訛。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臺、港、澳投資企業批準證書》
(注:以上資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
企業代碼 企業名稱
經濟類型代碼及名稱 行業類型代碼及名稱
是否保稅監管區域企業 是 否 保稅監管區域類型
法定代表人姓名 法定代表人身份證/護照號碼
海關注冊號 工商注冊號
外幣注冊幣種 外幣注冊資金
人民幣注冊資金 最初設立日期
經營范圍
企業地址
郵編 電話
傳真 電子郵箱
企業聯系人 聯系人移動電話
法定代表人簽字: 單位公章:
申請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及填表說明:
請認真閱讀以下填表說明,按要求填寫相關事項,因填寫不準確造成的后果自行承擔:
1. 企業代碼:應為“組織機構代碼證”的代碼,共9位;
2. 經濟類型代碼及名稱:按照“經濟類型代碼及名稱表”內容選擇其中一項填寫(可現場對照填寫);
3. 行業類型代碼及名稱:按照“行業類型代碼及名稱表”內容選擇其中一項填寫(可現場對照填寫);
4. 是否保稅監管區域企業:是否為“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企業,填寫是或否;
5. 海關注冊號:應為“海關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注冊登記證書”中“海關注冊登記編號”,共10位;
6. 工商注冊號:應為營業執照中的“注冊號”,共15位;
7. 最初設立日期:應為營業執照中的“成立日期”;
8. 經營范圍:應為營業執照中的經營范圍。
附2:
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本企業已知曉、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以及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并已仔細閱讀、知曉、理解本確認書告知和提示的外匯局監管職責。
一、依法從事對外貿易。對于本企業具有真實、合法交易基礎的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在按規定提交有關真實有效單證的前提下,享有根據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便利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權利。
二、對外匯局的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處罰等,享有依法進行申訴、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法定權利。
三、接受并配合外匯局對本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進行監督檢查,及時、如實說明情況并提供相關單證資料;按規定進行相關的業務登記與報告;按照外匯局分類管理要求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四、若違反外匯管理法規規定,接受外匯局依法實施的包括罰款、列入負面信息名單、限制貿易信貸規模和結構、限制結算方式、對外公布相關處罰決定等在內的處理措施。
五、知曉并確認本確認書適用于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本企業資本項目、服務貿易等其他項目外匯收支按照相關項目的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依法辦理。本確認書未盡事項,按照有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執行;相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發生變化的,以新的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為準。
六、本確認書自本企業簽署時生效。本企業將認真學習并遵守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積極支持配合外匯局對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管理。
企業(公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
年 月 日
附3:
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登記表
編號:
所屬外匯局代碼 所屬外匯局名稱
企業名稱 企業代碼
聯系人 聯系電話
登記類別 □B類企業超額度□C類企業□其他
業務類別 □收匯□結匯□付匯□售匯□其他
結算方式 □信用證□托收□匯款□其他
金融機構標識碼
金融機構名稱
幣種 小寫 大寫
外匯局登記情況
國家外匯管理局 分(支)局
年 月 日
金融機構辦理情況 幣種: 金額: 申報號碼: 經辦人 年 月 日
幣種: 金額: 申報號碼: 經辦人 年 月 日
(本登記表截至 年 月 日有效)
附4:
賬戶收支信息報送協議
協議編號:
本協議由下列雙方簽署:
甲方:[ (境外開戶行) ],一家根據[ ]法律正式成立并有效存續的銀行,其注冊地址為[ ],銀行代碼(指SWIFT CODE或金融機構標識碼)為[ ];
乙方:[ (境內企業全名) ],組織機構代碼[ ],一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正式成立并有效存續的公司,其注冊地址為[ ],注冊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以下簡稱所在地外匯局)為[ ]。
鑒于:
乙方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于[日期]頒布的[《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在甲方開立[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專用]賬戶(以下簡稱專用賬戶),根據《實施細則》相關規定,乙方須在與甲方簽訂協議以授權甲方定期向乙方指定的地址報送其專用賬戶收支信息后,方可在甲方開立此類專用賬戶。
1. 授權
乙方同意并授權甲方按照《實施細則》和本協議要求的內容和方式向乙方指定的地址報送乙方在甲方開立的專用賬戶的所有相關信息。甲方特此同意按乙方授權報送信息。
2. 開戶
2.1 乙方根據《實施細則》及甲方所在國家或地區相關法律規定,在甲方開立專用賬戶,此賬戶經乙方在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境外開戶登記后生效。
2.2 乙方擬在甲方開戶戶名為:
3. 賬戶信息報送
甲方應于每月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將乙方專用賬戶對賬單郵寄給乙方所在地外匯局[收件人名稱 ,地址 ,郵政編碼 ]。
4. 有效期
4.1 本協議由甲方負責人或其授權簽字人簽署并加蓋業務專用章、乙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簽字人簽署并加蓋公章,并自簽署之日起生效。
4.2 若甲方未按照本協議約定郵寄乙方專用賬戶對賬單,乙方有權主動停止在甲方專用賬戶的所有交易活動并關閉賬戶,甲方應承擔乙方因此蒙受的相應損失。乙方關閉本協議約定的所有專用賬戶時,本協議終止。
4.3 由于不可抗力或乙方原因導致甲方無法履行本協議的,免除甲方相應責任。甲方應于影響履約事件發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知乙方。
