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_av中文字幕网免费观看_51激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综合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8

關于轉發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2-04-12
關于轉發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

南政辦〔2012〕55號


各縣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門:
現將省政府辦公廳《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青政辦〔2012〕44號)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暫行辦法

省環境保護廳 省財政廳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青政〔2010〕90號)精神,切實做好三江源地區及省內其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應堅持日常監測與階段性定期監測相結合的原則。現階段重點圍繞生態保護核心區和緩沖區的生態環境變化開展監測活動,隨著監測力量的發展壯大逐步擴大監測范圍。
第三條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要與現行生態補償政策相結合,重點圍繞草原生態環境和水源涵養功能改善等方面進行。省級相關部門依據階段性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結果,適時調整和完善相關補償政策。
第四條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堅持科學性、真實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采取定量與定性、宏觀與微觀、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方法。
第二章 監測與評估的主要內容及方式方法
第五條 各地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各項任務,由省環保廳牽頭負責制定和分解下達,并根據生態功能特點,設置監測與評估指標,逐步建立健全相關指標體系。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指標主要包括自然生態指標和環境狀況指標兩大類。
第六條 自然生態指標包括:林地覆蓋率、草地覆蓋率、水域濕地覆蓋率、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水源涵養指數、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未利用地比例、水網密度指數、土地退化指數、草地最大產草量、草場載畜壓力指數、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等。
第七條 環境狀況指標包括:可吸入顆粒物污染指數、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固體廢物排放強度、污染源排放達標率、主要河流三類或優于三類水質達標率、優良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
第八條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以縣為單位,采取遙感監測、地面監測、調查統計等方式,每年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自然生態指數和環境狀況指標變化情況進行監測與評估。
第九條 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評估分析,應以省環保廳確定的2005-2009年監測與評估數據為基準。
第三章 建立績效考核獎補機制
第十條 為有效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承擔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任務的地區和部門,應在每年年底對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并按省環保廳的相關要求撰寫和報送績效評估報告。省環保廳應及時組織省內外專家對各地各部門的工作績效進行再評估,在此基礎上,撰寫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績效考核總報告》。
第十一條 績效考核的重點: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生態環境質量基礎數據搜集整理與報送情況,包括各項自然生態指標和環境狀況指標變化及環境質量改善情況分析等。
第十二條 省財政廳依據省環保廳提交的績效考核結果,安排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經費。對工作開展有力、完成監測與評估各項工作任務的,足額安排下年度工作經費;對工作開展不力,沒有完成監測與評估任務的,通過部門預算編制、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等途徑扣回相關工作經費,同時暫緩安排下年度工作經費。
第四章 相關配套措施
第十三條 為扎實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成立省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協調三江源地區及省內其他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在各級政府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主管環保的副省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成員由省環保廳、省農牧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氣象局、省財政廳及三江源地區各州及海北州政府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環保廳,負責日常工作。
第十四條 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原則,明確省級相關單位及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在各級政府的職責和任務,共同做好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
第十五條 省環保廳主要負責組織實施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植被狀況等遙感監測與評估;重點河流、湖泊及水源地水質監測;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重點生態功能區土壤質量和污染源及固體廢物監測;完成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績效考核總報告。
第十六條 省農牧廳主要負責組織實施草地植被狀況和鼠蟲害監測和評估工作。
第十七條 省林業廳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林地、濕地、沙化土地和野生動物資源狀況的監測和評估工作。
第十八條 省水利廳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水資源狀況和水土保持狀況的監測和評估工作。
第十九條 省氣象局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氣象要素和氣象災害的監測和評估工作。
第二十條 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在地各級環保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完成環境質量監測、主要污染物減排監測和社會經濟統計等工作,協助省級有關部門開展有關專項調查。重點包括人口統計、社會生產活動統計、畜牧業統計、農業統計、公眾參與調查,環境狀況調查等工作。
第二十一條 承擔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任務的相關地區和部門要切實加強監測隊伍建設,抽調業務精湛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相關工作,并不斷更新監測與評估手段,努力提高監測與評估工作水平。
第二十二條 各責任部門應按照行業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認真開展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嚴格質量管理,并在每年的12月底前,及時提交分縣的各類指標監測數據和相關評估報告。提交的數據和評估報告必須真實、全面、準確和有效。
第二十三條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經費納入三江源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補助范圍。工作經費由省級工作經費和州縣工作經費兩部分組成,其中省級工作經費,由省財政廳統一下達給省環保廳,由省環保廳根據工作任務撥付給具體項目實施單位,州縣環保部門工作經費,由省財政統一下達給各州財政局,由州財政統籌安排。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工作績效報告應在當年年底之前完成。監測與評估結果統一由省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領導小組向社會發布。省級相關部門及各地政府不得擅自對外公布。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由省環保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附件:1.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指標與任務分工一覽表
2.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主要指標解釋