4.4 本協議生效后,若乙方未經所在地外匯局登記開立專用賬戶,本協議終止。
5. 管轄法律和爭議解決
由甲、乙雙方協商確定。
6. 其他
本協議是甲方與乙方所達成的有關乙方在甲方所開立專用賬戶的條款和條件的組成部分。就本協議所述事項,若本協議與任何其他條款或條件出現任何不一致,應以本協議為準。
甲方: 乙方:
蓋章
蓋章
負責人
(授權簽字人)
姓名: 負責人
(授權簽字人)
姓名:
職務:
日期: 日期:
附5: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登記表
企業名稱
(加蓋企業公章) 組織機構代碼
擬開戶情況(企業填寫)
境外開戶銀行名稱
(中文或英文)
境外開戶銀行代碼(SWIFT CODE或
金融機構標識碼)
境外開戶戶名
(中文或英文)
境外開戶
國別或地區
境外開戶銀行地址
(中文或英文)
賬戶收支信息報送協議或其補充協議編號
外匯局登記情況
□年度累計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規模為 。
□成員公司組織機構代碼:
。
□同意企業在上述銀行開立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賬戶。
□其他: 。
外匯局(蓋章)
經辦人: 復核人:
聯系電話:
年 月 日
(一式兩聯 第一聯:企業留存聯 第二聯:外匯局留存聯)
附6: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資格登記表
企業名稱
(加蓋企業公章) 組織機構代碼
地 址
聯 系 人 聯 系 電 話
情況說明(企業填寫)
外匯局審核情況
□近兩年無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
□同意該企業出口收入存放境外。
□其他: 。
外匯局(蓋章)
外匯局代碼:
經辦人: 復核人:
聯系電話:
年 月 日
(一式三聯 第一聯:企業留存聯
第二聯:主辦企業所在地外匯局留存聯 第三聯:簽發外匯局留存聯 )
附7: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現場核查通知書
編號:
: (企業名稱)
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相關規定,因 (原因),現對你單位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間發生的業務進行現場核查,核查方式為:
□企業報告
□約見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
□現場調查
□其他
收到本通知后,請將回執聯反饋外匯局,并于 個工作日內準備好相關資料,接受外匯局的核查。
特此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年 月 日
--------------------------------------------------------------------現場核查通知書回執聯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企業名稱)已收到編號為 的現場核查通知書。
法人代表或其授權人簽字:
企業公章:
年 月 日
附8: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分類結論告知書
編號:
: (企業名稱)
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及相關規定,依據對你單位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期間業務進行現場核查的結果,以及你單位遵守外匯管理等相關規定的情況,擬作出如下分類結論:
□將你單位分類結果定為:□A類 □B類 □C類,B/C類管理期限自分類結論發布之日起一年。
□注銷名錄。
收到本通知后,請將回執聯反饋外匯局。如對分類結論有異議,請于 個工作日內向外匯局申述。
特此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年 月 日
--------------------------------------------------------------------
分類結論告知書回執聯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企業名稱)已收到編號為 的分類結論告知書。
法人代表或其授權人簽字:
企業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3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銀行企業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32號)、《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制定本操作規程。
一、企業主體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名錄登記 1.企業依法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后,需持《細則》第三、四條規定的材料,到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登記手續。
2.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為企業登記名錄,并設置輔導期標識。完成名錄登記后,外匯局為企業辦理監測系統網上業務開戶。
3.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向金融機構發布全國企業名錄信息。
1.屬地管理原則,即企業受注冊所在地外匯局監管,應當到注冊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相關業務(下同)。
2.相關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1.名錄登記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金融機構不得為不在名錄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3.已辦理外匯登記手續的保稅監管區域企業(以下簡稱區內企業)需要從事對外貿易的,應憑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登記證明和《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以下簡稱《確認書》),到所在地外匯局完成名錄登記手續。
4.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名錄登記比照具有對外貿易經營權企業辦理。
5.外匯局對新列入名錄企業實施輔導期管理。輔導期起始日期為名錄登記當日,截止日期為企業列入名錄后發生首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之日起第90天。
6.外匯局長期留存《確認書》, 留存《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原件以及其他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名錄變更 1.名錄內企業的企業名稱、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公司類型、經營范圍或聯系方式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事項發生之日起30天內,持相應變更文件或證明的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名錄變更手續。