附件1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監測指標與任務分工一覽表
監測類型 監測內容 指 標 主 要 技 術 要 求 責任部門
遙感 監測 土地覆被與
土地利用 耕地(草地)和建設用地比率、草地面積(高、中、低覆蓋度)、水域面積(河流、湖泊(庫)、灘涂、沼澤)、未利用土地面積(沙地、戈壁、裸土、裸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率、土地覆被轉類指數 1.遙感監測以縣為單位進行,根據野外核查結果和野外標志庫,確定縣界,監測區域覆蓋整個三江源區;
2.耕地和建設用地比率監測數據采用中巴衛星或其他商用衛星,分辨率為10m以下;
3.土地利用、植被狀況和土壤侵蝕等監測采用MODIS、LandsatTM、環境AB星和其他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數據;
4.監測時間為1-12月;
5.依據各專業相關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監測; 省環保廳組織實施
土壤侵蝕 土壤侵蝕量、面積、類型、強度、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
植被狀況 植被指數(NDVI)
植被凈初級生產力(NPP) 1.以縣為單位進行監測與評估,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植被指數遙感監測采用MODIS(16日間隔數據)與環境A、B星等遙感影像數據;
3.植被凈初級生產力采用植被生長旺盛期(7-10月)的影像數據進行重點監測;






地面 監測













地面 監測












地面監測










地面監測


草地植被狀況 草地面積、耕地面積、草地群落結構、草地類型及其分布、草地植被高度、蓋度、頻度、生物量、草地最大產草量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分別確定高、中、低覆蓋度草地面積;
3.確定植物群落的物種數、優勢種以及植物種類區系成分;
4.分別測定地下、地上生物量;
5.草地面積監測時間為1-12月,植被監測時間為7-12月; 省農牧廳組織實施
濕地狀況 濕地種類、面積和分布、濕地植物群落結構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分別確定河流、湖泊(庫)、灘涂、沼澤等濕地面積;
3.確定植物群落的植物種類、優勢種;
4.濕地面積監測時間為1-12月,植物群落狀況監測時間為7-10月。



省林業廳組織實施





省林業廳組織實施



林地狀況 林地面積、林地分類及分布、林木植被特征、林地結構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分別確定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和其它林地面積;
3.確定郁閉度、高度、生長量和蓄積量
4.林地面積監測時間為1-12月;森林植被特征、林地結構等監測時間為7-10月。
沙化土地狀況 沙化土地面積、沙化土地植物群落結構、沙化草地指示植物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確定植物群落特征,監測蓋度、高度、頻度、生物量、植物種類、優勢種;
3.沙化土地面積為1-12月,植被監測時間為7-10月。
野生動物
資源狀況 大型有蹄類、鳥類、其他陸地野生動物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確定野生動物的種類、數量(種群數量)、分布;
3.監測時間為1-12月。
水資源狀況 河流/湖泊水位、流量、流速、輸沙量、冰情、徑流量、水資源量、降水、蒸發、氣溫、水溫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水資源量,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監測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流量、流速、水溫、氣溫、降水、蒸發量、輸沙量、冰情、徑流量旬值;
3.監測時間為1-12月。 省水利廳組織實施
水土保持狀況 水土流失面積,土壤侵蝕強度(包括風蝕、水蝕)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分別確定輕度、中度、重度土壤侵蝕面積;
3.監測指標還包括流量、泥沙量、土壤侵蝕量等;
4.監測時間為1-12月。
氣象要素 氣溫、氣壓、濕度、降水、地溫、蒸發、太陽輻射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監測時間為1-12月;
3.三江源區全部監測站的氣溫、氣壓、濕度、降水、地溫、蒸發和太陽輻射強度旬值。 省氣象局組織實施
氣象災害狀況 雪災、干旱、森林和草原火災、沙塵暴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監測時間為1-12月。
環境空氣
質量狀況 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確定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和區域,確定PM10、SO2、NO2排放強度;
3.監測時間為7-10月;



省環保廳組織實施


省環保廳組織實施
主要河流
水質狀況 水溫、pH值、電導率、溶解氧、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鉛、流量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確定三類或優于三類水質主要河流斷面比例,確定COD排放強度;
3.監測時間為7-10月;
土壤環境
質量狀況 pH值、陽離子交換量、銅、鉛、鋅、鎘、汞、砷、鉻、有機物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監測時間為7-10月。
固體廢物
排放狀況 固體廢物排放量 1.以縣為單位進行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確定固體廢物排放的種類、分布和排放強度;
3.監測時間為1-10月。
調查統計 經濟社會與
環境狀況 人口與社會經濟狀況、畜牧業生產、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狀況、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調查 1.以縣為單位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于當年12月15日前完成監測與評估報告;
2.調查時間為7-12月; 各州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格爾木市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