2.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通過監測系統變更企業的名錄登記信息。
3.企業因注冊地址變更導致所屬外匯局發生變化的,外匯局還應當通過監測系統進行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變更操作,并遷移該企業業務數據。
4.發生外匯局機構撤并或增加時,外匯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的變更操作。 1.屬地管理原則。
2.相關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1.監測系統中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變更操作權限在外匯局各分局。中心支局、支局轄內企業需變更所屬外匯局代碼的,由所在地外匯局逐級上報至分局,再由分局通過監測系統進行變更操作。
2.因機構撤并或增加等原因導致需大批量變更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的,分局可上報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總局),由總局統一后臺處理。
3.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名錄注銷 1.外匯局可根據企業申請、現場核查等情況或定期通過下列方式,將符合《細則》第七、八條規定情況的企業從名錄中注銷:
(1)通過工商、商務管理部門網站或其他方式獲取被工商管理部門注銷或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以及被商務管理部門取消對外貿易經營權的企業信息;
(2)通過監測系統查詢連續兩年未發生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企業信息。
2.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注銷企業名錄,并撤銷該企業網上業務開戶。 屬地管理原則 1.注銷名錄后,經申請再次被列入名錄的企業,視為新列入名錄企業納入輔導期管理。
2.企業主動申請注銷名錄的,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外匯局強制注銷企業名錄的,留存外匯局確定企業存在規定情況的相關材料5年備查。
二、錯誤數據處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進出口貨物報關單錯誤數據修正 1.進出口貨物報關單錯誤數據指因核心要素為空或代碼類數據項在監測系統基礎代碼表中不存在,無法正確入庫而被自動存入錯誤數據表的報關單數據。
2.企業可通過下列方式修正報關單錯誤數據:
(1)提交下列材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外匯局辦理手工修正;
①進口貨物報關單或出口貨物報關單;
②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2)到海關辦理相應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手續,通過部門間數據交換自動完成監測系統數據修正。
3.對于已正確入庫的報關單數據,企業如需修改或刪除,應當到海關辦理相應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手續后,再通過部門間數據交換自動完成監測系統數據修正。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按下列原則對報關單錯誤數據進行手工修正:
(1)報關單核心要素不全的,修改補全相關數據;
(2)監測系統基礎代碼表缺失的,可由分局以書面形式向總局申請,由總局審核并在監測系統中增加相應代碼后,再修改相關數據。 1.核心要素包括企業代碼、進出口日期、貿易方式、成交幣種和成交總價;代碼類數據項包括貿易方式和幣種。
2.報關單錯誤數據類型包括:
(1)企業代碼為空;(2)進口日期為空;(3)出口日期為空;(4)貿易方式為空;(5)幣種為空;(6)成交總價為空或零;(7)超代碼范圍。
3.外匯局應定期清理監測系統中的報關單錯誤數據。對于企業代碼為空的,外匯局可根據管理需要,按照企業名稱等進行判斷并處理。
4.可修改的報關單數據要素包括企業代碼、進出口日期、貿易方式、商品明細記錄的成交幣種和成交總價。
5.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貿易收付匯錯誤數據修正 1.貿易收付匯錯誤數據指外匯局在日常管理或現場核查過程中發現的監測系統中與企業貿易收付匯實際業務情況不符的收付匯數據。
2.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將錯誤數據及錯誤原因告知相關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應當通知企業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再將修正后的信息及時報送外匯局。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按下列原則對收付匯錯誤數據進行處理:
(1)屬于貿易外匯監測范圍的,通過金融機構從源頭修改并重新報送;
(2)不屬于貿易外匯監測范圍的,在監測系統中直接刪除。 貿易收付匯數據錯誤原因主要包括企業代碼、收付匯日期、幣種、金額、交易編碼、收付匯性質等信息與實際業務情況不符。
三、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待核查賬戶開立管理 1.金融機構為企業開立出口收入待核查賬戶(以下簡稱待核查賬戶)時,應通過外匯賬戶信息交互平臺,查詢該企業是否已在開戶地外匯局進行基本信息登記;基本信息已登記的,金融機構可直接為其開立待核查賬戶。
2.金融機構為企業開戶后,應于次日按照外匯賬戶管理信息系統報送數據的要求將相關數據及時報送外匯局。 1.金融機構應按規定為企業開立待核查賬戶。
2.待核查賬戶按活期存款計息。 待核查賬戶納入外匯賬戶管理信息系統,代碼為1101。
待核查賬戶收支管理 1.金融機構在為企業辦理外匯資金入賬前,應查詢企業名錄狀態,確定收匯資金性質,無法確定的要及時與企業聯系,要求企業說明,并將企業貿易外匯收入劃入待核查賬戶。
2.企業一筆收匯既有貨物貿易也有服務貿易的,其中貨物貿易部分應當進入待核查賬戶,服務貿易部分金融機構在審核相應合同、發票后可根據企業要求直接結匯或進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企業暫無法區分資金性質和相應金額或無法提供服務貿易相應單證的,整筆資金應一并進入待核查賬戶。
3.代理出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收匯。代理方收匯后可憑委托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委托方,也可結匯將人民幣劃轉給委托方;委托方收取代理方外匯劃出款項時,無需進入其待核查賬戶。
4.轉讓信用證項下貿易收匯,金融機構應當根據轉讓信用證相關約定判斷款項歸屬,并按照“誰出口誰收匯”的原則進行解付,其中屬于第二受益人的出口收匯應直接劃入第二受益人的待核查賬戶。
5.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收入不進入待核查賬戶,可直接劃入企業的人民幣賬戶。
6.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項下資金,在金融機構放款及企業實際收回出口貨款時,均無需進入企業待核查賬戶,可直接劃入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
7.金融機構為企業辦理待核查賬戶資金結匯或劃出手續時,應查詢企業名錄狀態與分類狀態,并按規定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貿易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 1.待核查賬戶的收支應當符合《細則》第十三條規定的范圍。
2.待核查賬戶之間資金不得相互劃轉。
3.待核查賬戶中的外匯資金必須先劃入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后方可用于對外支付貨款、還貸等支出。
4.待核查賬戶資金直接結匯的,相應人民幣可按實際支付需要使用。 1.由于企業錯誤說明或金融機構工作失誤導致資金誤入待核查賬戶的,應區分下列情況處理:
(1)屬于待核查賬戶收入范圍的資金誤入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的,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說明,為其辦理該筆收匯劃入待核查賬戶手續;
(2)服務貿易項下收匯誤入待核查賬戶的,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說明及相關合同、發票等有關單證,直接為其辦理從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手續;
(3)出口貿易融資款誤入待核查賬戶的,金融機構可直接為企業辦理從待核查賬戶結匯或劃出手續;
(4)資本項目項下收匯誤入待核查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憑外匯局出具的《貨物貿易外匯業務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為企業辦理從待核查賬戶劃出手續。
2.待核查賬戶中的外匯不能用于質押人民幣貸款、外匯融資或理財業務。
3.公檢法等執法部門可以依法憑強制執行證明文件等直接從待核查賬戶劃款。
四、企業報告管理
項目名稱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貿易信貸業務報告 1.A類企業30天以上(不含)的預收貨款或預付貨款、B類和C類企業在監管期內發生的預收貨款或預付貨款,企業應當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出口或進口日期、預計出口或進口對應的預收或預付金額、關聯關系類型等信息。
2.A類企業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B類或C類企業在監管期內發生的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企業應當在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收款或付款日期、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對應的報關金額、關聯關系類型等信息。
3.對于按上述1、2規定應當報告的貿易信貸業務,企業未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的,應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4.對于上述1、2規定范圍以外的貿易信貸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而未報告的,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2)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業務,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嚴格審核,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將存在異常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 1.對于已報告貿易信貸業務信息,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對截止上月末貿易信貸未到期部分信息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的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貿易信貸業務信息,若對應報關單數據或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區內企業的保稅和非保稅業務均應當按照規定辦理貿易信貸業務報告。如用于報告的報關單或收付款數據在監測系統中不存在,則無需報告。
4.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貿易融資業務報告 1.對于90天以上(不含)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以及其他進口貿易融資業務,預計付款日期在貨物進口日期之后的,企業應當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預計付款日期、對應報關金額、業務性質等信息。
2.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以及其他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企業未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的,應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3.對于90天以內的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以及其他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而未報告的,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2)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業務,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的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嚴格審核,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將存在異常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測。 1.按規定應當報告的貿易融資業務,系指企業通過銀行表外貿易融資產品(如遠期信用證、海外代付)導致實際對外付款日期遲于貨物進口日期超過90天的業務,不包括進口押匯、國內外匯貸款等表內貿易融資。
其中:貨物進口日期以進口貨物報關單上標明的進口日期為準;實際對外付款日期以國際收支申報單證上標明的付款日期為準。
2.對于已報告的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信息,若企業擬通過表外貿易融資展期或續辦新的表外貿易融資產品延遲對外付款日期,或特殊情況下需要提前償付的,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內,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貨物進口之日起30天后(不含),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對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信息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