附件2
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主要指標解釋
一、林地覆蓋率
指標解釋按照國家林業部門概念,指林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不包括居民綠化用地,以及鐵路、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草林。
二、草地覆蓋率
指標解釋按照國家農業部門概念,指觀測區域內草地垂直投影面積占地表面積的百分比。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還草地,不包括城鎮草地。
三、濕地覆蓋率
指標解釋按照國家林業部門概念,指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濕地指陸地上有長期或季節性薄層積水或間隙性積水、生長有沼生或濕生植物的土壤過濕地段。包括陸地、流水、靜水、河口和海洋系統中各種沼生、濕生區域。
四、耕地比例
指標解釋按照國家國土資源部門概念,指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耕地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開發、復墾、整理地,休閑地(含輪歇地、輪作地);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臨時種植藥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臨時改變用途的耕地。
五、建設用地比例
指標解釋按照國家國土資源部門概念,指建設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是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用地,旅游用地,軍事用地等。付出一定投資(土地開發建設費用),通過工程手段,為各項建設提供的土地。
六、二氧化硫排放強度
二氧化硫排放強度是指單位面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計算公式:二氧化硫排放強度﹦二氧化硫排放量∕區域面積。
七、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
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是指單位面積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
計算公式: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區域面積。
八、固體廢物排放強度
固體廢物排放強度是指單位面積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包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危險廢物。
計算公式:固體廢物排放強度﹦固體廢物排放量∕區域面積。
九、污染源排放達標率
污染源排放達標率包括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和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達標率。污染源主要是指縣級以上重點污染企業,包括國控、省控、市控和縣控的重點排污單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指縣城、鄉鎮工業區、開發區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計算公式:污染源排放達標率﹦達標排放的污染源數量∕區域內污染源總數。
十、主要河流水質狀況
主要河流水質狀況是指達到Ⅰ-III類水質要求的斷面占全部監測斷面比例。數據由環保部門提供。
十一、空氣環境質量狀況
空氣環境質量狀況指縣域城鎮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數據由環保部門提供。
十二、生態環境質量指數
反映被評價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數值范圍0~100。
十三、生物豐度指數
指通過單位面積上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生物物種數量上的差異,間接地反映被評價區域內生物豐度的豐貧程度。
十四、植被覆蓋指數
指被評價區域內林地、草地、農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五種類型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評價區域植被覆蓋的程度。
十五、水網密度指數
指被評價區域內河流總長度、水域面積和水資源量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評價區域水的豐富程度。
十六、土地退化指數
指被評價區域內風蝕、水蝕、重力侵蝕、凍融侵蝕和工程侵蝕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評價區域內土地退化程度。
十七、環境質量指數
指被評價區域內受納污染物負荷,用于反映評價區域所承受的環境污染壓力。
十八、草地產草量
可通過各類草地植被地下部分生產力和地上部分生產力的比值,估算植被地上部分凈初級生產力,對于草地可認為是草地產草量(GY)。計算公式為:
GY=NPP / ( 1+ (BNPP / ANPP) )
BNPP = BGB × (liveBGB/BGB × turnover)
Turnover = 0.0009 (g/m2) × ANPP + 0.25
其中:BGB為草地植被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
liveBGB/BGB為活根系生物量占總根系生物量的比例;
turnover為草地植物根系周轉值。
NPP = ANPP + BNPP
式中:ANPP為植被地上部分生產力,BNPP為植被地下部分生產力。
十九、草場載畜壓力指數
計算公式為:
草地載畜壓力指數(Ip)計算:
其中:Cs為草地現實載畜量;Cl為草地理論載畜量。



其中:
Cs為草地現實載畜量,即單位面積草地實際承載的羊單位數量(標準羊單位/畝);
Cn為年末家畜存欄數;Ch為家畜出欄率,根據三江源的實際情況,按30%計算;
Ar為草地面積(畝);Gt為草地放牧時間。
二十、土地覆被轉類指數
計算公式為:
LCCIi = 100% × ∑[Aik×(Da–Db)]∕Aij
式中:i = 1,2,3…,22表示22個評估單元;k = 1,…,n 表示土地覆被類型。
Aik為某單元土地覆被一次轉類的面積;
Da為轉類前級別;Db為轉類后級別。
LCCIi表示評估單元土地覆被轉類指數。值為正,表示此圈層總體上宏觀生態狀況轉好;值為負,表示此圈層總體上宏觀生態狀況轉差。
二十一、土壤侵蝕敏感性指數
計算公式為:
式中:SSj為j空間單元土壤侵蝕敏感性;Ci為i因素敏感性等級值。
二十二、土壤侵蝕量
計算公式為:
A=R·K·LS·C·P
式中:A代表年均侵蝕量;R為降雨侵蝕力因子;K為土壤可蝕性因子;
LS為坡長和坡度因子;C為作物覆蓋與管理因子;P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二十三、水源涵養指數
計算公式為:
水源涵養指數= A×(0.5×濕地面積+0.35×林地面積+0.15×草地面積)∕區域總面積。
A為歸一化系數,A=100∕An(最大值);
An(最大值)為某指數歸一化處理前的最大值。








 網友熱評:(已有0 條評論)

查看所有 0 條評論 >>>

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再發表評論。如果還沒有注冊,請 注冊  

   登錄



相關動態:


相關法規:


相關案例:


相關問答:



寶典申明:此消息系轉自公開媒體,HR寶典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據此采取的任何行動寶典概不負責,如果您認為有內容有侵權的問題,請給及時給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快刪除這些內容。