3.對于已報告的進口貿易融資業務信息,若對應進口報關單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4.區內企業的保稅和非保稅業務均應當按照規定辦理貿易融資業務報告。如用于報告的報關單數據在監測系統中不存在,則無需報告。
5.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轉口貿易收支業務報告 1.對于單筆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且先收后支項下收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不含)的業務,企業應當在收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付款日期、付款金額等信息。
2.對于單筆合同項下轉口貿易收支日期間隔超過90天(不含)且先支后收項下付匯金額超過等值50萬美元(不含)的業務,企業應當在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相應的預計收款日期、收款金額等信息。
3.對于按上述1、2規定應當報告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企業未在收款或付款后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的,應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未能及時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網上報告的原因、需報告的事項和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4.對于上述1、2規定范圍以外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而未報告的,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2)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對于按規定應當報告的業務,若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外匯收支與進出口的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加大對其數據修改和刪除操作的審核力度,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
將存在異常的列入重點監測。 1.對于已報告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信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對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信息進行數據調整操作,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轉口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信息,若對應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區內企業應當按照規定辦理轉口貿易收支業務報告。
4.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差額業務報告 1.對于單筆進口報關金額與相應付匯金額、單筆出口報關金額與相應收匯金額存在差額的,企業可根據該筆差額對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差額金額及差額原因等信息。
2.對于存在多收匯差額或多付匯差額的,企業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對于存在多出口差額或多進口差額的,企業可在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出口或進口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因逾期到現場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
(2)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3.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加大對其數據修改和刪除操作的審核力度,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
將存在異常的列入重點監測。 1.對于已報告的差額業務信息,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貨物進出口或收付款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攜情況說明及外匯局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差額業務信息,若對應報關單數據或收付款數據被修改或刪除,企業應當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或到外匯局現場對相應報告數據進行修改或刪除操作。企業未及時修改或刪除報告數據的,外匯局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相應處理。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報告 1.對于下列業務,收匯或進口企業可向所在地外匯局報告,并辦理收匯或進口數據的主體變更手續:
(1)因企業分立、合并等原因導致進出口與收付匯主體不一致;
(2)捐贈進口項下進口與付匯主體不一致;
(3)經外匯局認定的其他進出口與收付匯主體不一致的情況。
2.對于上述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應在收匯或進口業務實際發生之日起30天內,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情況說明(說明貿易主體不一致的原因、需報告的收匯申報號或進口貨物報關單號、相應的收匯金額或進口金額及其變更后的企業代碼和名稱、企業所屬外匯局);
(2)出口合同或進口合同;
(3)收入申報單或進口貨物報關單;
(4)捐贈協議(僅捐贈業務提供);
(5)相關部門出具的分立、合并證明文件(僅企業分立、合并的提供);
(6)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企業超過規定期限報告的,還應說明未能及時報告的原因。
3.已報告的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信息有誤的,企業應當提交下列材料到外匯局現場申請撤銷變更:
(1)情況說明(說明撤銷原因和原報告事項及具體內容);
(2)外匯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4.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通過監測系統為企業辦理數據主體變更或變更撤銷操作。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未按規定進行報告的,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對于逾期報告的,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后,將報告數據錄入監測系統;
(2)對于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嚴重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1.已報告的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只能由原報告企業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撤銷變更。
2.對于已進行貿易信貸、貿易融資、轉口貿易或差額等業務報告的收匯或進口數據,不得再進行貿易主體不一致業務報告。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相關材料5年備查。
輔導期業務報告 1.企業應當根據輔導期內實際業務發生情況,逐筆對應貨物進出口與貿易外匯收支或轉口貿易外匯收入與支出數據,如實填寫《進出口收付匯信息報告表》(以下簡稱《報告表》),并在輔導期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將加蓋企業公章的《報告表》報送所在地外匯局。
2.《報告表》應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1)出口/付款與相應收款/進口的逐筆匹配情況;
(2)轉口貿易收入與相應支出的逐筆匹配情況。 1.屬地管理原則。
2.外匯局應對企業報告的輔導期業務信息進行抽查,必要時可要求企業提供相關有效憑證、商業單據或其他證明材料。
3.對于抽查范圍內的企業,外匯局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報告數據逐筆對應的,進一步審查企業的非現場監測情況與報告數據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可將其列為重點監測企業;
(2)報告數據無法逐筆對應的,進一步審查企業已報告的貿易信貸等業務數據,與無法對應的輔導期業務報告數據是否相符,以及不相符是否存在合理性等。若不相符且不具合理性,可將其列為重點監測企業;
(3)企業報告信息錯誤且情況嚴重的,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4.對于未按規定報告的企業,可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 1.外匯局可結合實際情況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
2.外匯局自行確定《報告表》格式。
3.外匯局可通過監測系統記錄企業報告違規情況,并留存《報告表》原件及其他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其他特殊交易報告 對于貨物進出口與貿易收付款業務中發生的其他特殊交易,企業可根據相關業務對其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匹配情況的影響程度,自主決定是否向外匯局報告相關信息。對于需報告的,企業可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向外匯局報告,或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到外匯局現場報告。 1.屬地管理原則。
2.企業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不納入非現場監測。
3.外匯局可定期查看企業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信息,若企業報告金額較大或顯著影響其外匯收支與進出口的匹配情況,外匯局可進一步審查相關業務具體情況及其合理性,并通過監測系統“監測記錄”模塊記錄備查。 1.對于已報告的其他特殊交易業務信息,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內,企業可通過監測系統企業端進行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在進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不含),企業可到外匯局現場申請數據修改或刪除。
2.對于已報告的其他特殊交
網友熱評:(已有
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
登錄
用戶登錄:
X
相關動態:
·
七部法規步步緊隨民生之本 2008吹響促就業“集結號”
·
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
·
人保部起草勞動合同法規章 未限制勞務派遣
·
召開座談會消除勞動法規認識誤區
·
多數單位電腦監控員工是否侵權尚無法規
相關法規:
·
關于廢止部分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性司發文的通知
·
關于廢止原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如何確認臨時工用工主體兩個復函的通知
·
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廢止勞動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通知
·
關于廢止部分勞動和社會保障規范性文件的通知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相關案例:
·
提前一月通知單位解除合同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
丈夫要求調離企業,妻子被迫解除合同違反勞動法規定
·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
提前通知后的工資應照發
·
競業限制期與提前通知期不能并用
相關問答:
·
廣州亞運會放假通知安排,不放假有無三倍加班工資?
·
深圳大學生運動會(大運會)放假通知安排,不放假有無三倍加班工資?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
HR資訊
在線問答
案例分析
最新培訓
最新動態
行業視點
HR法律法規
HR法律法規大全
常用法規
最新法規
新法解讀
立法動態
法律文書
法律基礎
熱門問題法律搜索
法律
補償賠償
補償賠償計算公式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
企業合法解除
企業違法解除
員工合法解除
員工違法解除
協商解除
合同訂立
固定期限
無固定期限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
非全日制
派遣合同
學生實習合同
集體合同
退休返聘合同
兼職協議
其他勞務合同
服務期協議
競業限制協議
保密協議
規章制度
員工手冊
招聘
合同
考勤
福利薪資
崗位管理
考核
培訓
獎懲
民主管理
秘密
競業限制
借款借物
其他
快速避險
第一步:訂立書面合同
第二步:交納社保
第三步:加班工資
第四步:規章制度
第五步:解除合同
免費注冊
|
首頁
|
改進建議
|
聯系我們
|
試用說明
|
代理合作
|
立即購買
|
幫助
|
產品介紹
|
有問必答
|
取回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